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

汉代长安的御史台内有许多柏树,树上栖宿着成千上万的乌鸦,当时的人就把它称作“柏台”或者“乌台”,这两个称呼一直沿用到宋代。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因为作诗讽刺时事遭遇了一场从天而降的文字狱,被监禁在御史台狱中长达一百三十多天,世人因而称之为“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不仅是苏东坡一生中最凶险的一场灾难,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使人谈虎色变的文字狱典型。

“乌台诗案”的档案材料基本保存完整。

                  阴谋的出笼

为什么会发生“乌台诗案”?

宋神宗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皇帝,即位后,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向来就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立马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想以此改变北宋的积贫积弱的现状。

事实并不朝他们理想的方向发展,当时的经济基础根本承受不住王安石变法的天真理想。经过十余年的动荡,宋神宗和王安石联手导演的新政逐渐走向衰落。

很多反对变法的元老大臣早已不在朝廷,然而纷争并没有因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因为当初那些靠拥护新发而登上高位的人要保护巩固他们的地位,因此他们就想方设法把旧党打击殆尽,以防旧党东山再起。

反对新发最有影响力最执着的当属苏东坡了,因此他成了被打击的头号目标。

这个时候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何正臣、舒亶等人开始密谋置东坡于死地。他们当然先从东坡的诗文抓起,分拨上奏朝廷,对东坡展开车轮大战似的攻击。

例如,何正臣上书指责东坡的湖州上表中有“愚不识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两句,说这是“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这两个词在他们嘴里居然成了东坡的罪名所在,可笑至极!

类似的例子很多,他们不停地搜集东坡的诗文,挖空心思地想找出东坡不满朝廷的蛛丝马迹。最终把宋神宗说动了,同意他们抓捕正在湖州任知州的东坡。

                柏台霜气夜凄凄

宋神宗下旨抓捕东坡后,李定等人立即付诸实施,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去逮捕东坡。李定叹到:“人才难得啊!要想找一个前去逮捕苏轼的人,竟少有如意者!”,可见他们这帮人是多么想找个心狠手辣的人去逮捕东坡啊!

然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太常博士皇甫遵自告奋勇领取了差使,带着他的儿子和两个士兵,即刻动身,直扑湖州而去。

这边救东坡的活动也在进行,驸马王诜最早得到消息,第一个通知子由,让子由及时向东坡通风报信。

幸亏皇甫遵路上遇到点差池,让子由有机会及时通知东坡做好心理准备。东坡接到消息,心里很不踏实,就交代通判祖无頗代理知州职务,又交代子由照管家人。

皇甫遵真是个可恶的人,凶神恶煞地把一个州官像鸡犬一样绑走了。

待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引言 先生属于年少得志之人,二十二岁第一次进京赶考就榜上有名,文章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许而名扬天下。入朝做官后,...
    勤奋的冬猫猫阅读 1,612评论 0 1
  • 一、王珪等人组成“整人小团队” 元丰二年(1079)四月二十日,苏轼到达湖州。 在杭州做通判时,苏轼来过湖州,这个...
    仰望_生长阅读 7,148评论 0 1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
    曾彧阅读 4,216评论 4 5
  • 当你在大快朵颐东坡肉的时候,你可曾知道?这道菜的发明者苏东坡在发明东坡肉的时候,其实是在经历他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他...
    云间大彭阅读 3,203评论 0 1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7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