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苏瞬卿之沧浪亭

北宋词人苏舜钦(字子美,别名苏舜卿)

生平经历:1008 年出生于开封,祖籍梓州铜山,是参知政事苏易简孙子。22 岁时,因父亲官职补太庙斋郎、荥县尉,景祐元年进士及第,历任蒙城、长垣县令等职。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四年被范仲淹推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后被王拱辰等人诬告,弹劾他监守自盗,被削籍为民,离开开封到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庆历八年复官为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即病逝,年仅 41 岁。

文学成就:与梅尧臣齐名,人称 “梅苏”,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提倡古文运动,善于诗词。著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苏舜钦集》16 卷等,其诗常常触及一些严峻的现实问题,如《庆州败》《吴越大旱》《城南感怀呈永叔》等,在反映时弊、揭露社会矛盾方面往往比梅尧臣来得尖锐直截,诗风豪放,略近于李白的风格。

《夏意》: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此诗展现了夏日午后的清幽静谧,通过对庭院、石榴、树荫、流莺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氛围。

《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诗中描绘了春日傍晚,诗人在淮河中孤舟晚泊的情景,阴云、青草、幽花、古祠、风雨、潮水等景象,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和层次感的画面,表达出一种宁静又略带孤寂的心境。

《和淮上遇便风》: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该诗体现了诗人豪放的风格,清淮与天共流,长风送舟,展现出壮阔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的向往。

《初晴游沧浪亭》: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此诗描写了雨后初晴游沧浪亭所见的景象,春雨、春水、娇云、花竹、乳鸠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

《题花山寺壁》: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这是一首哲理诗,通过花山寺中花与草的对比,揭示了需要勤奋努力才能保持美好事物,否则就容易被不良因素侵蚀的道理。

《水调歌头・沧浪亭》: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该词上片描绘了太湖的美景和泛舟的情景,下片则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矛盾。

《城南感怀呈永叔》:该诗是苏舜钦的一首长篇五言古诗,诗中通过描写诗人在城南所见的贫富悬殊、民生疾苦等社会现实,如 “岂无富人术,使之长熙熙?乃知世间术,皆自奸雄为”,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关心民生、渴望改变现实的高尚情怀。

罗振宇先生在《文明》栏目中的1044年,也就是庆历新政期间的讲解,一如既往地的优秀。

他点评了庆历新政的缘起,宋仁宗为什么要新政的原因,而当他启用范仲淹一派主持新政的时机,在将近1年的时间里,范仲淹终究是过于保守,而至于变化的成效并不如皇帝的发愿。或者说范仲淹、欧阳修等都只是在制度、人事上小试牛刀,却没有真正的深入内里,解决皇帝需要的财政赤字等问题。所以,庆历新政终究是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变化失败,国家不幸诗家幸。范总终究为我们就成了千年绝唱《岳阳楼记》。

历朝历代的变化图强都是步履艰难的,而这次的反对派里还有包拯(包大人),所以政治是非曲直的确远比我们想得要复杂很多。切莫等闲视之……

当然还有因为政治斗争最后演变为党同伐异的政治牺牲者,如苏瞬卿。

但,他却成就了沧浪亭,当然也值得喟叹的是在41岁的年纪就早早消陨了……

文学的振聋发聩都是在困难中涅槃的么?

——力 2025年1月2日 甲辰年腊月初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