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梅岭传奇 之 九龄筑驿道


     讲述唐代开元年间,朝廷委任张九龄在梅岭一带开山凿路建设“岭南第一关”梅岭南北古驿道时期发生的传说故事。

作者:陈春晓,2022.12

(一)山娃救路人

      “爷爷,救我!爷爷,我怕!……”

      “彤儿,彤儿……”

      这是大庾岭群山中有一处叫梅岭的山地,这里地处偏僻,乡民稀少,但森林繁茂,溪河相间。但这突然传出的哭叫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声音来自小道旁边一处小湖,原来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女童在湖水里扑腾挣扎着,不善水性,慌得不断喊着爷爷又被几次呛水,而旁边一位年约六十的老爷爷,也趴在湖边地上边哭喊着。

      老爷爷着急得一只手抓着芦苇和草,另一只手打算伸过去去够水里的孩子,但湖岸边有芦苇和灌木遮挡,不可能够得着,想掰断芦苇脚滑又使不上劲。老爷爷起不了身子,像是扭伤了脚呻吟着,忍着痛,试了几次都无济于事,急哭老人了。不远处的树林里,一匹棕色长髻的马一会低着头,鼻子不时的发出几声呼哧声,也没走远。大概这老爷爷和孩子是骑着这匹马一起来的。

      正当人命关天的时候,北边闪出一道影子,从芦苇间直接撑出一条五六米长的竹竿,递给水中挣扎的小女童。女童双手正惶恐不安地乱扑腾,哇哇大叫,如果不是摸到这根竹竿,就差点到鬼门关了。

      出手相救的是个大男童,名叫小梅风,梅岭脚下梅山村人。他个头比芦苇丛略高,十二、三岁,眼神机灵,头上顶着个发髻,扎了一条青丝带,身穿旱马甲,长得很结实,虎头虎脑。男童把全身湿漉漉、吓得不轻的女童用竹竿牵扯上岸,拖着她胳膊到小道上,再急忙冲到老爷爷身边,慢慢地把他撑扶着坐好。老爷爷满口感恩谢过,让晚辈小梅风有些难为情了。

      爷孙俩情绪刚安顿下来,老爷爷和小梅风便互相聊了起来。小梅风看到老爷爷右腿扭伤了,一边搭话,一边还给他小心翼翼地检查伤口。老爷爷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看着娃儿做事老练,也就有些宽慰。

      小梅风看到老爷爷右肩膀衣服破口了,颈脖子也被刮花几道口子,眉头一皱,欲言又止。老爷爷留意到了,就说,“哎,我不小心刮伤的,无大碍。一会我们拾掇拾掇就可以上马赶路了,离我儿子那应该不远了。”说完,手指不经意挠了挠脖子伤口处,伤口处开始发红了。

      原来老爷爷姓丁,是从翻过几十个山头400里之外的曲江府过来的,带着的是年幼的孙女,因为老家今年受水灾,房屋田土被淹,只好把家里的两头牛跟人换了匹老马,投奔在大庾县做事的儿子。老爷爷说,“我俩赶路赶了2天2夜,原以为过了这横浦关,快到大庾县了,不想过梅岭这段山路遇上麻烦了。”

      老爷爷叹了口气,继续说:“这小道不但狭窄,而且旁边石崖崎岖得很,树高枝斜,荆棘满地,我这老马驮着我们爷儿俩赶路也累了。我本想劈开些枝丫和荆棘,好顺利赶路,哪曾想,荆棘太多了,伤到我和马儿,马儿一惊,便跑起来,我扯着追,这才让我们落得如此狼狈,哎……”

      小梅风听到这,心想:哎,这荆棘惹祸了……

      老爷爷接着说,“幸亏遇上你这好心的娃儿,如不然,我这苦命的孙女就……”说着拉着孙女的手,便噪子哽咽,泣不成声。孙女也哭起来,一边抱着爷爷。

      见此情景,小梅风安慰起爷孙俩,因为他是本村人,熟悉地形。便说:“老爷爷,你们别难过,别担心,我家离这不远,现在天色渐晚,可以带你们先去我家安顿住下,顺便护好伤口。我再通知你在县衙门的儿子前来接人。”老爷爷还一阵客气,怕麻烦他人,但耐不住小梅风的热情,考虑到自己腿伤,蹬马不便,孙女衣服湿透,受到惊吓。只好听从小梅风的邀请安排。

(二)梅风和他的朋友

      小梅风今天心情很好,头戴着一圈野藤做的头箍,嘴上咬着一根狗尾巴草,哼着调骑着牛又来到梅岭脚下羊肠小道旁一棵苍翠盘天的古老松树下。他吐掉草梗,吹了吹口哨,盯着树半腰张望了一会,几根粗大的树干之间的丫处,有个小树洞,结果没动静。他又吹了吹嘹亮的口哨,树洞那还是没动静。于是小梅风从后腰处摸出一根自制的弹弓,随地摸了一粒石仔,瞄准树洞方向,“咻”的轻微声刚发出,“嗒”的一声已经准确的在树洞里发出来了。

      “哎呦,谁打我?”一颗干松果从小梅风头上砸落到地上。

      “谁打你?就你每次来都给我的窝喂石头仔,你咋不给我带瓜子松果啊?”说着话的,是一只灰色的花栗鼠,它机灵地从其它树干左蹦右跳,眨眼功夫便跳到小梅风的头和肩膀上来回溜达。小梅风乐哈哈,随它在身上跳跃,毫不生气。看得出,他们非常熟悉。

      “那天,我看到你救那两个异乡人了。”花栗鼠说,“他们怎么样了?”

      “他们先去了我家,我第二天就通知到衙门里,有位丁姓的官家派人来接走他们爷孙俩了。”小梅风说,“你知道吗,我用了什么把那位老爷爷的伤口治好了吗?”

      “自然是梅香丸。”花栗鼠似乎知道答案。

      “对,只有梅香丸,特别针对这种荆棘刺伤肿痒症的,如果那天晚上不给老爷爷服用,恐怕他晚上会疼痒难忍,第二天就会挠坏身子的。”小梅风很自信的说。

      “我就知道你很有善心。那你还有几颗丸子啊?”花栗鼠问。

      “嗯,还有5颗,我爹娘也支持我帮助他们呢!他们说,可以今年再多摘点梅子做药丸。”小梅风说着,不知不觉朝在不远处路旁山崖上的一棵梅花树望去,那枝桠曲延、树干粗壮,春末时节,已经清晰看到青翠的细叶枝桠之间,挂满了数不清的青色小果,梅风忍不住嘴,用馋舌头舔了舔唇。

      突然,静静的梅树飘落数十片树叶,在空中旋舞起来,渐渐落地,化为一个人影儿,小梅风和花栗鼠几乎同时叫了声:“梅花仙子!”

(三)梅花仙子

      这凌空舞来的人影,一身白色长摆叠裙,粉色细腰带和长绸挽带在微风中摇曳,面容娇好,生得杏眼柳眉,明眸善睐,眉宇之间透着淡淡的温善。头顶盘中双环发髻,一枚红梅发簪稳稳地插在发丝里,似一阵梅花的芳香随之而来。

      小梅风和花栗鼠开心的往前蹦了几步,向这位“梅花仙子”半鞠躬行礼。

      梅花仙子会心一笑,装作生气的样子说:“小梅风嘴又馋了么?要不要现在摘颗梅子解解馋?”

      小梅风不好意思的脸红了,回道:“不敢不敢,梅花姐姐,我只是……”花栗鼠也盯着小梅风尴尬的样子笑。

      “哈哈,逗你呢!”梅花仙子半掩着脸笑着说,“你这次又做了善事,姐姐我也很高兴。”

      小梅风这才神情轻松了点,接着说道:“梅花姐姐,今天正巧你来了, 我正好有事跟您说明。前几天,我帮助的外乡老爷爷带着孙女路过此岭,我感觉荆棘精又有动静了。我看到老爷爷脖子上伤口异常,八成是荆棘精刺伤的,所以我就用了家里剩下的梅香丸治好爷爷的伤。”

      梅花仙子点点头,说:“对,你做的对,救人是好事。”说着,她顿了顿,朝岭上四望了一眼,接着说道:“不过,今年的梅子采摘后,不作他用,一定要好生保存,待时机合适,我会助你们做好梅香丸和青梅酒。恐怕之后会用得上,需要不少。”

      小梅风听了,有些奇怪地问:“姐姐,是有什么事吗?那我们不能做晒梅子干吃了?”

