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待解决的难题都是由一系列的小问题构成。这些问题不会像数学公式那样框架很死,但是其本身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向,否则便会陷入提问陷阱。诸如,我渴了,怎么办?喝白开水?矿泉水?绿茶?红茶?等等,这样的方向便无太大的意义,要针对主要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有方向提问。
"开始学"比"学的多还是少"更重要,因为"开始"是"多少"的前提,不开始学就一点儿没有,所以更谈不上是多还是少:
所以,就应该更担心"拖延着不开始学习怎么办",而非担心"开始学了以后是专心还是不专心,学的是多还是少";
而且应该一次就只解决一个问题(选择主要问题去解决),所以在解决主要问题的时候,在次要问题上表现得再差也无所谓!(因为还没轮到要去解决这个次要问题,所以在这个还没解决的次要问题上自己的表现一定不好――此时应该选择理性接受自己在这个次要问题上不好的表现,努力忽视它,同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解决主要问题上)
(启发自:解决拖延症问题的时候,不管专不专心都无所谓)
? 如果在尝试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也去尝试解决次要问题,那么主要问题也没法解决,次要问题也没法解决――"在解决一个问题上进步了一点"一定好于"尝试解决两个问题却都没解决"
(也就是"搏二兔,不得一兔")
(这也是所谓的"少就是多"――"解决的问题少却解决了"比"解决的问题多却没解决"要多;"学的少却吸收了"比"学的多却没吸收"要多)
? "开始花时间学习"就是"量","学习的专心程度"就是"质"――而"量"一定是"质"的基础,因为没有"量"这个主体,"质"也就无从谈起、也就不知道所言之"质"是谁的"质"
(启发自:"学了却学的不专心(是>0的)"也比"没学(是=0的)"强100倍、1000倍)
(启发自:解决拖延症问题的时候,不管专不专心都无所谓)
? 如果在尝试解决主要问题的同时,也去尝试解决次要问题,那么主要问题也没法解决,次要问题也没法解决――"在解决一个问题上进步了一点"一定好于"尝试解决两个问题却都没解决"
(也就是"搏二兔,不得一兔")
(这也是所谓的"少就是多"――"解决的问题少却解决了"比"解决的问题多却没解决"要多;"学的少却吸收了"比"学的多却没吸收"要多)
? "开始花时间学习"就是"量","学习的专心程度"就是"质"――而"量"一定是"质"的基础,因为没有"量"这个主体,"质"也就无从谈起、也就不知道所言之"质"是谁的"质"
(启发自:"学了却学的不专心(是>0的)"也比"没学(是=0的)"强100倍、1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