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一切皆可了,唯有情字最难了!
民国才女毛彦文是中国第一位留学女博士,她的一生波澜起伏,始终逃不过一个“情”字。
毛彦文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城的一个乡绅之家,小名月仙。
毛彦文的父亲是一个传统而封建的大家长,他在女儿年幼时就将她许配给了生意场上的朋友方耀堂之子。
毛彦文的母亲不赞成这门婚事,可终究抵不过丈夫的固执,只能应允了下来。
毛彦文在16岁那年,考取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男方家庭害怕她一去不回,要求提前正式迎娶毛彦文。
一封家书寄到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
“家中急事,望女速归。”
当毛彦文匆匆赶到老家后,父亲告诉她花轿即将到来,让火速准备出嫁事宜。
“不,我不愿嫁一个陌生人。”
毛彦文誓死不从……
“女孩子的一生以服从为美德,儿女婚事理应由父母作主!”
毛彦文的父亲先对女儿好言相劝,后又对她严词训斥,最后对她拳脚相加!
“告诉你,你今天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为父丢不起这个脸!”
“呯”地一声,毛彦文被她父亲锁在了屋里……
“放我出去,放我出去!”
毛彦文撕心裂肺地哭喊着……
母亲虽然心疼女儿,但也毫无办法。
就在毛彦文感到绝望之际,她的四舅赶来了……
“月仙,别怕,你从窗口跳下来,我在村外接应你。”
毛彦文听了四舅的话,喜出望外,她被锁在二楼的小屋内,毛彦文毫不犹豫地跳出了窗外……
“毛家的女儿逃婚了!”
新娘逃婚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遍了整个县城,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地的县长思想开明,他特意找到了毛彦文的父亲,劝他为女儿的将来着想,他可以代女方出面,与方家解除婚约。
“罢了,罢了,我再也不管了!”
毛彦文的父亲在无可奈何中只得同意了。
毛彦文逃婚后就住在四舅的家,四舅有一个儿子名叫朱君毅。
朱君毅个头高挑,相貌堂堂,他与毛彦文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表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一个最伟大的男人。”
毛彦文在日记中这么写道……
在毛彦文的心中朱君毅是自己的一生所爱,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男子汉。
朱君毅对表妹毛彦文也是一往情深,他比毛彦文年长4岁,接受过北京的进步思想,俨然是一个革命青年。
小桥流水,四目相对,你侬我侬……
不久之后,毛彦文与朱君毅订亲了。
“月仙,彦文,你放心,我一辈子待你好。”
“君毅,我一生只属于你一个人。”
像很多男女情侣一样,毛彦文与朱君毅海誓山盟,共许白头。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订婚后不久,朱君毅从清华大学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而毛彦文则去了吴兴县教会办的湖郡女校读书。
“我们订一个五年之约,五年后我们就永结同心,不离不弃。”
朱君毅在临出国前这样对毛彦文说……
“君毅,我等你回来,永远等你回来。”
船开了,离港了……
“君毅……”
毛彦文一路追赶,挥手告别……
“我等你回来。”
朱君毅在美国只靠微薄的奖学金生活,日子过得很是清苦。
毛彦文从吴兴县湖郡女校毕业后,又去了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就读。
“君毅在美国喝了洋墨水,我也要多学一点东西才好呀。”
要强的毛彦文不愿意拉在未婚夫之后,她拼命地读书,想要赶上朱君毅的步伐。
毛彦文知道朱君毅在国外生活不易,在自己读书之余,还去别人家做家教,每月都按时寄钱给朱君毅。
生活辛苦算不了什么,只要我心爱的人过得好。
1922年,朱君毅学成归国,就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系教授。
朱君毅在国外呆久了,刚回国时应不适应国内的气候而病倒了。
作为未婚妻的毛彦文衣不解带,辛辛苦苦服侍未婚夫两个月,朱君毅终于可以去学校工作了。
“朱教授,你有一个好妻子啊!”
周围的人都羡慕朱君毅能娶到毛彦文这样的贤妻。
婚后的毛彦文不再工作,她安心做一个贤惠的妻子。
朱君毅身为海外留学归来的教授,收入不菲……
“毛彦文辛苦了那么久,这下子可以苦尽甘来了。”
大家都这么认为……
毛彦文也是这样想的……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毛彦文全心全意地照料着自己的小家庭。
自古痴情女偏遇薄情郎……
朱君毅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穷书生了,他是留学归国的青年才俊,他面相英俊,身份高贵,是女孩子追遂的对象。
“毛彦文太传统了,我们相差太多了!”
朱君毅的心态慢慢地骚动了起来……
毛彦文什么都不知道,她信任自己的丈夫,她还在不断地学习充电,她甚至幻想自己能有一个孩子……
直到有一天,毛彦文的好闺蜜朱㬢告诉她,自己看到朱君毅与一位女学生态度暧昧。
“不,这不是真的。”
毛彦文不相信自己的丈夫会移情别恋……
“我们是患难夫妻啊。”
“彦文,是我亲眼看见的,你太单纯了!”
