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对一个人,是多幸运,多幸福,多快乐的事。
电视上或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许多成年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使父母不同意,也要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人们对他们敢于追求幸福的行为给予羡慕、赞赏。大部分人只看中表面的浪漫,却忽略了背后偷抹眼泪的家人。
父母含辛茹苦地哺育子女,却换了孩子的离家出走。
对爱人,选择不离不弃;对家人,选择离家出走。难道这是值得赞赏的吗?可这就不是人们一直给予肯定的行为吗?
孩子是父母一生最优秀的作品,对这作品,父母付出了半辈子的心血,投入越多,希望越多,寄托越多。父母的天是孩子,而父母只是孩子失落的角落里的一片天,即使失去了,还可以去更广的天地遨游,孩子的天还是天。
有特别典型的例子:父母即使会忘记自己的生日,也记得孩子的生日,会给孩子需要的东西;而孩子记住了自己的生日,甚至记住了朋友的生日,却始终没记得父母的生日,这显得多可笑,但又是多少孩子的写照!
我生病时总有人陪着,而那人自始至终都是我最亲密的人,从未改变。前不久,很少生病的父亲突然病倒了,不得不去医院。在离家之前,他对正在玩手机的我说:“我去医院了。” 我直到回了朋友的信息才“嗯”了一句,头都没有抬起来。随后长时间的寂静,当我抬头时才发现父亲早已离开了。望着人已走角落里的灰尘,心微微痛,内疚从心底逸出,脚配合了心,走向了医院。
医院那浓重的味道压得我难以喘息,缓慢地走进病房。我在门口呆住了,陪我一同呆的还有父亲。里面的病人都低头玩手机,而父亲从不喜欢玩手机,此时的他也紧紧地握着手机,心思却从未留在手机上。父亲大概是想到了什么美好的回忆,又想起了如今,不然怎会那嘴角的微扬在慢慢下来,最终眼里竟有了丝毫的失落、孤单。
一个人的失落,太过孤单。一个人的想像,太过寒冷。
心疼的不是自己,是亲密人的孤独发呆的一瞬。
我走近父亲,轻轻拍了他,他才从失落中走出来。一瞬间,脸上流露出来的是吃惊和惊喜,可也只有一瞬,他不愿把他希望得到别人陪伴的情感流露出来,下一秒又低头掩埋自己内心的激动。
我与父亲谈了很多,周围的病人也相继放下手机,主动参与到我们的谈话中来。他们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是对父亲的羡慕,对能得到陪伴的羡慕。的确如此,病人身边都没有一个人陪着,他们太寂寞,只能想到可以一直陪在周围的手机。听到他们的心里话,我的心沉了下去。
原来,爱一个人是陪伴。
优秀、爱孩子的父母从不在孩子面前装脆弱;与父母聊得很好的孩子从不在父母面前装坚强。
我认为,父母有时就像人们的宠物。困难时,会找宠物安慰,会找父母解决;心情不好时,会对宠物臭骂,会对父母发脾气。可是就是没有人想过,宠物哭了,有主人的安慰吗?父母伤心了,有子女的陪伴吗?
我哭了,会有父母陪着,他们会在我面前哭吗?到最后才发现连陪他们哭的机会都没有。
我的成长,斑驳了父母的年华。
父母的步伐很慢,而我们要加紧步伐,因为他们需要我们的搀扶,他们已经等太久了。
爱一个人,很累;爱对一个人,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