(花栗鼠在一旁低声细语说了句:“你就是馋娃子”)

      梅花仙子没有作答,双眉一紧,只露了句:“梅风,你要好好留意这荆棘动静,虽然这里来往者不多,我还是不希望再像以前那样有人受伤。如果发生糟糕的事情,按老规矩通知我就好了。”

      小梅风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点头应允下来。梅花仙子转眼就消失了,留下一阵清香。小梅风跟花栗鼠告别后,也带着疑问回家了。

(四)梅岭往事

      梅岭,是古称台岭地区的一处南北关隘,位于现在华夏南方五岭之一的大庾岭中段,处于北方通往南方五岭的便捷交通要道之一。之所以成为要道,源自长江以南,属于鄱阳湖南边赣江水系南北流向的一条支流,可南至到台岭北边驻军古城大庾县一带,以供官民的舟船顺流而下数百里,在古时候的交通运输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且相比其他南北通途可节约很多路程和时间抵达岭南。

      战国时期,就有不少逃避战乱的移民先后逃难于此,成为台岭地区早期土著部落。战国末年,一支逃避楚越战争的六千多人的越国遗民队伍,由陆路水路陆续逃难到台岭地区,正好被四五百米山高、森林密布的台岭拦住,于是开始躲避生活在这山水丰富的广袤的山野之地,东北至南安府、西南至珠玑村,很多越国来的百姓改姓梅,其领袖为梅鋗。

      先秦时期,秦军统一北方,遂派遣大军南征南方各岭,也是渡船直下,在南安府一带登岸,开往台岭一带征伐各诸侯国遗民和蛮族,曾选择台岭的东段之处开凿了一条长长的狭窄小道,运输物资,也就是早期穿行台岭一带的西面绕行至南边的小道,当时归属南野县[1] 的县令吴芮招募了梅鋗族群,二人各自并守护横浦关以东的台岭南北两处重要山头,后成为大梅关、小梅关。而因为梅鋗的守护经营功绩,世人习惯泛称大小梅关为梅岭。

      汉武帝时期,派庾胜将军兄弟二人在梅岭一带驻军日久,因守护南野县和南部珠玑有功,他又是家里排行老大,俗称“大庾”,世人便将台岭北段改为大庾岭,大庾岭以南地带则为岭南。庾将军在庾岭东北低洼地带沿着章水建城驻防。[3]

      而梅岭这些经古往事,距离唐朝开元初年,已有900多年历史。900多年后,大庾岭西南方向的岭南曲江府,出了一位德才兼备、气质优雅、任人唯贤、忠心为国、为民请命的人杰——张九龄。开元初年,才华横溢的张九龄时任唐朝谏官左拾遗。只是,耿直的张九龄也宦海沉浮。

(五)县令助张公

      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氏,幼时聪明好学 。9岁知属文,13岁能写出好文章。还曾用书信求广州刺史王方庆, 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孩子一定能有所作为。”  王方庆的赞叹,对鼓励他立下远大志向有积极作用。后张九龄更加勤勉上学,在702年,24岁的张九龄一举中第,从此便踏上仕途。

      之后,张九龄官运平淡,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几年后终有幸遇上唐开元皇帝,明君玄宗李隆基在登基前后的数次选拔人才,张九龄名列前茅,由普通的秘书省校书郎升为右拾遗官职,后授左拾遗。

      拾遗,就是自唐朝皇帝设立的一个官职,常人理解就是捡起(皇上)遗漏的东西(政策决策失误),隶属谏诤机构,凡发布诏令办理政务,有与时势不相适应、与正道不相符合的,大则当廷上谏,小则封书上奏,并负责向国家推荐贤才良臣。

      作为国家重要的谏官,需要做风刚正不阿,不怕得罪人,包括皇帝。张九龄尽忠职守、常常上书皇帝,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提倡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只是,他的直言难免有时不够婉转,让对方下不来台。

      几年的左拾遗张九龄,耿直作风多次招致了宰相姚崇不满,招到宰相的巨大压力。朝廷臣臣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张九龄也深感疲惫,为避其锋芒,于是在开元四年(716年)秋天,他以任期满,借口回家探望父母,辞官归养。

      因此,张九龄与梅岭结下一段非同寻常的缘分。因为大庾县⑴ 码头到庾岭的梅岭和先秦所修旧的羊肠小道是他回乡的必经之路。

      张九龄带了家眷和2名随从,乘马车由首府长安(今西安)陆路抵长江口、渡船东往鄱阳湖、转赣江南下,抵达大庾县东山码头,最后转陆路往西南,翻山越岭前往岭南曲江老家。回乡之路可谓千里迢迢、舟车劳顿。加上辞官前的经历,更加令他心情惆怅、失落、孤寂。

      那时候,长途跋涉的来往行人大多在大庾县会逗留一宿,再行赶路,张九龄也不例外,住在大庾县驿馆。仰慕张公为人风雅、耿直无私和诗书才华的大庾县何县令听说左拾遗到来,也以礼相迎。在交谈中,热心的何县令得知张大人后日便会离开南安回曲江,面露一丝担忧。原来是关于路过梅岭一带的情况,何县令徐徐道来——

      “这梅岭南北虽然自秦代派兵南征开路久已,却一直没有得到太大开化。本来大庾县只是个因驻军和东山码头而建立的小县府,辖地人口不过三万余人,而岭南之地更是地广人稀,森林密布,通行困难,彼此之间人员和经济来往很少,无非是动乱时期逃难的北方民众和官兵调遣穿越梅岭。所以,平时梅岭南北起伏的山上,是极其原野森林河溪环境,那条羊肠小道更是被树木、灌丛年年遮挡。此山路几乎没几人通行,只有附近的山民农夫才熟悉小路环境偶尔活动。时常还有运气不好的人,被弄得刮伤、摔伤,或者惹到身体不适回家就病倒。民间说法这是遇上瘴气了。”

      何县令接着说:“那山野小道狭窄,陡弯、崖石突兀,无法通行马车,我担心张大人久不在南方山野之间,恐遇上意外。”

      张九龄一听,顿感一阵暖意,感怀县令提醒,但回乡之意是迫切的,回道:“多谢详细告知,我无惧险阻回乡!”

      何县令说:“我且给大人安排两民本地乡人做向导,这样能助您顺利通行。”

      张九龄听来稳妥,便同意了。何县令即叫来随同的一丁姓主簿,吩咐他去梅岭脚下的梅山一趟,找两个熟悉环境的乡人,在约定时间给张大人带路。

      张九龄深感周全,谢过县令。想不到这京城千里之外,尚有幸遇上一位热心肠的小地方官的无私关心,内心颇为感动。


(六)张拾遗返乡

      “大人,这梅岭有山神,大人可曾听说过?”

      “大人您不怕吗?”

      第三日,两名衣着朴实、披着蓑衣、带着斗笠、肩上带着两卷麻绳的村民如约来到张大人下榻的县衙驿馆,刚介绍完便小声地接连问张九龄。

      张九龄无言以对。何县令有点声色端重的说,“管他有没有,这才是唤你们来帮助张大人的意思啊,你们熟悉山地,自然有办法。”两位乡民便连连称好的,不再多言。

      向导带着张九龄和2名随从,小心翼翼穿过深林。向导在进山之前,还是特意交代张大人和随从,不可大声喧哗,也不能劈断某些灌木荆棘,说是避免惊扰山神。

      幸亏有向导照顾,在密林里行走那蜿蜿蜒蜒、若隐若现的山间小道,实属不易,一不留神就会滑坡落沟,向导说以前偶尔也发生过人仰马翻落沟的事,千万小心。中途因视线遮挡,一随从差点动刀砍,被向导小声及时阻扰,向导用身上带的几段麻绳牵扯开荆棘,一路上多次这样牵扯,和不断地弯腰侧身,方才通过。就这样,大半天的时间才穿越这山石突兀、险峻陡壁的大小梅关。

      而向导也考虑周到,每隔一段路,就在路旁随意一棵树枝上系上一小段白麻布条,看来是向导早有准备的。张九龄倒是偶尔看到路上几处也有树枝系着陈旧的麻布条或麻绳结。向导解释说,这是为了方便后面行人通行的记号,也方便将来张大人返回此路时留意。看来乡民的确有所经验。自此,张九龄一行才算顺利回到了家乡曲江。

      张九龄回到岭南曲江,顿觉疲惫的身心找到归宿,家人团聚,深感温馨。也因为路上长途跋涉,似乎染了一点瘴气感到不适,经人指点,炮制了一方清热解毒的凉茶调养自己,就这样安稳地修养了一段时日。

      同时张九龄并不闲居,也走访亲友和同乡,了解岭南的发展条件。他走在乡间旷野望着绿水青山,想着年少在此玩耍、读诗书、后离开家乡考科举,录功名,辅佐皇帝和朝廷,一别多年,真是有些愧对家乡,自己是岭南人,不可只顾自己的前程忘了家乡本份,便想为落后的家乡办点实事,造福乡亲。

      当时正值开元年间的唐王朝,经贞观以来近百年的励精图治,社会繁荣。岭南以沿海之利,海外贸易交通开始有了初步发展,广州已渐渐有成为华夏与海外进行海上贸易的门户商港。通过多方了解,他认为岭南要开化要发展,一定要依靠中原文化的资源,依靠中原朝廷的力量。现在再借助这条南北行走交流的路线来开拓,助力商贸,岭南之发展指日可待。

      于是,张九龄思索良久,务实到突破口,认为开凿拓宽庾岭古道,改善南北交通显得非常迫切。他便向朝廷奏状,请开大庾岭驿道。这真是高瞻远瞩之举。从此奠定了张九龄为岭南一带所做的最重要的历史功绩。

      月余,张九龄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在曲江、雄州(现南雄)和大庾县一带征集民夫,开始凿山开路工程。这才有了后面小梅风被抓的故事。

(七)小梅风被抓

      张九龄与大庾县何县令书信往来数次,商议此开山拓路之事,如此安国利民,双方一拍即合。张九龄数次往来梅岭、大小梅关和珠玑一带,走访乡民、勘探地形,记录山林情况。经过深入勘察,张九龄掌握大庾岭地势后,决定将原有先秦修的古路,在庾岭东段的一部分废弃,转而从更陡峻的梅岭山巅跨过去,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比原古路节省约4公里的路程。

      因规划的大庾岭驿道顺着山势而筑,东北连通大庾县的章河东山码头,西南去到雄州府的珠玑,将近十几公里路程。那主要路段攻坚在中段梅岭一带,该山地虽属大庾岭最窄处,海拔450米,但层岩叠嶂、山石坚壁。最终,张九龄与大庾县决定雇佣大量民夫,凿山碎石,把路拓宽笃实、去灌丛瘴气之扰,以便往来官军马队、商队运输物资、百姓通行。

