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越来越晚,很多孩子过了两岁还不说话,家长一着急就开始到处求医问诊,但是,大多数的孩子检查出来都没有组织结构上的问题。有些医院会做简单的感觉统合评估,检查出来的结果多是前庭觉、触觉、本体觉均“正常”或“轻度不足”,但是就是“学习能力”重度缺乏,没有任何解释,然后直接给出“智力发展不足”或“语言发展迟缓”等答案;有些医院直接告诉家长:孩子是“结构正常,功能缺失”,其他什么说明都没有。之后,医院也没有其他更多的帮助,让孩子晚说话的父母就像被判了“无期徒刑”一样,孩子的未来似乎成了“永不见天日”的黑暗。
一般正常的孩子会在4个月大左右开始发生,六七个月大的时候会咿咿呀呀想要讲话的样子,一岁左右就会开始讲碟子,两岁的时候语言就非常流利了,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家庭会出现这么多两岁还不会讲话的孩子呢?而这些孩子多是出生后确定是健康的孩子,我们按照各个年龄段来分析可能的原因。
6岁前
情况1:感觉统合发展不足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具备吸允反射能力,只要有东西靠近嘴巴,孩子就会无意识的转头开口,准备吸允,这是人类生存能力发展的第1步,3~5个月之后这种反射行为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下意识的拿东西塞嘴巴和吃手,这就是所谓的口腔敏感期。经过口腔敏感期的发展与满足,孩子的口腔内部各个组织结构得到了充分的感觉刺激,于是对新的感觉刺激强度会有更大的接受能力,使孩子对食物的接受广度变大,不容易产生挑食和偏食的现象,同时孩子的发音器官经过充分的感觉刺激之后,会和脑部的语言功能区建立神经通络,促使大脑能够控制我们的发音器官,让我们能够发音清楚。
从出生之后孩子的周围一片充满了母语环境,无论孩子听懂还是听不懂,父母和其他家人总会在孩子身边对孩子说话或彼此交谈,这些有益和无益,被孩子听觉系统正确接收的语言信息就会成为孩子将来开口说话的基础材料。5个月过后的孩子,对应父母提供的语言材料之后,孩子能够理解语言的含义,而在身体的器官有能力说话的时候,能够说出有意义的话。一岁之后,孩子的身体行动能力越来越强,所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于是在语言发展上词汇量变丰富了,理解能力变强了,语言组织能力也越来越好,如此持续到两岁之后,基本的语言能力已经完善。
这就是一般孩子语言发展的过程,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哪一个环节或者缺乏哪一种环境语言能力都不会顺利发展。
情况2:爱和尊重不足
如果6岁以前的孩子感觉统合发展不太差,在肢体协调和重心平衡方面表现比较正常,和环境互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错,但他们仍然不说话,那么有可能就是爱和尊重不足,一般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如果感觉统合发展严重不足的父母,他们对孩子的爱可能就不稳定,或者表现的方式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
情况3:身体能量不足
许多孩子出生前和出生后就已经呈现出能量不足的状况,他们在出生时并没有响亮的哭声,在新生儿时期睡眠很浅,食量很小,哭声也很细小,所有的敏感期出现的时间都比较晚,持续的时间也很短,甚至有些敏感期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孩子语言发展就可能滞后。能量是身体成长最基本的要素,能量不足,身体的所有细胞就没有办法顺利长大,各个器官就没有办法正常的进行新陈代谢,所有脏器的功能也就非常低下。
情况4:气质性原因
如果孩子的不说话,是因为身体器官病变或缺损或组织发展异常的原因,例如脑瘫严重恶劣,听觉受损,父母除了可以寻求医学科技的帮助之外,还可以利用足量的针对性感觉统合训练,尝试突破孩子先天性的生理限制,帮助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一岁之后6岁之前,如果孩子气质性病变或发展不足,情况不是太严重,父母需要把握生命中最具优势的年龄段,利用充足的营养和足量的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来给身体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