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读后感
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我反问自己: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让小学生愿意学习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产生学习的欲望,自觉地探索知识的奥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乐学习法。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能调动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要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不可能的。通过作者让“尤拉”成功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的案例,我们不妨也可以在教学中一试。尤拉是学习很差的学生,特別是记忆力差。在做应用题时,作者专门为他把题目重读一遍,尤拉在作者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读着那些已知数。单是思考应用题的条件就用了十来分钟。然后又进入计算,正在孩子高兴地忙着计算时,又出现了困难:有些已知数忘记了。孩子付出那么大的劳动而构筑的房屋又倒塌了。这时,作来又跟尤拉一起重复应用题的条件,这孩子又抓住原来断了的思路。当作业进行到底时,又有什么东西忘记了。作者又而耐心地给他解释几遍,让他再进行思考。尤拉终于把答案写在了纸上。作者的这个教育案例告诉我们,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受到学习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在这里,我也有一点小小的心得:就是在书写教学中,书写特别差的后进生的作业总是不堪入目,他们的作业杂乱无章,你根本看不懂。我就特此把这些学生叫来,给他们讲解字的间架结构以及在格子中该怎样摆放,给学生示范字的写法,再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书写,虽然写出来歪歪扭扭,但还是能看出来字的形,教师就这样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同时让他们内心感受到老师爱他们,他们内心就会产生想要学习的动力,有了老师的这个助力,学生的动力会更足,更愿意学习。我们不断地观察,把他们的“闪光点”给挖掘出来,并加以引导,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外阅读开展得好,可以帮我们解决教学中的很多难题。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帮助。虽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我们对学生如何去引领阅读,这是一个难题。其实,我们不妨试一试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的方法,我们也许会有好的收获。大家试想,我们班上其中有一个同学读了一个故事,第二天见到小朋友时,就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讲述,而且有很多小朋友会自发地凑过去听,还不断地拍手叫好。这时,天真的孩子们是快乐的,在快乐中收获到知识,满满的自豪感会让孩子们乐于去做这件事。有时老师在课堂上讲还没有这个凝聚力。这时,我们就应该发挥“小先生”的作用。让他不断地去阅读课外书,到校不断地给小朋友们讲述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在“小先生”的带动下,一部分人也会产生课外阅读的渴望。我们再让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的这一部分人去进行课外阅读,也用同样的方法去影响他自己的圈子。我们只要把“小先生”用好,却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大家都有了阅读经历之后,并为自己从书中学到知识而感到快乐。老师这时让学生每周都去阅读课外书,读完之后回到学校来分享,可以用语言表达,也可以让大家用书面表达。这时,很大一部分孩子们对课外阅读就会产生兴趣,自觉去阅读。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养成一种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时,教师就要改变目标,针对后进生去作引领。对于后进生,可以降低要求,从读书开始,每天读一点点,久而久之,会有一部分后进生脱颖而出,赶上大部队,没有赶上其他同学那一部分后进生,相比之前的自己,也会有改变的。让我们的差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到思考劳动者的自豪感。在转变后进生的过程中,很可能这些孩子会被多次打回原形,教师要有足够的韧劲和耐心,绝不放弃,我们都能静等到花开的时侯。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后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找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让我们追寻作者的脚步,去呵护每一枝娇嫩的花朵,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养科,绽放出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