      公元717年,南方梅雨季刚过,筹备久已的张九龄如约带着招募的一众雄州、珠玑的村民到了梅岭北段山脚下,和大庾县委派的丁主簿招募的大庾县的村民会合,驻扎在梅山一带,听从张九龄的安排。梅山营地即是施工开始路段,也是张九龄等人办公和乡民们临时休息之地,所以搭建了临时营帐。

      张九龄与丁主簿汇合商讨工作的没几天,就有民夫反对在梅岭劈山。张九龄不解,丁主簿解释道:“这是本地村民,他们一直传说这里有山神,之前招募的时候他们就有说法,在大庾县城和大庾岭山下修路可以,但进梅岭劈山修路,他们不情愿。”

      张九龄觉得哭笑不得,答:“那如何是好?”丁主簿想了想,说:“他们敬畏山神,要不,跟他们说,我们选黄道吉日,敬香献贡,求山神保佑。给他们一个定心丸。”张九龄想着别无他法,也无妨碍,便点了点头,丁主簿便去张罗安民之事了。

      就这样,大家驻扎在梅山开始修路了一段日子,让大人们觉得此事就安顿了。

      突然一天,有民夫骂骂咧咧的,正巧张九龄在现场巡工,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被人用石头子打了屁股,但周围大家面面相觑,都觉无辜,差点还跟旁人怀疑起来并打斗。但查无实据,便不了了之。

      接连三天,都发生有人被无缘无故地打到屁股,被打者都说是石头子,又查不出谁干的。大家越来越奇怪,干活也不安心,不时地东张西望,生怕被打中。张九龄只好出面劝大家安心继续干,另找了数人埋伏四处,悄然观察。

      过了2天,终于发现了肇事者。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他就是小梅风,被抓个现行,因为他手里还紧紧握着一个牛皮弹弓不放。大家都闹哄哄的,说要教训这个不懂事的捣蛋家伙。

      丁主簿认出了小梅风,因为一年前就是小梅风救了他落水的女儿和受伤的父亲。他来接家人时,去过小梅风家,后来也串门三两次,跟他算熟人了。丁主簿很好奇为什么小梅风要这么干。他挥了挥手先安顿了大家情绪,说交给他和张大人处理,大家继续干活。于是丁主簿把小梅风带到张大人面前问个缘由。

(八)梅风劝大人

      原来,小梅风家在离这不远的梅山某个山坡半山处,梅山到梅岭森林里有他的动物朋友,他经常在这一带山脚下玩耍。他听说修路劈山斩棘,担心会引来麻烦,会有人受伤,还担心破坏山地环境,影响他的动物朋友的生存环境。他试着请父亲去劝阻官府和民夫,父亲明白他想的意思,可还是让他不用多管闲事。他于是自己想办法,这才有了用弹弓打人的顽皮事。

       “你叫小梅风,既然你曾救过丁大人的家人,想必你是个心地善良、聪慧、勇敢的孩子。可为什么要用弹弓伤人呢?”张九龄并不摆官架子,怕吓到孩子,语气和善地问道。见小梅风不开声,又轻轻地问了一遍。

      小梅风这才动了动嘴皮,小声挤了一句:“我怕大家有危险。”这话让张大人和丁主簿都感到意外和疑惑。

      “这娃儿还真是好心,是否是觉得这山石陡峻、开路艰难,恐怕大家有危险?不碍事,我们会多加小心的。”张大人微笑着看了看丁主簿,又看着梅风。

      “不是,大人,我不是指这个,是指山上有荆棘…额…它…它会伤人。”小梅风解释道。

      “这个,的确山上丛林深处、荆棘密布,寸步不易,”张九龄这数月来往过几次,体会颇深。接着说,“上山干活不受伤是难免的,但我们会小心处置的,谢谢细伢子提醒。”

丁大人也点头附和着,毕竟去年他的父亲和女儿就路过梅岭,发生过意外受了伤。

      小梅风咽了咽口水,表情凝重地说:“大人,你们劈山修路必然要砍伐树木、藤枝、清理荆棘,但这里的荆棘跟别处不一样,它,它还会长出来,很快的。”

      “这话从何说起?”二位大人带着疑惑继续听。

      “因为山里面有一只荆棘精!”小梅风继续说:“以前行人少,只要不大声喧哗,不随便砍伐,就不容易引起荆棘精伤人。但是现在那么多人,砍枝开路,会像我父亲和爷爷说的那样,把荆棘精招来,那就麻烦大了。我爷爷说前朝发生过几回。所以我们本村人一般都不去进山,避免引起荆棘精发怒。

      张九龄陷入沉思,想起由京城回乡路经此地,两位向导的所言所行独特,加上刚到梅山开工那会,有几位乡民也说怕惊扰山神,莫非真有这事?张大人有些半信半疑,转头看着丁主簿。

      丁主簿见状,问道小梅风:“可我们能有什么好法子吗?”

      小梅风沉思一阵,欲言又止。说了句:“你们可以不从这条路凿山吗?”两位大人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张九龄追问一句:“除此之外呢?”

      小梅风沉默不语……

      张九龄见问不出来什么,便让梅风回家,顺便嘱咐他不再打扰大人施工了。

(九)民夫山中遇险

      “梅岭真有精怪?这山神又是什么?”

      二位大人都是外乡人,不太了解当地情况。又找了这群民夫里面的本村人氏,他们说法大致一样,有说精、有说怪、有说山神的,总归也是不赞同进山施工。二位大人更加半信半疑。

      道路设计的施工路线是不可能再大的更改的,这事跟朝廷说也没人相信,而开拓旧道走梅岭穿山而过是距离最短的地理条件,也不必太大劳师动众,增加朝廷赋税。目前进度才刚刚开始,仅在地势较低的梅山一带,大家还没遇到危险。但是,村民的提醒也不敢忽略。经慎重商议,张九龄决定派几个胆子大的熟悉野外环境的人,先去进山做些试探施工,探探虚实。

      次日一大早,选出的5人组成的民夫先遣小队带了些刀具绳索,披着斗笠蓑衣,离开梅山于进发梅岭山巅方向进山。张九龄在梅山工地营帐外心事重重地来回踱步。

      先遣队走了大约2里地,山势渐高,经过那个半山小湖,树木葱茏茂密,特别阴凉,脚下的路在杂草和灌木之间隐约可见,很多藤蔓、荆棘夹杂其中,民夫开始变得谨慎,左顾右盼,慢行着。

      如果只是通行,民夫找到小道旁边枝桠上绑的麻布条指路,不破坏树枝灌丛就行,但是为了修路施工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劈开树枝和灌木,包括不少带刺的荆棘。他们清理着两旁突出的植物,缓慢地前进了几十米,除了只听到偶尔有鸟儿被惊到飞起来,周围一片宁静。

      不一会,他们见到刚踏过的路两旁,被砍断的各种荆棘居然又长出来了,而且长得还多,逐渐把他们的来路都遮盖了,还在蔓延。静寂的密林中倒能听到荆棘枝触碰落叶的沙沙声了。

      这让他们原本放下的神经突然绷紧了,刚刚出的是热汗,现在冒的是冷汗。他们开始不安地环顾四周,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喘着气小声地商量着,最前面的一个民夫问:“怎么办?还往前走吗?”另一个说,“我看不能走了,别真是有妖怪,得想办法撤!”其余的附和说:对对对,撤!”打头的民夫瞅了瞅周围,觉得绕右边侧面过去可能安全一点,就指了指右边,甩了一个眼神,大家一起突然跑动起来。

      这一动,森林里变得嘈杂起来。大家不免有些慌乱,边跑还得留意周围和脚下,挥舞着手中的砍刀,撞上数不清的藤蔓、树枝,太密冲不过去的话,就有人直接一阵乱砍。这些荆棘往往是又细又长又有弹性,也有很粗的一刀砍不动,枝丫上都是刺头,不像树干容易被几下砍掉劈断。奇怪的是,荆棘被砍后仿佛活了起来,断口处继续生长,刮脸脸破,刮上衣裤就勾住不放,很快就能把一个人用满是刺头的荆棘条包围,直至困住,万刺扎身疼得伤者哇啦哇啦喊叫。那荆棘真的像只成精的东西,知道怎么对付人。

(十)民夫逃回工地

      有两个民夫被牢牢地困住,动或不动都是一阵疼痛。另外三个民夫运气稍好,跑的路线没有怎么跟灌丛纠缠砍枝,却也是抱头鼠窜,连滚带爬,终于径直跑出来这片灌木荆棘特别多的林子,歪打正着跑到了进山的那小片石林处。已经有人在那里接应他们了,见到他俩除了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斗笠掉了,蓑衣也斜挂在背上,露出来的皮肤多处有被刮花的一道道带着血丝的伤口。众人来不及询问,赶紧扶着惊慌失措的民夫带回来梅山营地张大人的大帐前。

      众人见到跑回来的三个民夫一身狼狈不堪,脸上很多伤口,衣裤也被刮破,都很疑惑不解,窃窃私语。外地民夫愈发猜测这山里面有怪物伤人,其中的本地民夫更是小声说道:“老人都说这山里有怪物,惹不得。”两位大人见状,急忙叫人去请大夫来疗伤。张大人和丁主簿神色凝重地一番问候伤者,了解经过。继而转身对大伙说了些宽慰的话,官府会找能者想办法的,大伙都带着疑虑和不安继续干活。

      “看来后面这麻烦是真的,无法避免。”张九龄沉思着,侧脸问了问旁边的丁主簿,“此事,丁主簿怎么看?”

