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则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述。
随着古人对《易经》对著述的深入,到宋代时,大儒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用图示的方式解释易经。全文仅有249字,高度凝练概括了《易经》眼中的自然运行的一般原理,特别是第一段:“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其实,这些都源于《易经》的统一思想,以及同源分化与整合的和合思想。怎么认识和理解呢?这必须用到《自然系统原理》的方法了。
自然演化的唯一性原理:自然的任何存在在自然的持续转化过程中,有且仅有一条演化路径。这是存在原理的派生原理:鉴于任何存在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因此,对自然而言,自然的一切既是同生的,也是共存的。
所谓的同生就是宇宙从“无”到“有”的演化过程,传统观点指的就是“无极而太极”,现代科学观点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无论哪种理论,宇宙的诞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宇宙的创生就是最原初、最磅礴、最伟大的转化,这个量级的转化是自然一切演化的源头和基础,没有宇宙的创生,也就不可能有现在自然的一切。换句话说,自然的任何存在都是构成自然的一部分,是同生同灭的。自然的任何存在,不会也不可能,先宇宙诞生而诞生,或者超越时空而存在。
所谓的“道生一”,道指的就是宇宙原初的大爆炸奇点,此时,宇宙所包含的一切存在,同时,一切存在都融合在一起、压缩在一起、整合在一起,所谓的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都是一回事,没有分别,既可以说时间为零,也可以说时间无限大,空间为零,也是空间无限大,质量为零,质量无限大,能量为零,能量无限大。因为所有这些都融融为一点,无限大和无限小都是毫无差别的。
宇宙大爆炸之后呢?分化了。分化出哪些呢?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以及无穷无尽的运动和转化。此时,有个问题,宇宙大爆炸之前的一切存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大爆炸以后呢?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对于自然而言,宇宙大爆炸之前处于奇点状态,一切都融融在一起,毫无差别,而大爆炸之后,自然仍然包含了一切存在和存在的一切关系,既没有断点,也没有空白,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紧密相关且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这就是自然的统一性。任何存在都不会也不可能脱离宇宙大爆炸的而存在,也不会超越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时空演化而存在,一切存在都是在自然演化的统一框架下,自然演化。
因此,自然的统一性是自然的基本属性,虽然经历宇宙大爆炸的分化过程,仍然是连续、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任何存在都不会脱离宇宙演化的统一框架而独立存在或独立演化。
宇宙大爆炸之后,自然发生分化的同时,仍然是一个连续、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宇宙大爆炸并不意味着宇宙的大分裂,因此,自然的演化仍然是一体的,有相互作用关系的,连续转化的完整有机整体,三个字最能概括自然系统的特征就是:“全”,“圆”,“完”。
“全”指的是自然系统是由全部存在和存在的全部关系所构成的。
“圆”指的是自然系统是持续转化的系统,自然系统的转化如环无端,无始无终。
“完”指的是自然系统的运行和转化是全部存在全部参与进行的,没有断点,也没有空白。
因此,自然是连续、有序、完整演化的有机统一整体,这就是自然系统的基本特性:同而不和,合而不同。
但是,我们认知自然的过程与自然的演化方式和进程具有根本性的差别。认识是渐进的,不会也不可能同时了解和掌握全部存在,由此导致人类在认知自然过程中出现分化,至少存在两种视角:
一是系统视角,也称之为自然视角,就是站在自然的角度,以自然方式,从全体到具体的认知方式;
二是科学视角,也称之为人为视角,从人为的方式,从具体到全体的认知方式。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这两种认知视角和方式在文明的竞争与淘汰中逐步胜出,并成为当今世界上两个成就最大、影响最广最主流的认知系统:一是西方科技理论;一是东方自然理论。前者构成以科技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科技理论,科学技术原理,重具体、重实验的科技抽象理论为特点;后者则以《易经》为代表的东方自然理论,即自然系统原理,重系统、重转化的自然抽象理论而胜出。
在此简单对比一下两种认知方式的差别:
1、以《易经》为代表的自然系统原理这套认知系统,提供给我们最主要的认知理论、方法和工具是阴阳五行学说和理论。所谓的阴阳和五行,其实都是自然转化过程中系统转化倾向和关系,本身就是系统概念,不具体指任何具体的存在,最大特点就如同自然一样,虽然分化但不分裂,虽然整合但不相同。认知路径是由体到面到点,属于典型基于对自然领悟的认知抽象方式。“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是系统认知理论的最典型特征。
在认知的原点就是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由以完整的、有机的、统一系统理论——《易经》为原点、始发地,不断的扩展和分化到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由此《易经》才有了“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说法,原因就在于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具有普适性,相通相融性。
2、西方科学认知理论则是完全不同,这套理论的认知方式是人为抽象假定的方式,比如:抽象、简化、省略、归纳、推理和演绎等等,这一套认知理论是现代科学方法最标准的操作方式。该认知方式都是基于具体对象的认知方法和抽象,根据具体目的和需求,先忽略无关、次要的关系,不同的认知对象有不同的认知理论和方法,是由点到线到面到体的认知路径,属于典型的人为抽象假设认知方式。
在认知之初或者说文明发展的源头,不同理论之间往往是相互独立的,缺乏必要的关联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边界的拓展,逐步实现学科交叉、学科重叠的过程。
无论是东方的自然理论认知系统还是西方的科技认知系统,其实都是对自然认知方式的一种,两者的目的、价值和用途各有侧重、各有优劣而已。
很多人说,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科技?原因就在于人类文明的演化进程中,中华文化认知的原点就是易经系统,既没有诞生西方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条件和土壤,也西方的理论也没有传播并影响到中华文明的演化进程,文明的传播路径一直都是东学西渐。西方的科学理论造就的现代科技在工具方面取得惊人的进步,对提高人类生产力和改造自然能力方面产生极大促进作用。西方通过坚船利炮最终敲开国门,西学东渐才最终得以实现,也仅仅是近现代2、3百年的历史而已。
是东方的自然系统理论更优,还是现代西方科技更优呢?如果放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的宏大视角看,以华夏文明为代表的东方自然认知系统是更优的,他始终未脱离将自然作为一个完整整体来认知、理解和对待自然,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异常稳固的传承关系。西方的认知系统则不同,他们的文化和认知是割裂的,以设计、创造和利益工具为目的而逐步成长发展而来,科技的每次进步和飞跃都伴随着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