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接收到一些新的讯息和观点,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真正践行它们。大部分人随着新事情的到来,立刻又重新忙碌起来。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应用刚学到的知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为什么?
要在实际应用学到的东西,首先要做出一些改变,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主要原因有三。
原因①:信息过载。
接收到的信息太多、太杂,很容易掉进信息陷阱。如今人们可以很容易地接收新讯息,只要手指一滑,立马又来一筐新讯息。读一本新书、看一段短视频、参加一个活动,知识和信息来得非常容易。
原因②:消极过滤。
看电视比写剧本轻松得多,吃饭比种田开心得多,获取知识要比应用知识有趣得多。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对接收到的讯息进行消极过滤。人类的信息处理系统十分混乱,普遍存在一种叫作“stinking thinking”的综合征,对那些积极的信息半信半疑。所以,知识很容易获取,但半信半疑的态度,会削弱我们学以致用的动力。
原因③:缺少跟进。
大部分有用的知识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然而耐心的缺失导致我们无法十年如一日的去观察细微的变化。我们需要现在、立刻、马上、快速见效的知识,而这些东西一般都是骗人的。如果说半信半疑的态度是横在我们面前的小河,那么缺少耐心的态度则是阻挡我们知行合一的鸿沟。
启示:大多数人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知道了也未必相信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相信了也未必有足够的耐心来改变自己的习惯。
二、怎么办?
所有人每时每刻都可以轻松地接触到大量知识。我们往往会用大量的时间去获取信息,而不是想办法将自己新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从纸上谈兵到实际应用,我们需要学会三件事。
方法①:记录。
记录就是坚持记笔记。用笔记本、手机通讯录、朋友圈把讯息、想法、疑问通通记下来。除非我们能过目不忘,否则一定要坚持记录,光靠看和听来消化的效率是很低的。事实上,一天之后我们能靠记忆想起50%的内容就已经很不错了,1个月后能记住5%就已经很厉害了。记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浓缩,用自己的语言复写一次。试着将一段话、一篇文章浓缩成一两句话,这样的记录过程效果会更好。
方法②:回顾。
在24小时之内重读笔记,试着再去感受当初那个“啊哈”时刻。“啊哈”时刻就是那一刹那,突然让我们产生共鸣,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转给别人看的那一刻。回顾,其实就是对一部片子、一本书、一篇文章中的“啊哈”时刻进行再过滤,从10个“啊哈”时刻减少到8个“啊哈”时刻,再变成5个“啊哈”时刻,最后变得平淡如水。觉得平淡如水,是我们已经完全吸收了它。
方法③:分享。
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享给别人。建议在一个星期之内完成这件事,将那些让自己“啊哈”一声的东西,分享给别人。分享的过程,其实也是应用新知识的最好途径。所谓教学相长,说得应该也是这个过程。
启示:通过时刻记录,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存储知识;通过多次回顾,我们可以有效过滤出有用的知识;通过多多分享,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消化知识。
希望我们都能少一些纸上谈兵,多一些学以致用。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