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圩往事

田圩有双璧,一曰百年古柳,二曰环水圩田。那株老柳立在X053县道旁,躯干需两人展臂合抱,主干参天,冠盖如伞,遮蔽半亩方塘。秋风掠过枝头时,万千柳叶沙沙作响,恍若百年前的岁月在枝叶间私语。

树脚青砖老屋前,田先宏老人总爱坐在斑驳的石凳上。他望着漫天飞舞的柳籽,枯瘦的手掌缓缓扫过青石板:"中秋过后,每日扫籽得花一个时辰。你看这满地碎金似的,归拢起来能装满一担稻箩。"老人蹲下身,指尖拨弄着脚边的籽实,浑浊的眼睛忽然泛起光亮,"早年有人想收去育苗,我没肯——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念想。"

说起这棵柳树,老人的拐杖在地上敲出笃笃声:"光绪年间,田圩的老祖宗田新章亲手栽下的。那时候他在安庆开金货店,富得流油。"老人压低声音,仿佛怕惊醒了树洞里的岁月,"你瞅见后面那座'火人尖'没?山尖如'人'字,两侧峰峦似火点,田家先祖讲究风水,说火盛需水济,便引大沙河水围起这方圩田。”

故事要从漕运兴盛的年代讲起。田新章的货船顺着大沙河而下,船舱里装的不是金器,而是成箱的银圆。两百多个冬日,青壮劳力挑着竹筐在河岸奔波,号子声震得河面结冰开裂。六十亩圩田落成时,水面映着"火人尖"的倒影,恍若一团火浮在碧波上。老人叹道:"听祖辈说,圩成那日,田老爷摆了三天流水席,连河里的鱼都浮上来看热闹。"

如今老屋的雕花窗棂已覆满青苔,土改时从田墩迁来的住户大多搬去了集镇。X053公路如银带穿过圩心,曾经的六十亩碧波如今只剩路北二十余亩水面,圩坝被拦腰截断,唯有古柳依旧守着残圩。站在树阴里远眺,浒山湖大坝如巨龙横卧,百米高的坝体锁住一湖烟水。老人望着湖心岛方向,浑浊的眼里忽然亮起星芒:"等浒山湖成了风景区,这圩里的红虾、湖里的金丝鲤,怕要成了招牌哟。"

风掠过柳梢,吹落几片泛黄的叶子。老人拾起一片叶,轻轻摩挲着叶脉:"前几日安庆来人,说是田新章的后人。他们在老屋里转了三圈,走时摘了几枚柳籽装在锦囊里。"他忽然笑了,皱纹里盛着夕阳的暖,"树老了会空心,可根脉还扎在这土里。等哪天圩里养起了红虾,古柳下支起茶摊,过往的人坐下来听故事,这百年光阴啊,就着茶香又活过来咯。

暮色浸染时,古柳的影子在水面铺成水墨画。远处浒山湖波光粼粼,仿佛在勾勒新的传奇。或许有一日,当游船划过湖面,当民宿的灯笼照亮古柳,田圩的故事将随着柳籽飘向更远的地方——那是岁月酿成的酒,是古柳荫里永不褪色的人间烟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