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共读】跟着导师读奇书(12)
——再读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文/张爱敏
说起想象力是一种传染病这一话题,我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回眸一下怀特海的大学教育观——培养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
1
怀特海认为:大学存在的主要原因,既不是向学生传授单纯的知识,也不是单纯地提供研究机会给科系的老师,而是它把年轻人和老年人联合在一起,对学术展开充满想象力的探索,从而在知识和生命的热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这就消除了教师的威严,真正实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环境,可以自由地激发学生的梦想,也有利于学生发展目标的制定。
所以怀特海指出:
一所大学的理想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力量。
大学的职能包括教学和科学研究,大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就是传授知识智慧和训练思维。
大学既要重视科学技术教育,也要重视人文教育,更要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
大学还要重视创新,
2
怀特海提出,“年轻人是充满想象力的,如果这种想象力通过训练来进行加强的话,这种想象力的能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终生。但人类的悲剧在于,有的人富有想象力但是缺乏经验,有的人经验丰富但是想象力贫乏。笨人凭想象力做事但缺乏知识,书呆子凭知识做事但缺乏想象力。大学的责任就是——把想象力和经验完美地结合起来。”
大学组织的全部艺术,就在于供应一支用想象力点燃学问的教师队伍。
于教师而言,其教育对象是学生,这需要教师本身须有想象力,才能实现师生同步,共同培植想象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真正带动知识的更新。
正如怀特海而言,“想象力是一种传染病,他不能用尺码或是磅秤称量后,再由老师传授给学生。他只能由那些想象力装点自己学问的教师进行传播。”
于学生而言,大学的作用就是“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获取知识”。否则,它就什么也不是——至少毫无用处。
3
大学是以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对学术进行充满想象力的探索,它像诗人一样活跃梦想,像建筑一样构筑目标。
大学要进行科学研究,要探索真理,发展知识,但不是机械呆板地进行。唯有来自心灵深处的学术探索,唯有点燃对知识对真理追求的热情,唯有真正解放师生,给师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迸溅出智慧的火花。
大学既是人类知识的储存库,又是青年人和老年人“相融”之所,其责任和使命就是努力营造激发人追求生命热情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青年人和老年人对生命充满激情,对真理充满幻想,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培养有智慧的人。
4
怀特海提出,想象本身具有感染力,并能够迅速扩散和传播,它只能“由那些本身充满想象地探索学术知识的教师去传播”。
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发挥大学的职能,唯有建设一支真正充满想象力的教师队伍,唯有真正被想象之光照亮且具有丰富学术知识的教师,才能真正实现“传染”——传授知识、智慧、训练思维,从而培养出真正具有想象力的学生。
大学的本质就是求真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