朱曦是毛彦文的同窗好友,是国民党总理熊希龄的侄女。
过了不久,朱君毅向毛彦文提出了解除婚约的要求。
“我们是表兄妹,亲近不能结婚。”
朱君毅为自己的离婚找了一个冠面堂皇的理由。
“不,我不能接受。”
毛彦文哭了,她没想到丈夫真的会如此狠心。
众人听说后皆为毛彦文不平,纷纷劝说朱君毅改变主意。
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还找到朱君毅就任的大学,控诉朱君毅喜新厌旧的行为。
“朱教授是个人才啊!学校不能没有他。”
人才就可以抛弃原配了吗?这还有天理吗?
人心已经变了,说什么都没用了……
1924年夏,毛彦文与朱君毅宣告解除婚约。
二十年的感情烟消云散!
毛彦文收起一颗伤痕累累的心,独自一人走向了远方……
这时候有一个男人正为毛彦文与朱君毅的分手而欣喜不已……
这个男人就是与朱君毅一起在清华和美国留学的同窗好友吴宓。
吴宓也是一位大才子,他是国立东南大学的文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的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
吴宓与当时的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
想当年吴宓在美国羡慕朱君毅与毛彦文的爱情,他一个在异国甚是孤独,于是便写信回国托人说媒。
不久之后,媒人介绍了一个叫陈心一姑娘给吴宓做妻子。
吴宓远在美国,于是便托毛彦文代他相亲。
毛彦文不久写在回信一一
“陈心一是一个非常传统贤惠的女子,如果你要找一个贤内助可以娶她。如果你要找一个时尚的新女性,就拒绝了这桩婚事吧。”
吴宓回信给毛彦文一一
“陈心一正合我意。”
这样看来,毛彦文还是吴宓与陈心一的介绍人呢。
吴宓在归国后不久便与陈心一结为夫妻。
陈心一真的是一个很贤惠的女人,她为吴宓操持家务,为他生养了三个女儿。
“陈心一太乡土气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女人!”
吴宓与朱君毅一样提出了要与元配解除婚约。
男人的心总是易变的……
陈心一成了第二个毛彦文……
“我是接受了新思想,我是革命青年。”
吴宓这样为自己辩解着……
“革命”是那个年代男人抛弃糟糠之妻最好的借口!
吴宓与妻子陈心一离婚后,开始疯狂地追求毛彦文。
那时的吴宓己调至清华大学外文系,毛彦文则在浙江省政府工作。
吴宓常常见信给毛彦文,嘘寒问暖,情话绵绵……
“海伦,你是我的女神……”
吴宓称毛彦文为“海伦”,“海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毛彦文还未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怎么会有心情再去接受另一段感情呢?
“婚姻不是儿戏!”
毛彦文曾指责吴宓的抛妻行为……
吴宓对毛彦文穷追不舍,他至少写了三百首情诗,并且把部分情诗刊登在报纸上……
一向爱慕林徽因的金岳霖上门训斥吴宓道一一
“你把追求毛彦文的诗发表在报刊上,这是对毛女士极大的不遵重,你每天都要上厕所,难道也要把它登报申明吗?”
“我要向世人证明我的爱情,爱情不是上厕所!”
吴宓面对金岳霖的责问,显得很不以为然。
一封又一封的情书飞进了毛彦文的书桌上……
吴宓对毛彦文展开了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
“这个男人是真心爱我的吧!”
毛彦文看着吴宓的信,终于慢慢地动心了。
女人是天生需要男人疼爱的……
毛彦文决定再次进入围城……
毛彦文决定嫁了,吴宓却犹豫了……
“毛彦文我是真的喜欢的,可是我们结婚后会和睦吗?如果产生了矛盾纠纷怎么办……”
吴宓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浪费而保守,大胆而软弱……
毛彦文与吴宓的婚事一拖再拖。
吴宓既想抱得美人归,又害怕承担婚姻的责任,这让毛彦文苦恼不己。
“海伦,我们还不成熟,婚姻大事再议!”
吴宓口中的再议就是一一
“再等等,再议议,再拖拖。”
为了排解心中的郁闷,也是为了充实自己,毛彦文决定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毛彦文到美国后的一天,忽然收到了吴宓的一封电报……
“海伦,我己经想清楚了,你立刻放弃学位,立即赶到巴黎来,我们就在法国完婚。你一定要来巴黎,否则我们就分道扬镳,这是我对你的最后通碟!”
毛彦文虽然舍不得放弃学位,但还是风尘赴赴地搭船赶到了巴黎。
“海伦,我不想结婚了,我们先订婚吧!”
吴宓又后悔了……
毛彦文气得差点没晕过去……
“我来巴黎是准备与你结婚的,我连婚纱都订好了,我己经写信告诉亲朋好友了,你让我怎么向他们解释?”
