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在某个地方台的一档节目里看到这么一段视频:在港式茶室里,一位清洁工阿姨在扫地,不留神扫把扫到了一位女顾客的鞋子,清洁工阿姨赶忙道歉,说要给她擦干净鞋子。
女顾客鄙夷地说:我不要你擦!你一个扫地的身上多脏啊,不要靠近我!
同时也在里面喝茶的两位河南姑娘看不过去,直接怼了回去说:呵!在港式茶室喝个下午茶就当自己是香港富太太了呢?!
女顾客看向说话的姑娘,一脸傲慢地说:我有说错吗,她不就是一个扫地的!
女孩说:哎呀,停停停,你不就是一个来喝下午茶的吗?!
女顾客顿时无语,姑娘则温柔地帮清洁工阿姨拭去眼角的泪花。
你不懂得尊重别人,别人又怎么可能尊重你?
02
我至今还记得两个月前在地铁上遇到的那个农民工。
练了一天的车,坐地铁回家。车厢里人不是太多,看到一处小空位,赶紧走过去,正要一屁股坐下。
‘‘哎……等等!’’
说话的是坐在空位旁的一个男人,四十多岁的样子,脚下放着一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
他把身子向旁挪了挪,右手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一团纸巾将空出来的位置来回擦了三四遍。
‘‘好了,可以坐了。’’他抬头对我笑了笑。
一种叫做温暖的情愫瞬间在心里蔓延。
‘‘谢谢!’’
我冲他友好一笑,然后坐下。
‘‘在工地干了一天活,身上满是灰尘……’’他把身子往旁边紧了紧,微笑着低声说道。
有什么东西在我胸中激荡,有感动,有震撼,有敬佩……
‘’没关系的,谢谢。‘’
此时的我,除了微笑,除了谢谢,居然找不出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我对这个农民工兄弟的敬意。
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他的身上真的有种和善的气质,当你接触他时,你不会觉得尴尬,气氛始终温和,这是一种气场,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格魅力。
03
多年以前,我带的班里有个贫困生叫小谢。父亲车祸亡故,母亲残疾,母子俩靠着一点微薄的低保金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在征订表上勾选自己想看的期刊时,小谢默默地趴在桌上,心不在焉地翻着自己的语文书;老师一宣布春游,同学们个个欢呼雀跃,小谢却低头不语……
有一天,班里另外一个学生月月的爸爸妈妈找到我。
‘‘黄老师,我们想帮助小谢。以后他每个月的午托费和春游、秋游费以及订期刊的费用都由我们来交吧!我们一直资助到他小学毕业。’’
‘‘这样啊!那太好了!小谢和他的妈妈一定会非常感谢你们!你们真是大善人啊!’’
‘‘哦不不不!不要说!千万不要让他们知道是我们在资助他!我们经济条件还可以,资助这么点钱不算什么的,关键是我们不想让小谢有压力,也不想让他在月月和其他同学面前有自卑感……’’
看着他们夫妻淡然浅笑的脸,作为班主任的我百感交集,一时语塞。
虽然小谢只是个七岁的孩子,但月月的父母却给了他足够的尊重。
说来惭愧,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很关心小谢,时常会给他送点小礼物,但我总是当众给他,何尝像月月父母一样如此细心地顾及到小谢的感受?
我遵守了我的诺言,不管小谢母亲怎么央求,我都没有告诉她是谁在暗暗资助小谢,只说是志愿者募集的善款。
小学毕业了,小谢母亲带着小谢拎着几大袋子土特产来找我,说让我转交给那个好心人。
我说:‘’不用了,人家说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不必客气,只愿小谢能健康快乐成长就好了。‘’
可是小谢母亲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帮了这么大的忙,哪能不感谢呢?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是我自己晒的一些野果干、笋干,表表心意……本来我们是要亲手送给好心人的,但既然他不肯让我们知道,那我也就不勉强啦!这些东西就麻烦您帮我们转交一下,拜托啦!’’
后来,我把这些东西给了月月的父母,并转达了小谢母子的谢意。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月月妈妈一脸惊喜地接过袋子,伸手从袋子里抓出一把黑乎乎的笋干,放在鼻子下闻了闻,说:‘‘好香啊!一定很好吃!马上泡发,晚上做菜!’’
她那很喜欢很开心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诸葛亮曾说:“勿以身贵而贱人。”
确实,一个人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他的身份有多高,而在于他能够始终如一地待人谦逊。施予人,但不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
04
妹妹初中毕业后就到广东去打工了,十年后,自己创业,把家也安在了广东。
逢着假期,妹妹就会邀请老爸老妈到广东去玩几天。
每次去,老爸老妈总是满满当当的几大袋东西带过去。都是些什么呢?无非是自己种的红薯、芋头、甘蔗、花生……
妹夫去接站,回来后甩甩酸痛的手臂,向妹妹抱怨:‘’下次叫你爸你妈不要再带这些东西来了!我们又不爱吃,不值几个钱,又那么重,提着累死人!‘’
妹妹摇了摇头,说:‘‘唉,你不懂!这些薯啊芋啊,都是爸妈精心挑选出来给我们的,自己觉得,自己亲手种的东西,绿色环保,街上花钱买不到!在爸妈眼里,它们可都是宝贝,所以才会这么千里迢迢带过来呢!你要是嫌弃,他们肯定很难过……我们开开心心地收下来,他们会很有价值感。还有,你不觉得这些东西都自带温度,饱含着爸妈对我们的爱吗?’’
爸妈在妹妹家住的日子里,妹妹每天都会弄一点他们带过来的土货,变着花样做,然后带头吃,妹夫和俩外甥也跟着吃。
不知道是爸妈种的土货味道真的好还是妹妹的厨艺高,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老爸老妈乐呵呵地看着,一脸的幸福满足感。
我终于明白了,初中毕业的妹妹为什么在二十多岁时就能独挡一面把事业做得顺风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