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问我:贫穷会不会对一个人的思维产生影响?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会,而且很大。但是穷人不一定是小气,穷人中也有很大方的;但也和见识没有关系,见识和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有关系的。
那么,穷人是什么?顾名思义都是缺钱的人。没错,所以呢?
双十一的到来,那些剁手党们能不能算是穷人。不算,起码他们可以吃到很好的食物,也去的起稍微高级点的餐厅。那么穷人和富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你有五块,人家有一块,你是富人,你有一百,他还有一块,那你还是富人。也就是钱相对多还是相对少的分别罢了。
撇开这些不谈,穷人和富人有什么共同点?
时间。
但凡人看的越重的东西,往往是越少的,穷人缺钱,但他从不紧张自己的时间流逝,但富人是非常在意自己的时间的,说明时间在富人的眼里是奢侈品。
后来又有朋友跟我提到过现在出现的一个现象——穷忙。工作忙死了,老板钱还发的少。这倒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那我再举一个例子吧,另一个朋友工作也忙,每天开会到十一二点回家,但是工资往往只拿底线,常常跟我抱怨工作辛苦工作累工作还忙。
她这应该属于标准的穷忙人物的代表了。
时间少,钱也少。
最近新提出的一个观点“穷人思维”,但指的不是穷人的思维。或者说是“曾经的穷人”的思维!
这个思维的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比如看《菊花侠大战桃花怪》这种渣片,很多观众开始都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一般观众看到十分钟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但大部分人还是忍着想吐的冲动将它看完了。
很多人都会奇怪为什么会有人在看电影的时候会中途离场。
他们觉得这部电影已经浪费了自己的十分钟了,没有必要再将剩余的一个多小时再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情上了。
对于大部分能忍住恶心观看的观众来说他们的心理就像是吃了一道难吃的菜一样。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如果吃的时间长了,也就会慢慢适应了这道难吃的菜。后来经常吃这道菜,也就渐渐习惯了这道菜。比如我很不喜欢的安徽毛鸡蛋。
“时间不值钱往往也就这样成了穷人的惯性了。”贱卖自己的时间也成了一些穷忙一族的重要标志。
超市里的东西开始打折了,三家超市同样的产品,原价100、150、200,打完折以后一律八十块,喜欢比价的一些人往往会跑去原价200的超市去买那样产品。而少部分人则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money来购买那些产品。
这就是关于“穷人思维”的另一个问题—目标制定,或者来说过度聚焦问题本身而忽略更大的问题。
上个月的时候有个粉丝跟我说,他要买一套学区房。他告诉我这个房子升值空间很大,将来起码要增值五十万,但有一个问题—首付付不起。于是他准备贷款首付买房子,所以向我咨询。
我的建议是不买。
他认为买房子这种事只要下定决心了,咬咬牙一定会解决问题的。但新的问题肯定会出现的,除去房价暴跌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人民币升值房价相对应我们的承受能力也是值得商榷的,当然这是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就不去探究了。
后来我特地去请教了一个土豪朋友买房子的情况,他的看法似乎是相同的。他认为买房子应该先看看自己需不需要房子,然后想买什么样的,最后再去看地段和自己手里有多少钱来决定,还有就是如何去解决钱的问题。
如果首先将目标恒定了,然后再去利用自己的资源区补足因目标而缺失的资源,这样问题便很好的迎刃而解了,但不是否定目标。
然后就是自控力的问题,从成功学来说,很多成功人士都具有高强的自控力。
过去有一种说法,贫穷的人往往意志力比较坚强。
事实好像与此是相悖的,穷人对于诱惑往往是很难抵挡住了,但遇到多重的诱惑往往就会陷入选择的境地了。诱惑越多选择自然也会越多了。做出的决策越多,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于是“决策疲劳”便这样产生了。
“决策疲劳”对于人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很多人都喜欢购买垃圾食品,不仅仅因为垃圾食品便宜,而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去购买使用它,还经常会进行比价。一方面,对比的时间占用了他们很多的时间,没有余力去做出更好的判断能力,还有这些没有意义的决策会消磨他们的性子以至于以后买回越来越随意,就这样很难抵挡住垃圾食品的诱惑了。
那么怎么走出这种思维方式呢?
第一步就是建立“恰当的时间观”,学会很多的打理好自己的时间,保证每个时间段的自己都在做自己规划内的事情。
第二就是了解“沉没成本”的里面,失去了的东西千万不要再花费时间去惋惜,错上加错。
第三要知道好的项目比钱少,学会抓住机遇而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毛,贪图眼前的利益。比如人际关系之类。
第四:少说些废话,多做些有意义事情。可以尝试让自己每天少聊点八卦之类的,当然缓解尴尬和人际需要的闲聊这是可以的。
最后一定要拓宽自己的视野,要知道站在十层楼看到的世界和二楼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