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著名英国作家,她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家境贫寒、母亲早逝,八岁时被送进一所慈善性女子寄宿学校,年近三十才开始埋头写小说。
她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教师》,不料,这部小说被出版商当即退回,而一同寄去的两位姐妹的小说却被出版,这对当时的夏洛蒂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
但她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重拾信心着手另一篇长篇小说。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一时间轰动文坛!
《简爱》粗看是描写了一个女孩从小不受待见、遭遇种种不公,后来用知识充实自己,最后找到自我和真爱的故事。但实际上,这本书展现的是新时代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独立自主的人生智慧,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更是她自己的缩影。
接下来,我将从《简爱》中的“生活观、爱情观、人生观”三个角度来浅析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智慧。
一、从简爱的人生遭遇看夏洛蒂·勃朗特的生活观
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都能让人从中窥探到作者的影子,《简爱》也不例外。
小说中大量的细节可以从作者的生活经历中得到印证,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极力向大家展示的,也是追求女性独立、追求与男性平等的自己。
①反抗意识;
简爱的反抗意识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挣扎上。
在盖茨黑德府,小简爱一次次被欺负、被毒打,就连好心的女仆贝茜也看不下去,偷偷地劝道:
你做事要巴结些,学得乖一点,那样也许可以把这儿当个家一直住下去,你得学谦恭些,尽量顺着他们,这才是你的本分。
但她并没有。
面对着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兄的欺辱,小简爱并没有选择一昧的顺从或讨好,而是用弱小的身躯一次次地抗争到底,拼命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父母早逝、寄人篱下、不被偏爱,在先天不利的环境下都没有屈服的简爱,在后来追求幸福的路上更是敢于反抗和争取。
②独立意识;
简爱的独立意识体现在敢于追求独立自主的新生活。
在女仆贝茜和艾博特看来,出身卑微、长相普通、无人疼爱的小简爱,人生的设定就应该是秉承谦卑的性格,讨好舅妈一家,卑躬屈膝地过一辈子,这样至少还能保得住表面上的风光。
但是这些想法在简爱身上却没有丝毫的体现。恰恰相反,她对凡事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思维,更渴望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开始,简·爱把阅读当成避难所,她总爱带着书爬上窗台,给自己制造一个“无人打扰的圣地”;
后来,得知有机会去洛伍德慈善学校,她更是兴奋不已,毫不犹豫的抛弃在舅妈家的优越生活,独自一人迈入新生活。
小小年龄就会运用自身的智慧和优势为未来谋出路,充分体现了简爱独立自主的性格。
③自我意识
简爱的自我意识体现在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观。
《简·爱》里最经典的,是简·爱对罗切斯特先生说的一段话:
你认为我没有钱财、家世寒微、长相普通、身材矮小,所以我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高贵,我的心和你的一样完满!
虽然当时的社会根据财富、地位、家世、容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但简爱并不因此屈服。
这也是为什么当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家室时,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
此时的简爱已有了自我意识,觉得自己的爱情受到了侮辱,她没有在罗切斯特的温柔恳求中,沦为他的情妇,而是摒弃了当时女性顺从现实的特性,选择遵循内心的想法。
简爱的生活观与夏洛蒂一生的遭遇密切相关。
童年不幸、为了谋生到有钱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爱上有妇之夫,离开,重新开始新生活……简爱身上所表现的追求自由、维护尊严的举动,不仅是工业革命后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是夏洛蒂作为新时代女性,面临艰难困境时做出的明智选择。
二、从两段截然不同的爱情看夏洛蒂·勃朗特的爱情观
在小说中,简爱一生遇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
①圣约翰以殉道为主的爱情观;
圣约翰是简爱的表兄,他是一个虔诚的传教士,传教布道是他一生的使命。
在圣约翰看来,人与人的结合并非都是爱情至上,也有以殉道为主的。
虽然他向简爱表明爱意,但那仅仅是出于传教时需要一个理想助手的考虑。
这样的爱情显然没有多少真心。事实上,严于律己的圣约翰真正喜欢的是美丽可爱、生机勃勃的奥利弗小姐,但考虑到他们的结合无法支持他的远大目标,便以奥利弗小姐不适合成为传教士的妻子的理由拒绝了这段感情。
圣约翰需要的,只是一个忠诚的助理,一个并肩传教的传教士妻子。简爱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面对表兄的告白时,她很坚定地拒绝了他:
对你,我只抱着同伴的坚贞,兄弟战士的坦率、忠诚和友情,如果还有别的,那就是新教士对圣师的尊敬和服从,没有别的了。
②罗切斯特以真爱为主的爱情观;
初识罗切斯特先生时,简爱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只觉得这个人傲慢自大、举止粗俗,交谈也并不愉快。
后来简爱回到了桑菲尔德,成为一个小女孩的家庭教师,也是在这个时候她才发现,原来一直未曾谋面的桑菲尔德主人,就是罗切斯特先生。
随着长时间的相处,简爱慢慢看到了他机智勇敢的一面,也被他的风趣幽默一次次打动,感情也在不断升温,直至爱上了她的主人。
罗切斯特对简爱的心意也是如此,他甚至还在张罗二人的婚礼。可由于过往种种,他做不到对简爱坦诚相见,事实上,他曾经结过婚,他的妻子甚至还活着,而且还住在这里,他与简爱的结合,实际上是犯了重婚罪……
彼此相爱的两个人,因为重婚这个阻碍,不得不分离。
虽然罗切斯特一次次哀求简爱留在他身边,但简爱最终还是用理智战胜了情感,强烈的自尊心使她经受住了诱惑,坚定地离开了自己深爱而对方也深爱着自己的罗切斯特先生。
一年后,面对着表兄圣约翰的表白,简爱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心意,无论如何,她还是爱着罗切斯特先生的。当她重回别墅寻找爱人时,却发现罗切斯特在大火中落下终生残废,但简爱依然决定嫁给他,一波三折的感情经历让二人成为真正的灵魂伴侣。
简爱的遭遇,其实也是作者夏洛蒂的经历。
原书作者夏洛蒂在一所法语学校读书时,曾经爱上过一个有妇之夫——埃热先生。他学识渊博、聪明过人,让夏洛蒂心动不已。
不过,因为有妇之夫的身份,后来她还是做了和简爱相同的选择:离开这里,离开埃热先生,开始新生活。
简爱和夏洛蒂对于爱情的相同选择,也体现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恋爱问题上的价值取向:即坚持原则,坚持爱情平等,发现错误后果断抽身,及时止损。
三、从简爱人生选择中看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智慧
夏洛蒂·勃朗特通过小说《简爱》揭示了自己对婚姻观和人生观的看法,当中所展现出来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①从原生家庭中解脱,和生活中的恶人和解;
简爱是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孩子,纵观她的童年生活,遇到的恶人真的不少:自私冷漠的舅妈、霸道无理的表弟、虚伪狡猾的校长……
这种糟糕的童年经历,对简爱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年幼时的简爱,不止一次次和恶人正面较量,更是屡屡喊出复仇的话来:
“如果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你,你对我怎么样,我要说,我一想起你就恶心得不行,你对我残忍得不行。”
这种大声控诉别人的感觉很爽,对简爱也是充满诱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思想发生了巨变,意识到记恨别人对自己毫无益处。
甚至,当知道舅妈年老病重时,她还不计前嫌、跋山涉水地去看望她,并且耐心陪伴着她。
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创者弗洛伊德说:
一般人会认为,自己是否幸福和工资多少有关,但实际上,一个人的童年和过往经历决定了你人生的幸福指数。
不论是糟糕的原生家庭还是生活中出现的“恶人”,都是我们很难去选择的。但是,睚眦必报、怨恨到老还是和曾经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瑞德太太和布洛克赫斯特先生们握手言欢,仍由我们自己选择。
②敢于探索新领域,永远有寻求新生活的勇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一份工作已经从事数年,毫无变化,上班时也没有任何激情可言。想辞职寻一份新的工作,却始终犹豫不决,在走与不走之间徘徊不定,一边羡慕着别人的新生活,一边又对安稳舒适的现状恋恋不舍。
这样的难题简爱也有遇到。
当她在洛伍德慈善学校待了八年之后,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这里成了她的全世界,而她的内心,其实更加渴望一种全新的生活。
是一辈子待在洛伍德过安稳平静、按部就班的生活,还是重新探索新领域,简爱选择了后者。
安稳舒适的生活确实难能可贵,但我已经不再欣赏。我宁愿在生活的暴风雨中颠沛流离,尝尽人间的艰辛和痛苦之后,再来渴望我如今身处其中又十分不满的安宁。
职场也好,家庭也罢,当发现“不对头”时,能有勇气及时止损,敢于去探索全新的领域,尝试未知的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美丽。
③保持经济独立,既要爱情也要面包
罗切斯特先生在和简爱互通情意之后,迫不及待地想送她华服和珠宝,甚至表示她以后再也不用工作了,只安心做一个阔太太就好。但简爱是怎么回答的呢:
我要继续当阿黛尔的家庭老师,那样的话,吃住都是我自己挣的,每年还能额外挣三十磅。我就用那笔钱给自己买衣服,你什么都不用给我买,只要送给我尊重。
即便有了罗切斯特先生“爱的保证”,简爱依旧独立而清醒。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经济独立都是女人最大的资本。
女星吴佩慈在谈了富豪男朋友后,曾公开发过一条状态表示:
辛苦赚钱过日子的生活总算结束了,以后有人宠我,照顾我!
很明显,嫁一个富豪,从此不用工作,只一心被男人供养,是当时吴佩慈的选择。可今天再看看吴佩慈的处境,不得不说,豪门之路并不比工作要轻松,孩子都生了四个,但还是得不到一纸婚书。
或许还是范冰冰那句:“我不嫁豪门,因为我自己就是豪门”更得人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