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高宗李治的这位乳母卢氏,在史书中也是有过记载的,《隋唐嘉话》里就曾收录过卢氏的相关事迹:
高宗乳母卢,本滑州总管杜才干妻。才干以谋逆诛,故卢没入于宫中。帝既即位,封燕国夫人,品第一。卢既藉恩宠,屡诉才干枉见构陷。帝曰:“此先朝时事,朕安敢追更先朝之事。”卒不许。及卢以亡,复请与才干合葬,帝以获罪先朝,亦不许之。
通过这段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卢氏之所以会成为唐高宗的乳母,是因为她的丈夫滑州总管杜才干谋反,卢氏作为谋反案参与者的家眷按例籍没进了宫,并被选为唐高宗乳母,在唐高宗登基后不仅被封为了一品的燕国夫人,还有机会为丈夫屡诉冤屈。
尽管史书中对卢氏着墨不多,不过所幸近日新见卢氏本人的墓志,志文全篇长达一千四百多字,对卢氏一生重要的事迹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可以说是补充了之前史书上不曾见到的史料和事迹。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珍贵的墓志全面了解一下这位燕国夫人卢氏。
卢氏字丛璧,名讳失载,应当是被墓志撰写者给隐去了。毕竟如果是风化的缘故,那么别的地方不风化,就单单风化了记载名讳的这两处,这种“精准”风化难度系数也太高了。所以考虑到古人避讳的习惯,卢氏的名讳不见志文记载也应当是出于避讳的缘故。
除此之外,卢丛璧本人的家世记载还是相当详细的,甚至如果有心的话查查史书,就会发现墓志上在提及卢丛璧祖上三代的时候已经是相当低调了,因为就算抛开范阳卢氏这个响当当的名门望族头衔不谈,卢氏的家族从南北朝开始保持了两百多年的辉煌,甚至单看卢丛璧本人所在的这一支,其曾祖父卢柔、祖父卢恺,在《北史》《周书》均有列传记载。
卢柔历仕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官至中书监、开府仪同三司,得封容城县伯,又因为备受北魏临淮王元彧的赏识,于是娶了临淮王的女儿元氏为妻。其子卢恺经历了北周、隋朝,深得隋文帝的看重,于是获封容城县侯,职掌礼部尚书,又摄吏部尚书事,只是后来因为与苏威颇有交情,从而被牵连进党锢之争中,导致除名。
至于卢丛璧的同族叔伯兄弟子侄那就更不用说了,因为人丁兴旺,有名有才者在史书上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卢玄、卢敏、卢昶等等。
而卢丛璧作为这样显赫的家族中的一员,婚嫁的对象自然也同样出身不凡,那么身为卢家的女婿,杜才干到底不平凡在哪里呢?这就要从杜才干的经历说起了。
杜才干在史书上的记载,比起妻子卢丛璧其实也多不了多少,不过就算只有《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各处史料的零星记载,也足够大致推断出杜才干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些经历了。
比如杜才干早年曾追随李密,而且对李密可谓是忠心耿耿,所以武德元年杜才干在杀掉背叛过李密的邴元真后,这才带着濮州前来降唐。而唐高祖李渊对这样一位忠诚的义士也十分欣赏,二话不说就册封了杜才干为闻喜县公。后来随着杜才干在地方上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后,李渊更是毫不吝惜封官与封爵的赏赐,不过短短数年时间,杜才干就从一介降将一跃成为了大唐王朝的滑州总管、宗贝二州刺史、上柱国,进爵为平舆郡公。
原本按照这样的上升速度,杜才干在唐朝还有着大把美好的将来可言,然而不知何故,唐太宗登基后不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杜才干就做出了谋逆这种十恶不赦的举动。杜才干本人因此断送了性命,卢丛璧作为谋反者的女眷,也随即按律籍没进了宫。
也许是这段往事实在是太令人伤心了,卢丛璧的墓志上对这段灰暗时光只字未提,而是直接跳到了自己被选为李治乳母的经历上。
贞观二年六月十五日,长孙皇后在东宫丽正殿里诞下了她和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尽管不是头一次有儿子,唐太宗对于李治的出生还是高兴地不得了,当即下令只要是和李治同一天出生的人都可以得到米粟的赏赐,随后更是大宴五品以上的臣子。
就在这样备受瞩目的情况下,卢丛璧幸运地被选为了哺育李治的乳母,从此拉开了她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光的帷幕。尤其是随着贞观十七年,时为晋王的李治被唐太宗册封为了皇太子,卢丛璧作为皇太子身边的近侍也随即水涨船高,被唐太宗册封为了三品的范阳郡夫人。
事实上因为李治登储而获得好处的,远远不止卢丛璧一人。与卢丛璧同样一直在李治身边伺候的保傅姬揔持,也同时被唐太宗封为了三品的荥阳郡夫人,至于李治的原配王氏就更不用说了,不仅从晋王妃进封为了太子妃,就连她的舅舅柳奭也因此加封为了兵部侍郎。
除此之外,上至朝中的王孙大臣,下至民间的百姓们也统统领取到了各种好处。比如唐高祖的儿子虢王李凤等人因为立储这种国庆之喜,加封了上柱国;比如唐太宗的公主们也有因此加了实封的;比如狱中的罪犯无论罪轻罪重皆得到了大赦,天下赐酺三日等等。