      丁主簿眉头紧锁,有点无奈的答道:“的确棘手。”他顿了顿,接着说道:“在下受聘来大庾县衙任职不过两载,虽路经此山数次,也是随着熟悉的人带路行走,对此山有怪之事,略有耳闻,但所知甚少。过去不太相信村民的传言,今次开山凿路才有此奇遇。”他咽喉停顿了一下,“请恕我不才,尚无对策,派民夫是我提议的,致他们陷入困境,在下责无旁贷。”

      “丁主簿不必自责。我和你一起商议的事,责任主要在我。如何开山凿路必须找到对策,眼下得先想办法救回剩下的两人,怕有生命危险。”

      “大人所言极是。嗯…我想是否可以用火攻灭怪?”丁主簿憋出一个主意。

      “不可,此处群山连绵,树木林立成片,火烧无法控制,恐生出无端灾害。”张九龄听了,觉得更不可行。他望了望东北方向,“我们不妨去找那个梅风的娃儿再问问实情,上次他似有不方便说的事。”

      丁主簿附和:“那我试试去找他前来。”

      “不,我们直接去他家,他不是就住梅山村吗?”张九龄言道。

      “这,也好,我这就准备马匹。我可以带路。”丁主簿想想的确还是上门请教好一些,应和道。

(十一)梅家出援手

      未几,左拾遗张九龄和大庾县衙门丁主簿二位大人骑着马便来到了梅山附近半山的梅风家。之前丁主簿因为家人被梅风救过,所以有过两三回来往。

      “好一派诗意有趣的田园农舍啊!”由远及近,张九龄望着这一片宁静、祥和、丰盈的农家宅院,不禁小声感叹道。

      一片高大苍翠的竹林成为一个天然后屏之前的屋子,就是梅风家。按照地势而建的房屋独立座落在一片几百平米、荷花盛开、碧叶舒展的天然大池塘以及丰富翠绿的菜地的后面,一段木制的小码头由岸边菜地伸向池塘中间,一条小木舟系在木桩上静静的停泊着,偶有雀鸟空中掠过。房屋是一排连厢式的茅草平屋,另有厨房、库房在左侧,右侧前是一块阳光空坪,连着通往外面的小路。

      整齐分类的菜地后面是开放式的门前院落,郁郁葱葱的两棵梅树、两颗枣树分别挺立在左右,给院落撒下阴凉,一段矮木栅栏攀着满满的丝瓜、瓠瓜。此时正值初夏的下午,两只橘色田园猫懒洋洋的盘着身子,十几只成年鸡和小鸡仔在院落里自在地打盹、张羽、觅虫,突然被前来的马蹄声惊到咕咕叫,警惕地侧眼张望。同时发出声音的还有一只黑白杂色的幼年小犬,不知从哪里窜出来跑到树底下,开始不住的吠,还回头张望。

      这时,跟着由平房东侧后院跑出来的人影是个大男孩,就是梅风,他正背着一捆树枝,一边想呵住小犬住口、一边放下树枝、蹲下来摸摸小犬脖子,让它安静。跟在男孩身后的是一个头绑布条帽、身穿灰色麻布对襟衫的成年男子,也背着一大捆刚劈的树枝。正疑问地望着这一队绕着池塘边小泥路靠近的访客。梅风家与附近三四户人家都是散落在相隔二三百米的田野间。所以很明显,访客是来找梅风一家的。

      “张大人、丁大人!”梅风眼尖,最先认出来两位大人来,似乎跟成年男子说了什么,马上跑上前来迎接,小犬也摇着尾巴在后面有些紧张地盯着两匹大马。这时候,平房西侧柴房和厨房之间的一敞厅,也走出来三位,看起来像是梅风的母亲和祖父母,也是好奇地望着来客。

      待走近后,二位大人下得马来,交给随从牵着,向上前的成年男子行礼。

      成年男子微笑着向访客鞠躬作揖回礼:“张大人好,丁大人好,小民行礼了。在下梅平生,是梅风的父亲。”继而回头向屋前的三位家人说:“这是衙门里的两位大人来了,请备好茶热水 款待大人。”然后再回身向二位大人介绍家人,并摆手示礼领大人们入院进主厅。入屋前,张大人还礼貌地向两位长者行了个礼。

      “今日光临寒舍,不知大人有何吩咐?”入座后,梅平生有些疑虑地问道,梅风不感到意外,在父亲后面懂事地站着。

      张九龄看了小梅风一眼,气质优雅地徐徐说出:“今日登门,是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梅师傅。”梅平生非常好奇地听着他继续说:“梅岭一带有怪异之事,特来请教一下。因奉朝廷之命,我与大庾县衙门招募民夫在此山修路开山,但是,前往梅岭一带山上的民夫因劈砍藤蔓荆棘,遇到危险被困住了。据逃回来的民夫所说,是有一种会动的荆棘精在作祟,越砍越多,现在尚有两人被荆棘精长满带刺的枝桠缠绕,无法逃离,等待援救。我们一时想不到好的办法,想起小梅风前些日子向我们提醒过山里有危险,兴许你们家知道更多情况,或救人之术,特来请教梅师傅。”说完谦逊的点点头,以示期待。

      梅平生望了一眼旁边的小梅风,眼神带着疑问。小梅风点了点头,默认了。

      梅平生谦虚地说:“大人客气了,有事尽管吩咐。我们只是一介乡民,哪会懂法术。这也是犬子多事,给大人们淘气添麻烦了。”

      丁主簿见梅平生没有直面回答,就追问一句:“那是真有这荆棘精之事?”

      梅平生叹了口气,看着两位大人,说道:有些事恐怕不好说,说出来又怕不相信。”就沉默了一会。

      张九龄宽慰他说道:“梅师傅不必顾虑,愿洗耳恭听个中因由。”

      梅平生有点尴尬地微笑:“不瞒您说,救人办法是有。”

      丁主簿马上接话:“快说来听听。”

      “用青梅酒。”梅平生站起身接着说:“这样,救人要紧。二位大人先回,我先行准备应付的东西。容我事后再把详情说给大人。”

      二位大人虽觉得不太明白,但救人是迫切之事。见梅师傅胸有成竹,干脆爽快,于是放下疑问,谢过梅师傅即起身作揖告辞。走到院里,梅平生又跟二位大人交代一二。二位大人点头谢过,便离开了。

(十二)解救伤者

      张九龄一行离去后,梅平生便交代家人各自准备起来。梅风很兴奋,特意去库房取出两把有三米多长的竹竿制作的东西,黄色的竹竿上面还保留了原本的竹枝,环绕竹竿,还绑了几根细竹刺。此物似棍非棍,似琅琊非琅琊。小梅风神气地喊着“呼呼哈”舞弄起来这玩意儿。父亲见状,笑着说:“你可要小心一点,别伤着自己和别人。这竹琅琊可是咱们的宝贝,得护好救人的。”小梅风听话应和着,稳当地靠在墙边。随后又进库房取出一个旧竹篮,揭开布盖掏出几个别致的小竹器看了看、试了试。并对父亲说,“父亲,这几个竹筒器由我来背吧,好久没用过这个了。说完就干脆利落地放入了那个布盖头包好,并绑在身后背着。

      父亲看着梅风积极的样子,乐呵呵地笑着。父亲穿上一件防护的蓑衣、带着斗笠,从母亲手中接过一个小布袋放入怀中,转身左右手各拿着一根竹琅琊,梅风从母亲手里接过一个盛着几盅青梅酒盅的大竹篮子,父子二人便出发了。

      到达梅山脚见到二位大人,太阳已经距离山头不远了。丁主簿也把刚才召集的几名民夫唤来,其中包括第一次进山的三名被安顿好了伤口的民夫,他们都穿上了蓑衣、带着斗笠,还带着麻绳和砍柴刀、预备照明还没点着的火把。梅平生向大家简单交代了几句,就告辞带队开始向山里进发了。

      他们很快走到了距离被困民夫不远的地方,梅平生招手停步。他打开竹篾篮子,取出一支酒盅。梅风也很默契地解下背上的包裹,取出一支竹筒器,交给了他父亲。

      这竹筒器是取自一节天然竹筒,经过蒸和晒干的工序;再取了一条结实的棍子,一头绑在一个厚厚的圆形牛皮垫中央,正好能捅进去了那节竹管里,露在外面的另一头有个木球,使用时可以推动这个木球,挤压竹管里面的东西,可以喷射出竹筒内的酒液,酒液用一种不漏水的特制的油布袋装好,预先被塞进竹管里面。这样就成为一个酒液竹筒发射器了。父子俩陆续取了四支装上酒袋,交给了两名民夫并做了示范。

      除了梅风被留在原地接应消息,救援队一众民夫跟着梅平生,小声讨论各自分工,并组成雁形阵队。从前往两边站位,站前面的一人持套绳竿,接着两旁分别由不同的人依次拿着长长的竹琅琊、砍刀、竹筒发射器,两侧中间还有一人备着麻绳和砍刀做机动。这样组成了一个八人小队。梅平生还在地上用小石块做了一个阵型沙盘,推演制服荆棘精和解救人员的过程。这个阵型对梅平生不陌生,因为是梅家氏族先人们在长期抵御荆棘精的斗争中,不断研究并传承完善的。

      大家明白后,在梅平生领头指挥下,立即开始列队小心地推进。当接近那两名受困人员附近时,透过植物间隙已先清晰看到的一名伤者被荆棘枝条绑在一棵大树下,已经挣扎和被刺痛到精疲力尽,伤口多处,状态迷糊。梅平生从这棵荆棘大小,判断这只是一棵荆棘精的末端,距离老树还有很远,可以比较容易对付。

