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演讲》的第二篇,着重于在演讲时候的一些身体呈现方面的经验提炼。
1. 做到气场强大
气场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几乎人人都希望自己气场强大吧,我记得还有一本书的名字就叫《气场》,曾经很想看,后来因为听说是鸡汤书,就放弃了。
我个人理解的气场,其实是一种自信的外部气质呈现,因为自信所以眼神坚定、所以语言坚定,可以通过这样的自信呈现,说服别人、抵御危险等等。
《全脑演讲》这本书中,从人的肢体呈现上分析了六种有助于气场的因素
- 站姿:站姿应该面向观众,双脚略为分开与肩同宽,背挺直,双手自然下垂
- 表情:锻炼自己的微笑,提升亲和力,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内心要有一种微笑,发自内心的想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意愿
- 眼神:眼神是心灵的窗户,不要飘忽不定,不要只盯着某个人,可以用眼神画M字,均匀的覆盖听众,每个点停留2秒钟
- 手势:用手势来视觉化表达自己的情绪,
- 移动:
- 移动不要太频繁,也不要一动不动,可以在演讲前设定移动范围
- 移动一定是带着目的的,或者是强调观点,或者是切换观点
- 语音语调
- 练习均匀吐气,用丹田发力
- 找到重音所在
- 学会体会快速、中速和慢速讲话对情绪的影响
- 用吸气来替代赘词
我自己比较严重的可能是表情了,平时总是习惯性的板着脸,就是内心其实是有点乏力的(说平和是骗自己了),那么这个时候表情就不容易有亲和力,给人感觉好像不愿意与他人建立联系,这样其实很不好。
还有眼神,眼神经常容易飘来飘去,看人的时候就停留0.1秒,不仅仅是演讲的时候,很多时候吃饭、聚会、开会的时候,也是就飘忽一下就过去了,不太习惯跟人对视。
2.克服演讲恐惧
我超怂的,不仅仅是演讲的时候会恐惧,讲话的对象一多(超过2个就算多),舌头就打结,大脑就容易一篇空白,特别是讲话的对象是陌生人的时候。
为什么人会恐惧呢?据说是为了自我保护,从生理底层就有了这套机制,总之,恐惧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不要挣扎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原因在强化恐惧,那就是太自我了,偶像包袱太重了。总是怕自己讲不好(过分关注结果)、怕被人嘲笑、怕自己丢人……,这都是过分关注自我、过分关注结果,最终的结果就是,不断的强化内心的恐惧。
怎么办呢?
首先是要提前准备,克服恐惧,演讲高手一般在上台前都会先自己练习十多遍。乖乖的写好逐字稿,脱稿练习,同时录音、录像,再回看自己的录音和录像,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恐惧是无法消除的,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吧。
- 专注于讲
- 不要给自己差的暗示,不要说「我好紧张」、「我没准备好」
- 不停的讲,转移注意力
- 专注于演
- 你的肢体语言决定了你是谁
- 如果你想变得自信,你就得先装得自信
- 专注于练习,不停的联系,用21天让自己习惯演讲
3.很重要的一篇
第一篇在说的是左右脑的思维,是一个底层知识的介绍,让我知道了原来平时自己习惯于左脑思维,对右脑相对生疏一些。而这一篇是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克服自己外部的呈现,比如姿态、声调等等,甚至是心理上的问题,比如恐惧。恐惧会带来来一系列的问题,像多米若骨牌一样连环坍塌。
从实践上来说,很简单的,我们日常用的最多的一个演讲,自我介绍。
完全可以结合着两篇文章,设计一个自我介绍,然后不断的自我练习演练,这似乎就是《全脑演讲》第三篇的内容了。
2019年7月21日
-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