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写成了《孙子兵法》,被尊奉为兵圣。孙子善庙算,会用“计”,但孙子之计,非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是讲计算,不是讲计谋。若是把“计”理解成了奇谋巧计,便成了人性的弱点贪巧求速,总想设个奇谋巧技就搞定了。这恰恰是孙子所反对的。《孙子兵法》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而是讲实力决胜的书。
《孙子兵法》或许是他唯一的作品,但这本著作却使他留名千古。孙子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一方面周室衰微,诸侯兼并,战火连绵。另一方面, 礼制败坏,思想解放,各种思想流派相继出现。由于各诸侯国君主皆积极网罗人才,对思想解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出现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孙子的先祖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因内乱而逃亡到齐国,受到齐桓公的器重,受封于田邑而改姓田,故此孙子原姓田,而非姓孙。齐景公以后,田、鲍、栾、高四大家庭,控制齐国的政权。齐国王室与四大家族斗争,愈演愈烈。当田、鲍、栾、高四大家族阴谋作乱时,孙子的父亲孙凭担心田氏宗族一旦失败,会殃及孙氏,于是带着全家逃到南方的吴国,自此开始隐居生活。
孙子隐居期间,潜心学术,钻研兵法。这时,楚国的伍子胥因逃避楚平王对他家族的陷害,也迁往吴国避难,并与孙子成为知己。后来,当伍子胥成为吴王阖闾的谋臣后,便多次向吴王举荐孙子。西元前512年,吴王召见孙子,孙子带着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吴王见其精通兵法,谋略过人,便任命他为将军。《孙子兵法》也得以闻名。
柏举之战,孙子一战成名,以三万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都的远程进攻战。在战争中,吴军灵活机动,因敌用兵,以迂回奔袭、后退疲敌、寻机决战、深远追击的战法而取胜。这是《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篇,野战贵速的实际应用,也是因粮于敌的完美实践。
孙子率领吴军,西败强楚,南破越国。吴国又北攻齐国,在艾陵大破齐军。西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诸侯,取代了晋国的霸主地位。但吴王的昏庸,好大喜功,猜忌贤才,甚至一把剑赐死了孙子的至交好友伍子胥,孙武不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谋划出力,转而隐居乡间,修订其兵法著作。
孙子是个聪明人,他知道伴君如伴虎;他也知道若是功高盖主便会被猜忌,甚至性命难保。看透了世态,便选择了归隐。若世事重来,也许孙子不会让兵书流传,至少不会让身边人丧命。能够选择归隐,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