      当救援队悄悄避开林中荆棘藤蔓,慢慢靠近荆棘精,不足三十米时,被困者发现了动静,正准备叫唤,梅平生挥手表示别动、安静。被困者忍住了,这才避免惊动荆棘精。

      梅平生镇定地指挥大家保持队列正面迎上去,不到十米了,梅平生小声示意队员各自操作好工具见机行事,没有命令不能砍枝条。因为只要不砍它枝条,不大声喧哗,一般不会引起荆棘精的攻击。

      只是面前困住受伤者的荆棘枝条有十几条,充满刺头,梅平生只好用套绳竹竿去一条条试着挑开,并让后面中间的队员用麻绳一扎马上拉扯开,绑到一边。接连挑开了好几条很顺利。直到有一条荆棘条刺在被困者身上,被挑开时让被困者疼痛难忍,叫唤起来。这下荆棘精被惊醒了,渐渐抖动起来。

      有两条荆棘枝像触角似的,带刺的长枝伸展开来,上下左右不断抖动,当碰到队伍右侧时就被队员用竹琅琊挡卡住,中间的民夫便马上用麻绳扯住一端,另一民夫当即砍断荆棘枝。梅平生立即下令:“射!”,其中右侧的两人旋即把竹筒发射器对着断口处,推射酒液。接着又同样对准了其他刚被砍断的荆棘枝喷准酒液。没过多久,奇怪的情景出现了,荆棘条变得摆动慢起来了,后面居然所有的荆棘条就直接松软下来,绑着民夫的荆棘条也松开了,就像醉了一样。那个被困者得救了。

      大家继续向另一名伤者推进,用同样的方式救出被困者。梅平生立即从怀中取出一支小药盅,给两名被困者喂服了梅香丸。否则,他们很容易引发伤口过敏或热毒炎症等。

      此时林中天色已经不早,大家不敢逗留,点燃火把,赶紧原路返回。

(十三)梅师傅述往事

      众人赶回到梅山工地时,见到火把亮光那边张大人和丁大人已经在路口等候。大人们见伤者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叫人安顿好大家。

      入到帐内,二位大人请梅师傅先坐下休息。小梅风也跟着站父亲身后。

      “梅师傅,辛苦了,此次多亏有你们梅家父子出面。”张九龄拱手言谢。

      “大人客气了,同胞有难,小民力所能及,怎能置身事外?”梅平生赶紧回礼。

      “此事虽了,但我还有担心。”张大人继续说,“此次虽然把伤者救回,但荆棘精还在山中,我们后面工程不得不与之纠缠,这可如何应对?还望请教梅师傅,不吝赐教。”

      “大人言重了,我们仅是懂得如此而已,这荆棘精是灵异之物,真要降服这荆棘精,我们凡夫俗子,也是束手无策啊。”梅平生边说边微微摇头。

      张九龄看出梅师傅似乎有所顾虑,沉思了一会,起身,语重心长地说道:“梅师傅,我们来此开荒山,凿坚壁,为的是能辅助乡民,把来往岭南南北之路通达,方便本地百姓,也方便来往商客行走,毕竟目前这条旧路实在太艰难了,对这崖壁之间的先秦小道发生行人马匹摔落山沟也略有耳闻。这也是朝廷的安民之策,利国利民。我虽是曲江人氏,但为数百里百姓造福,尽我所能,辅佐朝廷,我义不容辞。还望梅师傅不必顾虑,指点明晰啊。”说着,一副诚恳的眼神不免湿润。

      丁主簿见状,补充道:“的确如此,此番张大人其实是在归乡修养,本无需操劳奔波山野。只因体恤我大庾县和岭南百姓民生不便,想借此时机为家乡父老干些实事,主动请奏朝廷揽下这职外活,而这工程如此艰巨,我也为张大人深受感动,愿意倾力辅佐。可这梅岭两侧的山路是最佳勘探甄选之捷径,实属无奈。如果梅师傅有法子,功德无量啊。”

      梅平生听二位大人如此情真意切,颇有触动。小梅风也心地善良,一旁小声耳语劝说父亲说明。

      梅平生思索一阵,于是便把实情相告——

      “这梅岭南北的深山里确存在一个荆棘精。

      这是从我的爷爷传下来的祖辈的传说,因为我们梅家和附近的十八户人家,都是祖上先秦末年南迁先民的后代。更多都是改姓梅氏,为梅氏族人。先民逃难在此南方,岭南岭北都有,偏居一隅,与世无争,安居乐业。我们居住各村的梅家氏族自古也有守护这梅岭各关,保护家园的责任。

      延续到三国时期,吴国陆凯将军曾经派兵征伐过南方几支烧杀抢掠的流匪,其中一支流匪被追到梅岭一带,遇上了我们的梅家氏族的先人们组织的梅家军的抵抗。我们的梅家军人数不多,但也推举了一名力大无比的勇士,叫梅天虎。他们隐匿森林,据关而守,护住了梅岭附近的乡民,阻挡了流匪逃窜岭南。

      前有阻隔,后有吴军追剿,这把匪人们憋得狗急跳墙。他们就报复我们梅花军,居然阴差阳错摸到了梅天虎的家中,偷偷在酒中给梅天虎给下药,把梅天虎一家给绑走了,要挟梅家军放开道门给他们方便带路过山,否则就灭口。

      梅天虎勇武可嘉,坚持先让匪人放了家人,他才同意。匪人只好放走天虎家人,结果天虎还是拒不同意带路和让梅家军放开关门。正巧吴军官兵杀到,匪人头领一气之下就残忍地先砍杀了梅天虎,血溅四壁,实在不幸。

      待经过三日的围剿,吴军终于把两百来人的匪人灭杀或俘虏干净,族人们和官兵押着俘虏再去找梅天虎的尸首时,已经找不到了。在绑杀天虎的大树底下,居然生出一株荆棘,而且长得又粗又快,天虎家人都说是天虎化身,因为在荆棘粗如手臂的枝干部位,系着天虎生前一直带着的铁制虎符腰带,那是之前梅天虎参加县州勇士比武时,官府赐他的荣誉,他一直戴在身上。梅天虎因此被追认为“铁虎勇士”以厚礼之。

      几年后,族人们就传说开了山里有荆棘精守护梅岭大山的故事。梅岭除非少数行人小心通过,不受影响,但凡有外乡人马、匪人或者不知情的军队贸然穿越此关、喧闹和劈砍,总会遇到奇怪受伤的事,他们都说是被会动的荆棘所伤,甚至越砍越多,还会把人困死山上。所以,本来梅岭一带就是远离中原的原始山林,从此就变得更蛮荒了。实在要有良人、百姓通过,只要小声不惊扰荆棘精、不砍荆棘、小心通过便没事。我们熟悉山路的族人有时候也会协助行人、官府人员过山。”说完后,梅平生饮了两口茶水。

      丁主簿也意识到,原来当初自己父亲和女儿过梅岭摔伤,不仅仅是意外,极可能是砍枝误触怒了荆棘精,心中倒吸一口气,直叹庆幸。 

      张九龄闻此,才明白大庾县何县令当初为何特意交代派两名本地乡民给他当向导的缘故了。说道:“如此说来,这荆棘精很可能是梅家祖上先人梅天虎所化身,守护这片山关百姓的?”

      梅平生点了点头,回道:“荆棘精从不离开梅岭出山作怪伤人。”

      张九龄疑虑地说:“那我们如何能劝说你们这位先人给我们工程行个方便呢?”

      梅平生说:“这个很难办,毕竟它不通人性。我们祖上未有谁能与之沟通过。”

      丁主簿接过话:“难不成我们以后都用青梅酒对付它么?”

      梅平生听了,苦笑着说:“不可能,因为我们青梅酒数量很有限,因为我们祖上传下来种的梅树数量不过三十株,由我们梅家族人各自守护,但每年所结青梅果数量有限,能酿青梅酒就更是稀少。如果救助人不多还够用,但官府开山凿路肯定涉及甚广,人数也多,恐怕难以应对。”

      这话让大家都陷入沉思。刚似乎有点希望,现在却又被灭了。

(十四)峰回路转

      如何破解荆棘精成为一道难题横在眼前,这让张九龄愁眉不展。那天送走梅家父子后,回到驿馆休息。可这两天张九龄寝食难安,俊逸的脸庞有些疲惫迷茫。他真心想为这远离中原生产经济落后的岭南山区尽上微薄之力,无论是否身在朝位,但心系朝廷,心念乡亲。我不惧山石之艰险,不屑山野之风尘,不怕雷雨之惊吓,奈何遇上这奇异费解的怪事?是苍天考验我?还是我不该来此劳师动众、触犯天怒?

      何县令也听闻此事,昨日前来商议,无果。丁主簿昨日说,不如发贴征民间术士,寻求破解之术?

