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号,我用第1轮的教案上了一遍课,邀请了整个五年级的道法老师来听。
那一次的课是我把教案和学习单全部备好了,把参考PPT下载好了,把模板PPT也下载好了,把所有要用的视频都找好了。请级组的所有老师每人认领了一部分制作了PPT和板书,下载了视频。
那节课的板块架构是很清晰的,所有的标题也很工整。内容衔接很流畅,有层次性,有逻辑感。重头戏是深入探究深圳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用的社会资源是深圳市档案馆。
但是不足之处就是把孩子牵得太紧了,老师给的东西太多了,孩子出于生活体验和自身实际表达得太少了。学习的形式基本是用4类学习单进行小组合作,然后选组分别上台进行分享汇报。
不足之处是形式比较单一,虽然内容已经经过了简化,用孩子们相对容易理解的方式去表述,但是从头到尾的逛档案馆和社会科学科普时的纪录片讲解还是会比较容易让人走神的。
所以教研员给出的修改建议是要丰富教学形式,比如说导入的时候要激趣,拿出几个孩子们没有见过的旧时代的老物件,让孩子们猜猜这是什么;讲袁隆平绘本故事;用小记者问答的形式介绍深圳标志性的雕塑拓荒牛;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那些来深圳时间比较久的家庭谈一谈亲眼见证的深圳变化,如果能用上照片就更好。
因为教研员在评课里头提到了大潮起珠江,而且周末给我推荐的思政课的网课回放里头那个课例也让孩子们去参观了这个展览馆,所以我对他充满了好奇。这个管可能比深圳市档案馆更符合孩子的学情,而且也很符合这一节课的主题。
我没去过这个馆,之前去的是深圳市档案馆、深圳方志馆。所以我周末听了这个课以后就立刻预约了展览馆的参观。那是一个星期天中午我带孩子去拍小嘉宾的形象照。然后就急急忙忙去展览馆参观踩点,采完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馆的点,又跟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史的工作人员打好招呼,他们很贴心的同意了我到他们管去踩点的请求。那个时候是5点,已经是禁止进入的时段了。
对比了两个展览馆以后,我决定还是带孩子们去更新更大内容,更全更有震撼力的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馆。
然后第2个星期开启了,星期一、星期二我都特别忙,星期二的晚上突然发现这个展览馆的参观团队预约要提前两个工作日。
于是我那天急急忙忙的统计了三个班各10个孩子的姓名和家长姓名,请孙晓帆老师帮我录入了身份证信息,又请社区工作站帮我盖了章。
又邀请了龙睿杰和赵子涵跟我一起带队准备了话筒队服,义工服等相应的物资。
然后星期六下午我们就如约成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