妍妍2岁多的时候,有一天外出回来,快到家时,她又想去找楼下小姐姐玩,因为中午了,我们就没同意。
她看我们不同意,就哭闹起来,好不容易把她弄进家,刚进门,她就躺在地上打滚,哭个不停。
我没有说话,只是陪在一旁安抚她,让她哭。
图片
因为我知道,我们不让妍妍去找小姐姐玩,她很难过,她要发泄坏情绪,所以她要哭。
有人说,孩子的每一次失控都是在求救。
是啊,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一定是心中情绪的映照。
我们做父母的,最希望的,就是孩子每一天都能开开心心、笑容满面。
但其实,允许孩子哭,比让孩子笑重要的多。
只有允许孩子哭,TA才能把痛苦真正消除掉。
1
孩子“哭泣”的真相
美国著名的脑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席格博士把孩子的大脑比喻成一栋正在建造的二层小楼。
图片
其中,负责决策、思考、调节情绪等的上层大脑一直要到孩子25岁才能建好;
负责维持生存、保护自我的下层大脑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已经建好了。
此后,一旦遇到威胁、恐惧和痛苦,下层大脑中掌管情绪的杏仁体,就会迅速做出应激反应。
《爸爸去哪儿》有这样一幕:
一天吃饭时,Feynman突然说:“我要回酒店。”
吴镇宇答:“没有酒店,我们已经退房了。”
Feynman转过身就哭了。
从脑科学角度来说,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受下层大脑控制的,所以他们很容易情绪失控。
比如Feynman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又不喜欢的地方,那一刻,他一定是有点恐慌和抗拒的。
但是,他又说不清楚,只好借助“要回酒店,想看电视”来表达这种难受的情绪。
当得知无法回去时,他的情绪就崩溃了。
图片
不得不说,吴镇宇接下来的做法非常赞:
他放下手中的碗筷,抱起儿子,一边走一边安抚说:
“是不习惯吗?我们一起试着过一晚?爸爸在这,爸爸爱你。”
这就让Feynman觉得,爸爸懂我,我的情绪被看见,被理解了。
当他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也就能缓解了。
图片
假如:
吴镇宇制止Feynman哭,但Feynman积存的的情绪并不会因此而消失,还会让Feynman觉得自己的感受是错误的,自己是不好的。
席格博士认为,孩子哭时,我们若能用同理心帮孩子辨认情绪就最好了。
一旦孩子察觉到自己的情绪,他的上层大脑就能被激活,从而接手下层大脑管理情绪,孩子才能受到真正的教育。
我们的大脑可塑性非常强,你经常帮助孩子激活他的上层大脑,渐渐地,孩子就能学会独立思考和情绪调节。
2
“哭泣”不该被阻止
昨天和妹妹一起吃饭,她说把孩子送进托班提前适应幼儿园了,就怕他下半年上幼儿园会哭闹。
看不得孩子哭,大概是很多父母内心的真实写照。
我们害怕孩子哭,是因为打心里就认为哭是不对的,觉得孩子哭就是我们没照顾好。
为此,我们不遗余力想要阻止孩子哭。
有的大人,会选择顺从孩子
朋友说:婆婆特别怕孩子哭。
每次女儿想做什么,只要一哭闹,奶奶立马就范。
结果,女儿不过是寒假在奶奶家待了一段时间,脾气就大变,任何事,一旦没按她的要求来,就哭闹不休。
孩子是很聪明的。
如果一味顺从,他很快就能学会用哭做要挟。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专横霸道、自私任性的性格,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图片
有的大人,会选择打骂孩子
邻居家的豆豆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很少听见她哭闹。
有一次,偶然间听闻豆豆妈的秘方,实在让我心疼不已。
原来,从小,豆豆只要哭闹,豆豆妈就会一顿打,直到豆豆不哭了,认错了为止。
难怪每次看到豆豆,都能感觉到她眼神里的胆怯;
每次跟在妈妈身边也是小心翼翼,一点没有别人家母女的亲密感。
孩子哭,一定是有难过的事,大人若再打骂,孩子只能压抑自己,不仅会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事实上,悲伤和哭泣,是一种健康的情绪表达,不应该被阻止。
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相当于“慢性自杀”。
3
父母要如何应对孩子的“哭泣”
我们要坦然面对孩子的哭声,又不去纵容他们,可以这样做:
▍1、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轻易动怒
孩子哭闹时,我们常常会感到愤怒、焦虑,但从大脑的运行机制,我们可以知道这是非常正常的。
此时,我们可以抱着探究的心理,换一个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觉得孩子在捣乱,但是,当我们的看法改变时,我们的反应就会不一样了。
▍2、接纳孩子的悲伤情绪,并耐心等待
在《爸爸去哪儿》中,有这样一幕:
嗯哼因为不想上交玩具而闹情绪,扬言要自己乘快艇离开。
杜江全程都没有指责嗯哼不懂事,还在轩轩尝试说服嗯哼停止哭泣,妥协上交礼物时,对轩轩说:你让他自己调节一下。
图片
真是一个体贴孩子的爸爸,他一定深知:
对于4岁的嗯哼来说,心爱的玩具要被收走,内心该有多不舍。
于是,他耐心的安抚并等待儿子情绪的修复。
一个孩子,只有情绪得到了宣泄,并感受到了尊重,才能更好地学会控制自己。
▍3、说出孩子的感受,教他辨识情绪
妍妍幼儿园进行消防演习的当天早上,妍妍死活不愿意去幼儿园,说不要离开妈妈,就一天不去,说着就大哭起来。
我问妍妍:
“你害怕火会伤害你,是吗?有老师在,会保护你的,不会让你受伤的,妈妈就在家等着你。”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半信半疑地去幼儿园了。
晚上回来,还开心的给我描述了演习活动。
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要想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第一步就是要懂得识别情绪。
看《头脑特工队》,乐乐和忧忧因为争吵而迷路了,只剩下愤怒、轻蔑和害怕这三种情绪的小主人也因此而陷入了痛苦中。
图片
为了帮助小主人找回曾经的幸福,乐乐和忧忧想尽了办法,终于回到了小主人的大脑里。
此时,她们才明白,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的。
悲伤的情绪,也有它自己的价值。
孩子的哭泣最应该被亲人接纳,这是他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如果一个孩子连哭的权利都没有,那将多么可怜。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把哭的权利交给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