      张九龄博学多识,本对这方术之术心生半疑,多年在高堂之上,也是事事据理,怎会想还有一求江湖方术师的情形。真是苦笑不已。

      何县令见张九龄未表态,但觉一时无对策,不如招贴一试。便提议,以大庾县名义张贴示众,广求能人异士治精怪的良策。便叫丁主簿去主办了。

      这费解之事就暂搁下了。

       话说两头。

      救人那天晚上,小梅风跟着跟父亲回家,本来很骄傲父亲出手救人了,但父亲出门后简单说了两句,便未再说话。小梅风只好默默地跟着,心里嘀咕着什么。

      过了几日,父亲出门回来,听说官府张贴,召集能人异士收拾经济精,但好像没有人有这能耐毛遂自荐。官府现在一定很纠结。梅风找了借口放牛,便绕道去到偏僻的老地方——那儿的老松树和老梅树有他的好朋友。目前距离施工工地还很远。

      见四下无人,他吹了声口哨,准备再用弹弓叫出花栗鼠,花栗鼠早已发现了他,轻盈的小身子三下五除二便到了梅风肩上。两个朋友相视一笑。梅风伸出一只手,花栗鼠会意地跳到他手心,嘴巴里刚刚嚼完食物,还舔了舔小前爪。

      梅风先开口:“这几天我没来找你玩,想我了吗?”边说边轻轻地抚摸花栗鼠背。

      花栗鼠很顺从的不动,回话:“哎呀,你不来找我,我也有好多伙伴,不过呢,你是我特别的朋友!当然想你咯。”说着在手心里打了个滚。

      “我也很想你。不过我有些担心,”梅风嘟着嘴说道:“前些日子官府开始来开山修路,这里很多植物会被砍掉,我担心你和你的同伴会没有家了。”他顿了顿,接着说:“还有,这里的荆棘精的事,官府大人们也知道了,正准备想办法收服这个荆棘精。不过...好像他们还没有好办法。”

      花栗鼠静静地听着,褐色的小圆鼻子耸了耸。

      梅风问道:“你说,这荆棘精有伤害过你们吗?”

      花栗鼠快速地摇了摇小脑袋。

      梅风:“不过,它倒是伤到我们乡民了。”

      花栗鼠开口了:“说实话,荆棘精也就是伤到那些野蛮、不懂事理的人,谁冒犯它才可能受伤,也有不少人经过这里没有受伤啊!”它摆开两只小爪,接着说道:“其实荆棘精保护这片山林,我们小动物都没有危险,没有因为它受伤的。”

      梅风说道:“所以今天我来,就是想找人商量怎么办的。哎,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还劝过大人,把路改别处,这样就不会有麻烦,也不会影响到你去搬家了。可是,他们不同意。”说着有点沮丧。

      花栗鼠两只小前爪子对着点点点,摇着脑袋说道:我也没办法。要不还是请梅花仙子帮忙吧!她那么善良,又能施魔法,肯定行!”

      还没等梅风接话,它便左蹦右跳,很快就爬到了后面那棵老梅花树上,这里叫一声“梅花仙子”,那边叫一声“梅花仙子”。

      一阵梅树树叶忽然飘落半空,轻微旋转着落地,落处渐渐显出一个轻盈飘逸的人影儿。

      “梅花姐姐!”梅风和花栗鼠不约而同高兴地叫道。

      “梅风好,花栗鼠好,你们找我么?”

      我记得梅花姐姐上次交代我遇到糟糕的事可以找你。”梅风说道。

      “嗯,是的,是不是荆棘精的事?”梅花仙子问。

      “姐姐厉害。的确是荆棘精的缘故。”梅风顿了顿,继续说:“我跟着父亲前几天去帮助修路的张大人救了两名乡民,他们就是被荆棘精给抓住了。但是张大人他们修路会往这条梅岭和岭南方向打开很宽的路,一定会砍不少树木和挖石头,荆棘精还会再伤害别人的。我父亲说梅家也救不了那么多人,对付不了那荆棘精。现在张大人都被难住了。听说官府在张贴请有能耐的人制服那只精。”

      梅花仙子认真听着,点了点头。

      梅风又补充道:“我听我父亲说,大人们让乡民修这条路,其实也是为民办事,张大人是个好官,我们百姓能做点事支持是好事。只是我们的力量太小了。所以才来找梅花姐姐。”

      梅花仙子问了一句:“那是你父亲让你来找我出面吗?”

      “不是的,不是的,我没告诉他关于你的事。他也不知道有位梅花仙子在这。”梅风急忙解释道。

      梅花仙子点了点头。轻轻说道:“不知道最好,我只想在这里静静地修行,不愿被太多人知道。你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知道我的人类朋友。”梅花仙子用信任的眼光看了看梅风。

      接着说道:“不过这件事的确棘手,你们难以应对,既然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好事,我不得不出面助你们一臂之力。我有个法子需要你去联络你们的张大人。我会告知应对之法。”

      梅风高兴的快速点头:“好的,我一定做到。”

(十五)梅风送酒

      次日,梅山工地,从工人工程现场巡查完刚回营帐的张大人、丁大人,正对着一块鹅卵石样品讨论着什么。外面随从传话,小梅风来了。二位大人互相对视了一下,就叫人让梅风进帐。

      梅风手捧一个篮子,里面有4瓶土陶罐制小酒盅和一叠麻布。

      进帐后跟二位大人说:这是我父亲让我转交给大人品尝的青梅酒,这青梅酒能达到恢复疲劳的效果,有消暑、止渴的功效,可化解南方暑热,父亲还说,因上次急于救人,未能给大人品尝,此次补上,特意交代还有一封书信,交给张大人的。”说着,把这叠麻布也递给张大人。然后梅风就告辞了。

      丁主簿见孩子一人前来,跟张大人说了句:我护送孩子出工地吧,张大人也顺便交代丁主簿,把这块石头带去给府内某个师傅看看,丁主簿接令便随后出帐了。

      张大人有点疲惫地捏了捏鼻梁,他这几日都是在工地简单吃用,并不讲究;且常常要到附近的石壁、森林里勘探穿行,虽然还没有进到梅岭段的森林和高处层岩,但是已经和民夫差不多,两靴踩泥、裤腿粘草,两只袖子都撸起来了,对这他也不在乎;今日上午还在斜坡上不甚滑倒,膝盖蹭疼了一阵,他也无所谓。他就希望能让民夫工作不白消耗,能平安完成工程。但是,眼下梅岭荆棘精这拦路虎,依然悬在心里,束手无策,这才令他颇为无奈和不安。

      今早丁主簿带话说,张贴公告出了几日,没有一人应贴。这才是不顺心啊。

      张九龄不由得叹一口气,他转头一看桌上的酒盅和信,好奇梅师傅为何送酒还有信?

      刚打开,麻布里掉落十几片梅树叶,没有其他东西。再拿起麻布翻来覆去地仔细看,没什么特别。张大人更觉奇怪了。

      张九龄思前想后,没想到答案。苦笑了一下,内心想:“这个时候送酒,我哪还有心思品酒啊?”又叹了口气,“也罢,我且品一品吧,一会养养神。”

      自己便斟酒一杯,慢慢抿了一口,不想这酒既有梅香花蜜的酸甜、还混合着淡淡的米酒香,香醇甘冽、有层次感,令人为之醒神。再一饮而尽,顺畅丝滑,清津解渴,也让今天的愁绪和疲惫一下驱走许多。

      “嗯,好酒。”张九龄自言自语道,并顺手拾起梅树叶闻了起来,闭着眼回味着。

      “张大人,张大人!”

      张九龄隐约感觉有一女子声音轻声唤着自己。马上睁眼,惊了一下:“啊呀,这位是……

(十六)荆棘精被除

      眼前出现的这位飘逸灵巧的俊女子,由那十几片树叶化身,正是梅花仙子。她交代梅风向梅平生商量,借口跑腿送几盅家酿的青梅酒给张大人品尝。顺便替梅花仙子带了一封只有梅树叶的信给张大人。因为仙子的修行还不能离开梅岭山间,而且这样也可以避免被太多人看到仙子,生出无端麻烦来。

      梅花仙子优雅地驻足在张大人面前,轻声说道:“张大人,不必惊慌,我是梅风请我来帮助大人们找收治那荆棘精的,世称我梅花仙子。”

      张九龄从一丝慌乱中渐渐镇定下来,挪了一下身子起身站稳,双手合十,说道:“张九龄见过仙子!真是天助我也。嗯……不知仙子所指收治那荆棘精的良策是怎样?愿洗耳恭听,全力配合!”

      仙子直接说道:“我本属这山间梅树修行小仙,不便与人相处,不便为人所知。梅风也是唯一知晓我者,现在要为民解难,才有我今找你,也请大人守口如瓶。”

      张九龄诚言道:“这个自然会遵仙子之意,不予外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仙子会意的点点头,说:“大人,有一种生灵,天生克白蚁,不知是否听说过?”

      张九龄谦逊地回话:“哦,这是什么生灵?恕我才识不博,请仙子赐教。”

      仙子说:“叫鲮鲤角,乡民也称穿山甲。”张大人似有所闻的点点头。

      仙子继续说道:“此生灵全身长满鳞甲,与世无争,喜吃白蚁,也善穿行灌丛荆棘之间,它远离人界,多生活在高山森林之间。大人可派人前往大庾县北部有座观音山,[7] 那里山下有善捕猎的乡民猎夫,听闻最近他们收获了好多只穿山甲,以谋私利。大人务必认真安顿,不可伤之,好生收养,三日后我会在山口等,梅风可接应你们与我汇合,我自会遣穿山甲前往梅岭收治那荆棘精。”

      张九龄认真听着,点头应允。

      “还有一事,张大人既然造福百姓,也望能教化民众,往后不可入山伤害穿山甲,行此有违天道之事了。”

      张九龄深以为然,点头鞠躬谢过。眨眼间,仙子消失了。

      当晚,张九龄便回府与何县令说起派人寻觅穿山甲来治精怪的事。但没有说明是梅花仙子所示,只说是梅氏家族的长者出的计策,并交代要求云云。

      何县令马上遣丁主簿带人马上赶去观音山,找寻乡村猎夫,收集穿山甲,也同时颁布一项政令——穿山甲属于林木的保护者,专吃白蚁,故本大庾县衙辖内,保护穿山甲不可捕猎、商贸,违者重罚。

