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也被称作天人之学,在人类社会语言系统不成熟时,充满着对宇宙变化充满着无尽的遐想与好奇。
如何将这些变化体现出来,就是天垂象,天将每个现象表现出来,然后让每个人去领悟,所以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太一样。
现在我们似乎对天垂象不那么敏感了,总认为是科学,一种自然现象,不会很深刻去领会。在《易经·系辞》中说到: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不管是天垂象还是河图洛书,圣人去模仿它们悟出生活的道理,这就是天人合一。
比如伏羲,就是观测天文地理,通过天垂象,画出了八卦,这就是天人之学。但是那时无文字,画出八卦后,别人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于是,周文王开始演译,将八卦中的天道引入人道,将八卦两两相结合,成为六十四卦。每个卦,爻都有卦词,爻词。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孔子认为将天道变为人道仅仅是不够的,他将整部的易经彻底转为人生的行为做事准则,这是孔子对人类做得最大贡献。
易经到孔子手上便成为了我们可以实用的行事准则,不再用神道设教的那种方式教化世人,而是纯粹的通过讲道理来推行教化。
所以称孔子为万世师表一点也不过分,孔子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天人合一需要通过伦理道德去合,要修正自己的德性。
如何将自己修的合乎天道是人生最大的目标,现代人有几个可以真正想到孔子的真正用意?
看现代人如何忙于搞钱,如何搞关系成就自己的欲望,在拓展人际关系的同时,要记住时时刻刻修炼提升自己的品德。
孔子完全通过人道的立场来发扬易学,必须坚持四个字天人合德。所以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
人生最重要,最可靠的就是修身,修己,这样就抓住了易经最重要的核心。
不要认为自己什么事情都是自己说了算,这就麻烦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皇帝心态,这个不用避讳。
要认为有品德的人说了算,提高自己的修养品德,总有一天我也会说的算,这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