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今天分享的这首诗,广为人们熟知和喜爱。既是诗人自写,也送给那些和诗人有着一样情怀的人们。
全诗如下: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清代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多是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传递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很多时候被引用来赞美教育工作者的颂歌。这两句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于当下,安安静静待在温暖的家里,再读这首诗,感慨涌来。是啊,这首诗送给我们的“逆行者”的“白衣天使”们再合适不过了。
这些天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在这突如其来的大灾大难面前,总有人是要负重前行的。神圣的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用他们的专业,用他们的爱心,用他们“救死扶伤”的使命毅然决然的走向了这没有硝烟的战场。我辈凡俗,也只能静静呆着,真诚地为那些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祈福。
这是一首离别诗,是作者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含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二是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翻译也很简单“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这首诗最后两句被人们撑到,但我以为前两句已经写得很妙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两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写离愁的诗歌太多,佳篇也绝不在少数。大凡写离愁都“黯然销魂”,仿佛离别之际就应该有“离别”的样子似的。可这首诗却不一样,把自己最真实的心情,最丰富的感情用最真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了。
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里典型的诗人本色。如此写愁仅此一家,龚自珍实在可以申请专利了。为什么是“浩荡离愁”呢?我们分开来看。“离愁”不难理解,离开久居的京城,离开相处多年的同事、朋友,离开熟悉的环境,在落日的斜晖里离开天子脚下的都城,有丝丝的离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浩荡”从何而来呢?哈哈,原来是要回老家杭州了,京城再好也无法和家乡相提并论;原来是要辞官回家了,“无官一身轻”,离开令人厌恶的黑暗官场,是不是有一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味道呢。
“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漂亮啊。漂亮在大气帅气之中,让我们看见的却是惆怅的笼罩。杭州较之于北京乃“东指”,这一离开便是从此东西两半,天涯分道。像极了相爱的一对恋人,分别之际想的一定是“再续前缘”,可是事实上多半是从此“天涯陌路”,这该是怎样的愁绪啊。想来,龚自珍是一个理性的人,他深知此次离京或许就是永别,但又要坚定自己选择的道路,于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吟鞭东指即天涯”将所有的愁绪化作清风吹散在白日的斜阳里。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诗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反用了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写的是梅花,写得高雅清香,也是上乘之作。龚自珍的“落红”写得更宽泛广阔,我们不用去追究“落红”究竟为何物。“落红”就是脱离花枝的花,而且是有感情的花朵,因为它不为独香,而为护花,即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这不正在说诗人自己么。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我又想起了很多奋战在各行各业的记不清名字的“落红”们,想起此时此刻与生死进行较量的“春泥”不们,他们遗余力地为社会做着贡献,用大爱书写着人生。
“落红”绝不是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哲学告诉我们,“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就比如,今天作为普通的一员,我们听从号召,安安心心宅在家里就是贡献,就是不给祖国和人民添麻烦,找负担;一旦祖国需要,我们坚决服从命令,坚守自己的岗位,守土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