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心灵对话,用写作疗伤

      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小说。因为小说在讲故事,我喜欢听故事。除了《外国儿童短篇小说》,我最早接触小说时大约才十岁。我听到的第一篇小说竟然是《小二黑结婚》。那时我还没有能力自己去读一篇成人世界的小说,所以都是父亲讲给我听。我们家有1979年和1983年的优秀短篇小说集。有一篇《兵车行》,讲的是爱情故事,我当时听懂的是主人公的勇敢。还有《汾水》、《新华文摘》,都是我小学时代阅读的杂志。说起来自己都不敢相信,小小年纪的我是怎么去读那些作品的。不过现在我想,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比如,我看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看到掉泪,那是因为我深深同情一个上学没饭吃的孩子。等到十多年后再读,却关注的是那个穿军装的女生了。

       整个中学阶段,我就只迷一部《红楼梦》了。我的日记本全是插页有电视剧红楼梦剧照的,并且我在本上记得也都是小说中的诗词。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读小说似乎不成问题。只可惜高中阶段课业繁重,看小说成为我的奢望。

        读小说真的是一种很美好的体验。静静的夜晚,一个人捧一本书,可以随主人公的命运而心情起伏。那时,仿佛外面的世界都不存在,自己就像爱丽丝进入仙境一样,神奇而又美丽。阅读的过程成为我和主人公心灵对话的过程,也是自己检视内心的过程。大学时期读了很多小说,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池莉的《你是一条河》。那是一个女儿不理解母爱,历经曲折,终于读懂妈妈的故事。

       这一段时间,我回忆起自己读过的故事,回忆起了和父亲一起读书的点滴。父亲的剪报,斑驳破旧,却成为我幼年启蒙的读物。经常,饭后,父亲给我讲书,也讲他自己少年时代的艰难,我总能听到落泪。那一本本《小说选刊》和《新华文摘》早已发黄,却承载着我对文学最初的热爱。在我高中时,父亲重拾他的笔开始写作,我担心他会放弃,便鼓励他,甚至主动承担为他投稿的任务。上学路上,把稿件放进邮筒的一瞬,我就期待,它能很快的到达编辑的手中。后来,他也写了一篇《女儿为我改文章》,作为对我的奖励。

       这许多年来,忙工作忙孩子,我总觉得自己的生活缺了些什么。物质生活丰富了,内心却充满了空虚。每次带孩子回家,或者父亲在我家住,我们都几乎没有时间好好地聊一聊,我们共同爱好的东西。我们的心灵被日常的琐碎掩埋,日渐干涸。

      原来,我的痛苦,都源于此。与心灵对话,用写作疗伤。是时候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Julien陆主欢阅读 3,043评论 9 17
  •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触很深,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于我来说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只要自己管好自己,有一些名人即使在嘈杂的生...
    Mona_2a6c阅读 2,915评论 0 0
  • 在跌跌撞撞中坚强 学会了成熟和端庄 时间她把我换了个模样 也会执拗近乎抓狂 是傻是笨还是怎样 偏执疯狂只是表象 这...
    沈九壹阅读 1,589评论 0 0
  • 大概从每一段感情抽身,无论主动或被动,都避免不了道道触目惊心的伤口,在别人能够看见或看不见的地方发酵。 你的不打扰...
    与非Aa阅读 3,068评论 0 0
  • 胡芳叶梦之蓝阅读 1,225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