而卢丛璧受封范阳郡夫人后,一如既往的一颗心都扑在了李治身上,墓志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李治外出游玩,卢丛璧也随同在侧,结果李治骑的那匹马忽然倒在了水中。眼看李治就要有溺亡的危险了,卢丛璧心急之下也不等别人来搀扶自己下马,而是直接从马背上跳下去扶起了李治——要知道从高大的马背上直接跳下去是相当危险的,但是在这一刻,卢丛璧为了保护李治压根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安危,如果代入今天的场景,恐怕就是新闻里面报道的,有孩子坠楼,下面立刻有人飞奔过去用双手接住的那副画面。
卢丛璧为了李治如此奋不顾身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唐太宗。唐太宗十分感激卢丛璧救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于是对她大加赞赏,除了赐绢五十匹外,还特地将卢氏从三品的范阳郡夫人晋升为二品。受到如此褒奖的卢丛璧并没有得意忘形,依旧尽心尽力地照顾李治,唐太宗对卢丛璧这样恪尽职守的态度十分赞扬,像赏赐黄金百斤这样的恩赏更是络绎不绝。
而卢丛璧如此一心为李治的举动不仅赢得了唐太宗的赞赏,也赢得了李治的敬重。所以李治登基后,下诏后宫事务皆由卢丛璧负责处理——要知道历朝历代的后宫中,只有皇后才是天然的执掌者,除了皇后之外的任何人能够执掌后宫的,那都是皇帝给予的特别恩宠。
尤其是隋朝开皇二年的时候,隋文帝就依据汉晋之制在后宫设置了六尚、六司、六典等职位,以掌后宫之政,所以即便当时李治还没有正式册封太子妃王氏为皇后,六宫无主,后宫之事也完全可以由六尚这些部门自行处理,没必要非得任命一位总的代理人。
在这种情况下,明明没有必要,却还是让卢丛璧成为后宫总务的负责人,由此足可见李治对这位乳母的看重,所以一定要把这样的殊荣送给她。甚至不久之后,李治又将卢丛璧晋封为了一品的燕国夫人,并在兴宁里赐予了一座宅邸给她。
乍一看,李治赐宅给自己的乳母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只要是对长安城各坊布局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兴宁里在长安城里的位置其实是大有讲究的。因为唐高祖、唐太宗的时候,主要活动范围是在太极宫里,而李治登基后活动地点就开始向大明宫转移,所以这一时期整个长安城的政治中心也随之挪到了都城的东北方位,而兴宁里就正好就坐落在京城的东北角。
由此足可想见李治的用心良苦。一方面李治希望照顾了自己这么多年的乳母能够颐享天年,好好享受一下舒适尊贵的晚年生活,但是另一方面李治也知道卢丛璧必然会挂念自己,所以特地选择在兴宁里为卢丛璧修建宅邸,好方便她时不时地进宫看望自己。
不过话虽如此,卢丛璧还是很放心不下李治,想要继续留在他的身边。李治为了宽慰这位照顾了自己大半辈子的乳母,让她好安心享受晚年,于是特地将当年自己当太子时上朝使用的笏赐给了她,作为一个念想。
也正因为李治如此顾念卢丛璧哺育了自己,又照顾了自己几十年的恩情,所以卢丛璧生病后,李治常常写信并派人前去看望她,就如同对待家人一般。只是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就算任由李治如何关照,卢丛璧还是在麟德元年九月撒手人寰。
失去了乳母的李治十分悲痛,特地辍朝三日以示自己的哀悼之情,又让官员细心操办卢丛璧的后事。只不过遗憾的是,有幸得到了唐朝两代皇帝赏识与看重的卢丛璧,身后并没能如愿与丈夫杜才干合葬在一起。原因无他,杜才干当年因为谋反而被杀,作为罪人又怎么可以和皇帝的乳母合葬在一起呢?
事实上卢丛璧自己也很清楚如果杜才干洗脱不掉罪人的身份,那么他们夫妻两个是怎么都不可能合葬的,所以卢丛璧生前曾经屡屡请求李治为丈夫翻案。
但是古代最看重的就是“孝”这个字,所谓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国并不是说着玩的。所以尽管李治十分敬重自己的乳母,只不过一旦牵扯到翻案这件事,那就不是光靠情分就能解决得了的。毕竟如果帮杜才干翻案,那就不是在说当年下判决的唐太宗做错了吗?而身为人子,又怎么可以指责自己的父亲犯了错,这种行为显然是违背了孝道。
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饶是李治再怜惜自己的乳母,也只能无奈地说了一句:“此先朝时事,朕安敢追更先朝之事。”
无独有偶,其实早在显庆元年的时候刘洎的儿子也曾为自己的父亲伸过冤,那时候还有李义府等人在一旁帮腔,但李治最后还是听取了乐彦玮的意见:“今雪洎之罪,谓先帝用刑不当乎?”
如果给刘洎翻案,那么无形中就是在说当年唐太宗用刑不当。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李治最终并没有给刘洎翻案,毕竟轻易更改或推翻先帝时的决定显然是不合适的。《隋唐嘉话》的作者刘餗也因此点评道:“昔汉文不敢更先帝约束而天下理康,若高宗拒乳母之言,近之矣。”
不过除了不能与丈夫合葬外,卢丛璧的身后事还是相当体面与风光的,有李治的旨意和赏赐在,卢丛璧可谓是享尽了哀荣。而这场葬礼也恰如卢氏一生的写照:
出身名声赫赫的范阳卢氏,虽然一度因为丈夫的谋逆而籍没进宫,却也由此因祸得福,不仅成为了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的乳母,备受唐太宗、唐高宗两代皇帝的敬重与赏识,先后获封范阳郡夫人、燕国夫人,还一度执掌六宫,就连出宫居住的宅邸都是唐高宗精心安排的。
也正如墓志铭上所感慨的那样:
阿保圣躬,师教尽忠。宠章已被,嘉命逾隆。
卢丛璧对待李治的这一片真情实意,终究赢得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