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铎,1928年生,四川成都人,我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辞书学家。其一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的研究与传承,古今兼修,博精并擅,在文字、音韵、训诂、汉语史、辞书学等领域成就卓著。他采铜于山,综理论说,先后撰述了《古代文献知识》《古代辞书史话》《训诂学纲要》《训诂学史略》《音韵学纲要》《辞书学纲要》《中国语言学史》《字典论》《集韵研究》《集韵校本》等学术著作,及相关研究论文近200篇。
“剑南山水尽清晖”“大城少城柳已青”。走进宽窄巷子,漫步少城,可以感受到成都独具一格的西蜀人文风韵。少城,位于蓉城核心位置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说是最原汁原味的“老成都”。在清代成都将军府旧址对面,与热闹的宽窄巷子相隔不远的将军街,则是一条环境清幽的小胡同,胡同里40号曾住着蜀中有名的学术世家赵氏家族,将军街口的历史地名牌也对此专门作了介绍。1928年12月,著名语言学家赵振铎就出生于少城这个书香门第。
赵振铎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祖父赵少咸、姑父殷孟伦即已是当时有名的语言学大家(均见于《中国现代语言学家传略(第四卷)》),一个家庭出了三位语言学大师。祖父赵少咸(1884—1966)曾任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在学术思想上赓继乾嘉学派戴震、段玉裁、王氏父子等大师,与章太炎、黄侃等多有交游,著述十余种,其学术巨著《广韵疏证》《经典释文集说附笺》声名远播,培养了一批著名学者,如李一氓、徐仁甫、郭君恕、刘君惠、周法高、殷焕先、钟树梁、李孝定、王利器等,皆出其门下。程千帆曾赞叹其人其学:“自乾嘉以来三百年中为斯学者,既精且专,先生一人而已。”赵振铎的父亲赵幼文(1906—1993)是我国老一辈历史学家,治魏晋南北朝史,一生从事“三国”研究,著有《曹植集校注》《三国志校笺》等,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后因熟稔三国魏晋史料,被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调入历史研究所工作。赵振铎的姑父殷孟伦(1908—1988)曾任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教授,早年受业于黄侃,并得章太炎的指导,在中国传统语言学各个方面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又于1935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接触了西方语言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可以说,从祖父、父亲和姑父等著名学人身上,赵振铎的求学和治学在多个方面受到章黄学派的深刻影响。
赵振铎学术生涯用力最为精深之处当属辞书学,从事辞书事业四十余年,主持“两大”(《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成就显著。同时,作为《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两部巨著的副主编,全国学者只有赵振铎一人。此外,他还参编了《成都大词典》《四川百科全书》等,涵盖字典与词典,普通语文词典与百科词典,小型、中型、大型辞书,或主持其事,或指导后学,均亲力亲为。《汉语大字典》共收楷书字头5万多,是当今世界上收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总字数两千多万,堪称“汉字的档案库”,是继《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之后,国内外规模最大的汉语字典,集历代字书之大成,从1975年启动,至1990年付梓,前后长达16年。《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工作从2012年启动,新增内容将达20%,预计达25册体量,有望2023年完成。
夫人鄢先觉,儿子赵开
“赵先生是永远用微笑面对一切的先生。他的严格要求,循循善诱,都是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完成的。”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汪启明是赵振铎的大弟子,致力于汉语言文字学和古籍整理与出版。汪启明说道:“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先生总是我们坚实的臂膀。我们有了一点成就,或是出现什么困惑,总要报告先生。先生之恩,山高水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印象就更为强烈。”【汪启明是我本科老师】
参考来源:微信文章“感悟 | 著名学者赵振铎:胸中有丘壑 字海探奇绝”
https://mp.weixin.qq.com/s/4zKfpfw23CkeT0OJcUlo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