毛彦文痛哭流涕……
“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的出发点即是错误?”
吴宓面对伤心的毛彦文不为所动一一
“人时常受时空限制,心情改变,未有自主,无可如何。”
当天晚上,毛彦文哭了一夜……
吴宓对此冷眼旁观,无一句安慰的话。
从来都是多情反被无情恼……
毛彦文又一次收起了伤痕累累的心离开了巴黎,去往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毛彦文学成归国后,一心从事教育事业,她对爱情婚姻己不存任何幻想了。
“我就一个人这样过下去吧,等将来再收养一个女儿,晩年能够享受天伦之乐足矣!”
这是一个多么无奈的选择啊!
就在毛彦文对婚姻绝望的时候,姻缘却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她的身边……
前国民党总理熊希龄的妻子朱其慧于1931年病逝,熊希龄晚年寂寞很想找一个伴。
熊希龄的侄女也就是毛彦文的好闺蜜朱㬢向他推荐了毛彦文。
毛彦文应邀参加了熊希龄的慈善活动……
“熊伯伯,您好啊。”
毛彦文与熊希龄早就认识了……
“好,好。”
熊希龄见到了毛彦文,脸上露出了笑容,笑得像一朵花……
两天后,熊希龄托侄女朱㬢向毛彦文提亲。
毛彦文听了朱㬢的话,感到万分的震惊……
熊希龄已经66岁高龄,而毛彦文只有33岁,况且俩人地位悬殊,辈分也相差太大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熊希龄由北平南下上海,坐镇沧州饭店,发誓不娶毛彦文决不返北平。
熊希龄每天都派人给毛彦文送信,信中当附自己写的情诗,情意浓浓,言词恳切,即有少年的柔情,亦有老人的持重。
熊希龄的女儿也挺着大肚子来毛彦文处替父求亲一一
“毛女士,你就算帮帮我的忙,看在我身怀六甲,走了几千里的路,我们全家都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家庭…”
毛彦文答应了熊希龄的求亲。
“我到了这个年龄了,什么都不求了,只希望能安稳度日。”
爱情只是荒漠中的海市蜃楼,亲情才是人生旅途中的避风港!
历经沧桑的毛彦文把一切都看透了……
1935年33岁的毛彦文与66岁的熊希龄在上海西藏路慕尔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民国的各界名流约500余人前来参加毛彦文与熊希龄的婚礼,把慕尔堂挤得水泄不通。
毛彦文在婚前对熊希龄只提出了一个要求一一
“婚后远离政治,不搞学术,只做慈善。”
熊希龄在婚后全都做到了……
毛彦文与熊希龄结婚后辞去公职,夫妻两人专心做慈善。
他们一起去前线慰问伤员,他们一起去难民所看望孤儿……
熊希龄待毛彦文如掌上明珠,夫妻俩相亲相爱,幸福快乐。
“熊希龄一时见不到我,就会牵肠挂肚,我们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这不是什么青年人的情话,只是一些锁碎的家常的话。”
家常话才是人世间最温暖的话……
1937年对毛彦文来说是一个悲痛的一年,熊希龄在香港突发心脏病,倒在妻子毛彦文的怀中永远地睡了。
三年,毛彦与熊希龄在一起只过了三年……
苍天无情,为何夺我至亲……
熊希龄去世时,毛彦文未满40岁,但她的心已经满了。
“熊希龄给了我三年的安稳生活,我己经心满意足了。”
毛彦文继承了丈夫熊希龄的慈善事业,在战争动乱年间四处奔走,艰难维持香山慈幼院运作,耗尽家产而无怨无悔。
“丈夫虽走了,还有妻子在。”
毛彦文自己没有子女,她把香山慈幼院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我是一个幸福的母亲。”
1949年毛彦文离开大陆去了台湾,二个月后赴美定居,1962年离美返台定居。
1963年毛彦文听到前夫朱君毅在半年前在上海去世的消息后,不禁泪如泉涌……
“1963年11月,当听到朱君毅半年前在上海去世的消息后,不禁心乱如麻,旧情复炽,夜间失眠,所有沉淀在脑中的往事都一一浮现,那么清晰,那么真实。君毅往矣。我的创痕并非平复。”
毛彦文为了平复心中的郁积,写下了一篇长文“悼君毅”。
在这篇长文中没有抱怨,有的只是怀念与回忆。
经过了那么多年,毛彦文还是念着吴君毅的好,尽管那个男人曾经伤她伤的那么深。
这就是情到深处无怨尤吧!
晚年的毛彦文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自传体小说《往事》,这本书是她自己写给自己看的……
“我只把《往事》给了少数亲友阅读,我不想让自己的故事成为别人的谈资,我只想要一个安静的生活。”
安静的生活是毛彦文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窗外阳光普照,大地一片安宁……
“今天好安静,我就要睡了。”
毛彦文躺在床上安祥地闭上了眼睛……
注:1999年11月10日,毛彦文在台北病逝,享年101岁。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