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就想着给父母报个老年大学班,学学自己喜欢的课程,有个寄托,也圆圆小时候的梦。
可是年近70的两位老人家,还在积极的上班,挣工资。用他们的话说是,身体好,活不重,闲下来不习惯。
老妈做了一辈子的村医,最早是叫赤脚医生,服务农村最基层的医务人员。当年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一点点培训,和自己慢慢摸索实践,积累过来。
老妈爱学习,肯下功夫钻研。才在当年的工地上,被抽调到医务室帮忙,走上了这条路。
一直到现在,她都还在这个岗位上。
国家三年前曾出台过政策,鼓励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签约乡村医生,国家拨款专项基金,个人不花学费,职业技术学院代培,毕业后充实到各村,各社区卫生室。
今年刚好到第三年毕业季,如果有人分配过来,老妈因为年龄原因,就会离开她一直坚持到底的岗位。
刚开始,她很有些失落的,老是觉得自己还有精力,不做了干什么。
我劝过很多次,生活方式太多样,可以体验别的过法。比如,住到市区来,到处走走,比如上个老年大学。
慢慢她也接受了。
老妈这边说好了,老爸又没时间了。
老爸自从村里土地被征用建了工业园,家里无地可种,就在离家不远的织布厂上班。
好多年,一边上班一边帮我接送孩子。
后来慢慢不做了,以为他要闲下来歇一歇了。谁知道,又找了一份做保安的工作。
上一天一夜班,休两天。他还很高兴,说是这活太轻省,比在织布厂好,又干净工资又高。
我选择折中的办法,跟他说休息的两天可以和老妈一起去上学。
老爸同意我的说法,还自己去办好了老年人乘车优惠卡。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我提前到老年大学去了解一下。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竟然报不上名,人太多。要提前登记,预约,等通知。
老年人都这么爱学习了?
工作人员说,爱学习是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更多老年人把这个团体当成了情感的寄托。特别是没了老伴的老人,子女在外地的老人。
据说有一位老人在老年大学已经呆了十几年。循环报班,就是不毕业,不离开。
用他的话说是,这里能学东西,能交友,能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交流,让他少了很多孤单和寂寞。
老年人,不容易。
随着以后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估计养老什么的,还会有很多冲突和矛盾。
从老年大学报不上名,已经显出了苗头。很多方面的发展都落后了,已经跟不上日益旺盛的需求,老人变成了最庞大的群体。
以后只会越来越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