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6日,星期六。每天坚持读一本书的第6天,第5本书《潜意识》。昨天星期五,我大部分时间都开车在路上,没有列入计划。星期天也是这样。
《潜意识》的作者蒙洛迪诺,和霍金一起合著了《时间简史》、《大设计》。这本被称为研究脑科学的书,15万字,对于我来说,读起来有些艰难,我很担心星期六在酒店里是否可以读完,因为下午5点,我得接孩子,然后是一小时车程回家。
早上8点,我将儿子送去上课,回到房间便开始专心读。
我们不知道的潜意识是怎样支配着我们的行为呢?我能从书中学到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借助番茄钟,以便我能更集中注意力,并记得适时休息5分钟。
潜意识,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感受,以及回应整个世界的方式。
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一个神秘的推手,让我们下意识做出了某种决定。
事实上,我们对自己,对这个世界了解得很少。
为什么有的人记忆力更好?
为什么拍照时喊“茄子“,但有的人拍的好看,有的不自然?
为什么说声音低沉的男子更受欢迎?
为什么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为什么有人说蒙娜丽莎并没有真正微笑?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会泛滥?
为什么商家要推出vip制度?
为什么企业内部总会有小团体?
为什么同样的洗衣液,用不同的包装,会有不同的评价?
为什么商场里越来越多的视频广告来替代纸质海报?
为什么鱼不会建造船只,猴子不会摆地摊卖水果?
为什么有的人插队成功了,有的人得到了白眼?他们说了什么不同的话?
为什么女性在排卵期声音会变得柔和甜美,倾向于穿暴露的衣服?
......
这些都和潜意识有关吗?
很有趣,是不是?
原本以为很枯燥的一本书,我却有很兴趣地读完了,前后花了3.5小时。
我不是脑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我更关注的是,对“潜意识”的了解,对我,以及我在教育儿子上具体有什么帮助。当然,以后有时间,我还想多了解一些潜意识的科学研究,特别是那些为了探究某个疑问而做的实验,很有趣。
比如,某超市摆放着价格和干度相同的4种法国红酒和4种德国红酒。当销售员把背景音乐换成法国音乐时,顾客购买法国红酒的概率提升到了77%;当把背景音乐换成德国音乐时,顾客购买德国红酒的概率变成了73%。
难道音乐能够和潜意识取得某种联系?
如果你是做销售的,是不是也可以用心选择一下你店里的背景音乐呢?
几年前,三名哈佛的研究人员对亚裔美国女性进行了一项复杂的数学测试。将这些亚裔美国女性分成两个群体,一个群体被称为亚裔,被认为擅长数学的群体;一个群体被称为女性,被认为不擅长数学的群体。
在开始测试前,研究者们要求她们填写一份问卷调查,一部分参与者收到的问卷涉及了她们以及父母祖辈的语言,还有她们的家族在美国生活的时间长短,这么做的目的是激起她们将自己定义为亚裔美国人的认知。另一部分参与者要求回答关于男女混住的寝室楼政策,目的则是激起她们将自己定义为女性的认知。第三部分参与者也就是试验中的实验对照组,被调查了她们的手机以及网络电视公司的服务。在完成调查后,她们又参与了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她们的意识并没有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在随后的数学考试中,那些认为自己是亚裔美国人的参与者比实验对照组的参与者表现得更好,而实验对照组又比被提醒自己女性身份的参与者表现得更好。
这个试验,你发现了什么呢?
身份定位,有时候会影响一个人的表现。
作为一个14岁孩子的母亲,我深感培养一个孩子的艰辛,因为我不确定10年后我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间,作为父母的我,又能起到什么影响作用。
上面这个身份定位的试验,让我想起了亲子沟通中“贴标签”这一概念。如果身份定位用的不当,会不会变成贴标签?此时此刻,我能想到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梦想的人,应该多肯定他的潜力,避免说一些空洞的词,如“优秀”、“棒”等。
有兴趣了解潜意识的亲,可以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