      后来,果然如期送到八只成年穿山甲,均是有经验的猎夫活捕而来的,并没有被受伤。全身灰色的甲片包裹着,虽然有点奇怪,但还是蛮可爱的。

      终于,在梅花仙子的帮助下,施展法术,感应穿山甲们前往梅岭深山之中,找到了荆棘精老树。仙子唤醒荆棘精老树,与之诚恳地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感化了荆棘精。毕竟荆棘精本是梅天虎屈死的化魂,依然秉持保护梅岭地带的初心,并无伤人恶意。仙子让梅风在附近几颗高大的树旁边挖了一处土坑,接着仙子施展梅花招魂术,将荆棘精的原形从荆棘中唤出,顿时一个全身上下满是梅花花瓣的高大人形走出,向仙子鞠躬行了个礼,然后自行走到坑里默默地躺下。仙子示意梅风给填土并树了一条临时做的树枝木牌,最后仙子用口念密语,把梅天虎给安魂了。

      从此梅岭荆棘之患化解了。那几只可爱的成年穿山甲也放养在梅岭密林水溪之间,成为保护梅岭一带的“森林卫士”,自由自在生活了。

      当梅风独自下山把好消息告诉人们时,大家都视梅风为小英雄,梅风很不好意思。只有张大人知道,是梅花仙子全力相助的恩德。但他答应了仙子不便宣扬。这是梅花仙子、梅风和张大人之间的小秘密。


      在当年冬天,为了向梅花仙子致谢,张九龄还特意让梅风带他找到那棵仙子所在的梅树,远远地便能闻到散发浓烈的香气。而四周都已银装素裹,寒凉袭人,除了能见到一些松树还留存的绿色,其余树木几乎都光秃秃的了,树木灌丛均不见任何花粉之色,唯有眼前那棵自由屈长挺拔的老梅树,欣欣然长着满满的粉红色梅花。

      张九龄踱步在雪地梅花之下,凝视着梅树,每一根细长屈折的树枝上,除了叠着晶莹的雪花,就是朵朵盛开的五瓣梅花,或者含苞待放的花苞,毫不畏惧寒冷,却花香扑鼻,反时节而芳华,不与百花争艳。生于乱石之间,却长得如此高大傲娇。张九龄深为钦佩这梅花清雅高洁、不追随世态、不争不抢、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而其经历严寒的梅花还能顽强地结出果实,不就像人们经历冲冲磨难之后走向成功么?

      “我九龄不过是一时的不顺,但仍然保有一腔忠君爱民的热血,皇上误解又如何?同僚不支持又如何?只要对社稷江山有大利,我受的这一点委屈算得上什么?个人如此渺小,生来世间走一遭,不应该做些更有传承价值的事吗?何必计较官僚之间的得失?我已经比众多百姓所获甚多,不可过于拘节于个人的安顺,而只谈个人饮食养生诗画,还有很多地方、很多百姓需要我们,需要我们扬我辈的学识、尽我辈的才能,让大家过得更好,让百姓少受些疾苦,让百姓感受大唐的盛世。我会坚持我的理想原则,无惧危难,力所能及去实现我的价值!”

      此时,张九龄的目光更加坚定、自信起来。

(十七)戚夫人

      没有荆棘精的影响,虽然山上还是荆棘丛生,但这拦不住张九龄的决心,至少放下了一块石头。他依然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风雨无阻,不辞劳苦,指挥施工。

      随着山势陡峭,开凿越来越难。有一处层岩叠嶂需要开凿隘口,今天凿开了一点,明天又合拢上,无从进展下去。张九龄不断鼓励乡夫,也和他们不断讨论各种办法,如此折腾了半个月,巨石仍然反复合拢阻扰。张九龄无计可施,心急如焚,寝食难安。到了第50天,正当张九龄到岩嶂工地注视巨石的时候,忽见一位老翁不知从哪走出来,询问开山情况。张九龄如实相告。老翁语重心长地说道,“相公,想破开这巨石吗?这里是山神管辖的地方,得用孕妇的血来祭祀才好办,否则再干十年也是白费心机啊。”

      张九龄回到梅山营帐,愁眉双锁,郁郁不乐。当时有一位陪着照顾他的侍妾戚夫人,正怀有六甲身孕,过来问候情况。侍妾戚宜芬见状问张九龄:“官人有何心事,实告妾身,可代你分忧。”张九龄苦笑着说:“妇道人家,那能与我分忧呢?”夫人答道:“请你别看轻女辈,你快说吧!男人做不到的事,女人或许能办到的呢!”

      于是张九龄把在梅岭顶上遇到老翁的事说了一遍,戚夫人听了低头不语,一边料理家务,一边想着帮助丈夫找出克服困难的法子。

      话说这戚夫人,原名戚宜芬,江南人氏,因自小家中不幸,父母双亡,举目无亲,只能流落街头乞讨,适逢张九龄多年前接昭入朝做官的路上,张九龄和他夫人念其可怜,便收为丫鬟。此次因张九龄负责开山凿路,日久艰辛,在几个月前张九龄回家乡探亲时,正夫人担心张九龄需要有人照顾起居,而自己腿脚有疾,不便远行,便商议由戚宜芬做侍妾夫人,跟随张九龄到梅岭工地,照顾前后生活。所以这戚宜芬便跟来了。

      戚夫人把丈夫最近一段日子心急如焚、愁眉不展,茶饭不思的状态看在眼里。她是个朴实、善良、果决、讲报恩的女人,她感念丈夫的恩情。当她听了丈夫在工地巨石那里遇老翁事情后,她忽然意识到可能天命如此,正好由她合适来面对这个巨石难题的,于是就暗下决心来帮助丈夫。

       这天晚上,她伺候丈夫就寝。在睡前,她一只手拥着丈夫的臂弯,一只手温柔地抚摸着腹腩,期盼着胎儿的健康成长。又跟丈夫感慨了一番往事,感怀丈夫当年的收留和不嫌弃,感怀正夫人的信任,感怀这些年能为德才出众、有理想抱负的丈夫伺候前后,能为家乡百姓造福也是家眷的荣耀,能和这样的丈夫生活,拥有这孩子,她这辈子知足了。

       张九龄虽然有些奇怪平时并不多言的戚夫人,但也颇为感动,毕竟在这山野之地风尘仆仆几个月,饮食起居都显简陋,戚夫人毫无怨言,勤劳操持,每天都能贴心安顿他生活上的琐事,他也感激夫人的相濡以沫。渐渐地,便在温柔的感慨中入睡了。

       到了半夜,戚夫人悄悄起床,披上张九龄送给她的紫色披风,提了张大人一把佩剑,便出了营帐。借着月光,凭着之前白天走过的记忆,冒着寒风,手提长剑,走到梅岭巅峰巨石旁边,戚夫人念道:“皇天在上,我是张九龄之妾戚氏,身怀六甲,因梅岭开凿无以进展,若皇天不弃,愿将妾命献祭皇天。”言毕,自举长剑,剖腹献身,血洒巨石下。

       第二天大早,张九龄闻讯赶来,乍然痛哭流涕,几乎昏绝倒地。待他被旁人叫唤缓过神来后,他跪在戚夫人身旁,不断急切地叫唤着宜芬的名字,一手挽起戚夫人的后颈,一手抚摸着她的身躯。他难以置信,昨日尚且在耳边轻声细语的宜芬,每天都早晚忙于安顿他衣服饮食的宜芬,怎么这会变得一动不动、如此冷冰冰?还有他们的孩子,这才六个月的胎儿啊。他难以接受这现实,悲痛万分,惊天动地,令旁人无不动容。

       这时,有人送报,朝廷正巧有位钦差大臣今天来查看工程,稍后即到。张九龄凝神闭眼,想收而收不住眼泪,只好抚袖拭泪,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在随从和乡民地帮助下,觅得附近一处山坡向阳面,张九龄忍着悲痛安葬了爱妾,驻足良久,深情鞠躬。之后回到巨石处,他继续带人上山凿石。

      奇迹出现了!从这天开始,工程畅通无阻,开山山裂,凿石石开,山路顺利打通了。钦差大臣也为张大人主动请缨在这偏僻山野凿山修路几个月的努力和家眷的勇敢奉献,深深表示敬意。

      之后的日子,张九龄依然坚守职责,一丝不苟。但每次只要望向那块山巅之处原来如仓廪般的高大突兀巨石隘口,他就感念戚夫人的勇敢和奉献,也回忆从前的日子,泪湿眼眶,因此花了很长时间才走出这段悲痛。

       工程竣工之后,人们怀念戚夫人的功德,在新路口南山脚下建了夫人庙,来往官员百姓都愿进夫人庙烧香叩拜,以示敬意。


(十八)广种梅花

       破开了此最重要关隘,之后的梅岭驿道凿路开山的施工,便更容易许多了。这将近两年日子里,附近居住的不少梅家村民,会常常热心的带来自己的手艺特产慰问张大人和一众劳动的乡民,张大人品尝到了当地百姓酿制的米酒、山水豆腐花、油豆腐等特产,也为百姓勤劳、智慧所触动,更是尽心尽责的奔波于工程各处。张九龄带着干活的乡民们,更是充满干劲,齐心协力,面对荆棘丛生、层岩叠嶂、山石坚固、风吹日晒等重重困难,即使费尽周折,也毫不畏惧,如同梅花迎接严冬的考验。

       张九龄带着乡民不但攻坚克难,还善于就地取材,把不同的石块合理利用,或填埋笃石阶,或筑路垒,或铺石牙子,或做关隘两侧墙垒,或筑排水渠,还修筑了一个饮马石槽,方便来往马队。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仅梅岭山上平均路宽2米多,有些地方更是3-4米,均马车无碍。

