今年的奥斯卡让小李子第一次扬眉吐气捧回小金人,不过,相比于小李子每年的来势汹汹,这部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房间》也陡然以4项提名的黑马之姿出现在大家的面前。说是黑马其实也并非如此,毕竟它在2015年就已经获得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而这个奖项则历来有着“奥斯卡风向标”之称。而本次奥斯卡的最佳女主角,也归属了这部电影中成功出演了母亲一角的布丽·拉尔森。
在本片刚获得奥斯卡提名之时,我就纳闷,这样一部低成本、小制作、名不见经传的独立电影到底好在哪?带着疑问我看完了整部电影,却被剧情弄到失眠。
影片刚一开始,就给我们抛出了悬念:到底为什么,母子二人会被困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在这么小的地方完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等一切生理需求?而更甚的则是,这个几岁的小孩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不过很快,影片便借女主角之口将这件事的原委说出:女主角还在17岁的少女时代时,因为善良地相信了一个大叔的引诱,导致被绑架,并且一直囚禁在这个密室中,还生下了一个男孩。
如今,她已是24岁的成年人,唯一的精神支柱只能是她的儿子杰克。
瘦小的身躯、长长的头发,一看杰克的外表便知道,这对母子的生活过得并不好。他们被迫与世隔绝,活在日复一日的焦虑和恐惧中,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平息。
然而杰克的内心却依然充满了童真。感谢母亲为他建造起的心灵围墙,他并不知道罪恶究竟有多可怕,只是将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赋予生命,并试图与它们对话,来为每一天赋予不同的意义。
看到这里,我差点以为故事将会以二人逃出房间作为圆满的结局,可是事实证明,整个故事远远不是我想象得那么简单。
正是因为有了小孩,女主角想要逃走的欲望就更加强烈,即使自己走不了,也要让小孩从这个牢笼里离开,她不能忍受儿子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更不希望有一天绑架者离开,被锁在密室里的自己和孩子只能等死。
于是她用儿子的死亡制造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骗局,成功地让杰克逃出生天,并遇到了一个聪明的女警官,找到了犯罪地点,将女主角从那个阴暗的房间被解救出来。这一段剧情可谓是全片的高潮之处,每个观众在此时都在为孩子的命运捏一把汗。
而我在这一段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杰克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外面的天空时的样子。
他不能适应外界的光线,受不了外界的一切,所有的平常对他来说都是新鲜。
一切过去在小小房间里建造起来的概念在他面前次第崩塌。他迷恋上了这个崭新的世界。
到这里,整部电影是不是就应该以一个完美的happy ending结束?但故事从女主角逃出房间开始,进入了另一个精心设置的情境。
父母因为她的失踪而导致感情破裂早已离异,她也从花样年华瞬间过渡到成人工作的年纪,周围所有的同龄人早已在房间之外按照正常的时间秩序行进,只有她一个人被远远地抛在身后。
哦不还有,还有她的孩子,时时刻刻提醒着那一段被绑架被囚禁被承受非人待遇的过去。
“怎样才算对儿子最好?”
“一个真正爱儿子的妈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周围的舆论哗然,记者的尖锐采访,也让女主角再次对自己感到怀疑。相比之下,杰克对外界的适应显然要强过他妈妈许多,他学会了上下楼梯,学会了和同龄人玩耍,学会了对外婆说“我爱你”。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终于有这样一部电影能够诚实地去描绘被囚禁受害者在解救之后的心理问题。
这一次,需要逃出房间的则是女主角,而那座房间由她建造,在她心里。
儿子的成长远比母亲更快,也只有他能真正了解妈妈的病因所在,由儿子带着她慢慢走出心防,才能让母亲在现实世界中真正成长。
他们再一次回到了那个被囚禁的地点,墙体被打开,光线透过来,杰克挥着手,向过去的一个个物体告别:“再见盆栽,再见椅子一号和二号,再见桌子,再见衣柜,再见水槽,再见天窗…”
他也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母亲:
我们从这里走了出来,即使我们会怀念单纯得只有两人相依为命的世界,但这里的痛苦,远远大于我们的收获。既然说了告别,就不会再回去。
我已经长大了,妈妈你也要学着长大。
痛苦是真实的,将植根了这么多年的痛苦从身体发肤中慢慢剥离是残酷的。
残酷现实里透露出的点点温暖,才算是从房间走到世界的那第一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