       为了感念梅花仙子的功德,也为了方便来往百姓、商队、官兵不沾瘴气之害,远离灌丛的滋生侵扰,张九龄决定,广寻梅树苗枝,在长达两公里的梅岭南北驿道拓路后的两侧,循地势广植梅树,同时也答应了小梅风的善良提议,保留了小梅风的朋友花栗鼠的那棵大松树。

       因梅树长势缓慢,张九龄还特地交代分责给十几户在梅岭南北两侧的村民,在此养护好树木和驿道。古道旁边还建了一座半山亭,又叫雁亭,凡人口迁移、军队调动、商旅往来、使节访问、甚至官员贬迁等,大都经过此道,也可山间歇脚赏梅。从此,原来拔地千仞、危崖百丈的梅岭山隘成为了一条“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的官方驿道。

       随着年代日久,渐渐的,梅岭上的梅树遍及岭北跟岭南,每年冬季来临时,漫山遍野的梅花将会竞相绽放,一时间也就成了梅花的世界了。梅岭所开梅花拥有两大特点,通过岭上不断增种梅花,使得开白花的数量特别多,红梅点缀其中;因岭南、岭北所处位置的不同,呈现出南枝先开,继而则是后方的北枝,[4] 呈现出鲜明的界限分明奇景。这常常引得行人驻足赏梅,令行者忘劳。[5] 


      而勤劳质朴的梅岭村民也传承着每年采摘梅子制作青梅酒、干果蜜饯等食物的习俗。来往的行人,往往都愿意在驿道旁淳朴勤劳的乡民那儿,买上一小袋干果或一支梅岭诗韵的青梅酒,以解山路的湿毒、困乏、醒神解渴之功效令人回味含津、远播千里。

(十九)梅岭后记[8] 

       后张九龄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记述大庾岭开凿后,公私贩运“转输不以告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 [2] 形容梅岭驿道让物资转运都不再险阻、劳民,从此扩大了南北地域和海外政治、经济、人员的交流。

       由于梅关驿道的修通,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驿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渐渐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梅岭之所以一峰独秀,源于她有迢迢古道贯南北,连接长江和鄱阳湖与南方赣江的水道章水至南安府东山码头,行程便捷很多。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后朝廷重召唤张九龄入朝,朝廷因此表彰张九龄的大庾岭凿通之功绩。

       张九龄为人谦逊,对戚夫人的奉献和自己的功劳丝毫未在撰文里提及。他把对戚夫人的思念默默地藏在心里。之后每次翻山过梅岭,他都会预留多点时间,在梅岭山坡的夫人墓前,静静的独处一番。


       之后,梅岭驿道又延续千年至今,见证王朝的变迁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

       东汉后至五代十国,中央王朝分离,割据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南北经济文化交往多次被打乱,梅岭古驿道遂被几度荒芜。

       后宋代恢复梅岭驿道职能,嘉祐八年(1063年),又在梅岭驿道的隘口上借助山势修建两层关楼一座,并称此“梅关”,意指这个张九龄在梅岭劈山开道建立的关隘。至南宋宋元佑间重修,蔡挺复命夹道再植松。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对他们来说是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

      元明时期,尤以明代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海运事业空前发展,国际交往更为扩大,梅岭道上仍然一片繁忙。当时,前来我国朝贡或通商的除占城、暹罗真腊、古里、爪哇、苏门答腊等东南亚的三十多个国家外,还有欧洲的荷兰、意大利等国家。他们带着珍珠、玳瑁、象牙、犀角以及狮子、孔雀等奇珍异物来到中国,多从这条通道进入中原。而当时我国出口的商品,除丝绸、茶叶外,景德镇瓷口器也作为重要商品,远销国外。位于梅岭脚下的大庚城,就成为当时江西瓷器、茶叶等商品出口的重要转运场所。“庾岭,两广往来襟喉,诸夷朝贡,亦于焉取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

      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南雄知府郑述用石砌古道,并在道旁补植松梅。

      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着“南粤雄关”四字,南面门额则写着“岭南第一关”。


      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在关北侧,立赫红石碑,高2.4米、宽1.4米。上刻“梅岭”两个楷书大字,每字约6平方尺,字体苍劲雄浑。关楼两侧有一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实行海禁,广州成为唯一通商口岸,全国各地商品都要集中在广州出口,梅岭驿道更趋繁荣。梅岭道仍“为江广襟喉,南北之官轺,商贾之货物,与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

      民国时期,梅岭驿道仍是粤赣省际贸易往来的中枢 [3]  。但随着粤汉铁路、雄余公路的开通,梅岭驿道完成了南北主要交通孔道的历史使命。

      国内革命时期,梅岭还是“赣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1935年至1937年,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梅岭一带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开辟了红色赣粤边根据地。在那艰苦的岁月里,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山岭和溪流流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为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陈毅气贯长虹的《登大庚岭》、 《偷渡梅关》 、《梅岭三章》等革命诗篇,更使这座历史名山增添异彩,名扬天下。

       为了保护梅岭古迹,恢复“梅国”胜景,梅关和古驿道已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岭也列为省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大余县在梅岭修缮关楼古道,修复沿途建筑,广植梅树,重立诗碑,使古老的梅关和驿道重放异彩,梅岭到处是疏影横斜,迎风傲霜的梅树,驿道亭阁皆掩映在郁郁苍苍的梅林之中。


(二十)番外篇——诗赋梅岭[8] 

       梅岭梅树众多。一入严冬,红白梅花拥满驿道,点点飞红,妍态迷人,朵朵银装,与雪争白。岭南岭北梅花又各不相同,南枝花落北枝始开,自古称异。[4] 为吟赏这独特的景观,梅岭南北陆续建起寄梅驿、红梅铺、憩云亭、望格阁、通越亭、云封寺、六祖庙等楼台亭阁。许多文苑名宦路过梅岭时,都见景生情,吟诗作赋,刻石题碑,为这条繁荣的古驿道添彩增辉。

       据统计,仅《大庚县志艺文》中,就收辑张九龄、宋之问刘长卿、沈期、苏轼、张九成、文天祥、聂古枯、汤显祖戚继光解缙、戴衢亭、袁枚等历代名人的传世佳作二百余首,构成了梅关古驿道清香不绝的梅文化。

南朝 陆凯,路过梅岭时,适逢寒梅盛开,即兴赋诗一首《赠范晔》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描绘梅岭最早的一首咏梅诗。

唐 张九龄,诗作《自始兴夜上赴岭》

尝蓄名山意,兹为世网牵。

征途屡及此,初服已非然。

日落青岩际,溪行绿草边。

去舟乘月后,归鸟息人前。

数曲迷幽嶂,连圻触暗泉。

深林风绪结,遥夜客情悬。

非梗胡为泛?无膏也自煎。

不知于役者,相乐在何年?

唐,宋之问 ,因被贬岭南,他曾先后赋诗两首

《题大庾岭北驿》

阳月南飞雁⑵,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1]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yáo)一望家。

魂随南翥(zhù)鸟,泪尽北枝花[4]  。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北宋时,苏轼,号东坡,曾贬官海南,路过大庚,欣见岭上红梅怒放,触景生情,吟咏《庚岭红梅》诗一首:

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黄梅。

之后苏东坡被朝廷调回重用,再经过庾岭,又有名句故事,见文言文《苏东坡北归》

东坡还至庾岭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宜为谁?”曰:“苏尚书。”翁曰:“是苏子瞻欤?”曰:“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宋绍圣元年(1094年6月),年近六旬的苏轼又被贬经过大庾岭,再赋诗一首:《过大庾岭》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净。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今日岭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顶,结发授长生。

元代汤显祖,在游过牡丹亭和梅岭后,诗作:

《秋发庚岭》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掩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至近代,也有传世佳作名句:

郁达夫 ——《送友人之广东》诗:

“海天若有行人便, 庾岭梅花寄一枝。”

开国元帅 陈毅,革命时期——

《登大庾岭》

(1935年秋,时闻何梅塘沽协定)

大庾岭上暮天低,

欧亚风云望欲迷。

国贼卖尽一抔土,

弥天烽火举红旗。[6]

陈毅——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这首气势不凡的《梅岭三章》尤其广为人知。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6]

      

     巍巍雄关壮五岭,梅花万树诗千韵,独秀于岭南。

      这千年驿道的通达和中华儿女对大庾岭诗词的传承,足见当年心系天下的张公与梅岭南北的百姓不辞辛劳、艰苦卓绝的努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注:

 [1]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大庾属九江郡,秦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县,大庾属之。至西晋属南野县地。

 [2]  《旧唐书·张九龄传》

[3]   隋朝统一中国后,为确保南疆安全,于开皇十年(590年)设置大庾县,后废为镇。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复大庾镇为县。1957年为方便识字、国务院将“大庾”改称为“大余”。

[4]  《白氏六帖·梅部》称:“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5]   注: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庾岭 险绝闻天下……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

[6]  孙伟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毅史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2013.12,

[7]  观音山,位于大庾县北的崇义县南郊。后因享誉内外的明朝大理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剿匪立县,为纪念王阳明,改称阳岭。

[8] 此两章节为作者自多方查寻、比较自“百度百科”、游记、网络史料相关资料(因手头资料的确有限),非原创,并作为本小说的主题的延展、补充之需要。作了官方文件、相关诗文的文案逻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8] 图片摘自新浪广东01月22日 11:30《南粤古驿道11条重点线路之一 梅关古道展新姿 岭上梅花惹人醉》,临时选配用。时机合适可能会换更新的配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19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0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567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5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19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0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0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4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66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38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2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2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69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78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6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