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拥有的资源很少的时候,你往往能够使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比如小时候,没钱买书,只能买旧书,几块钱就挺大一本,读者只要一块或者五毛,但到如今我仍然记得许多那个时候读过的文章,比如芒果女人,最爱是兵等等,并且对我产生很大影响,可以说很多三观就是从那个时候看的书中获取的,再比如,基督山伯爵中的法利亚,在监狱中待了几十年,可却不是虚度,以有限的资源发明了各种东西,并且研究了很多东西,他自己也说要是在外面,可能达不到如此成就。现在的问题就是拥有太多资源,筛选资源需要时间,很多时间,此外物以稀为贵,比如我在看书的时候,如果遇到难懂的地方不会像小时候那样非要弄个明白,潜意识里总觉得还有更多更好的书等着我呢,所以深度阅读变得越来越弥足珍贵,总是浅浅一读,了解个大概就完事儿。堆积的书,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越来越多,但是正真学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在这种大数据,信息时代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1.筛选资源,无需赘言。2.筛选出资源后要努力消化,既然是筛选出的资源,自然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的,特殊情况除外。3.不要贪多,除了筛选资源的那个环节,资源是越少越好。记得那句老话吗?贪多嚼不烂!4.在没有消化掉已选资源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再扎进新的资源当中。
所以,从现在开始,把暂时不用的书籍束之高阁吧,只留下一到两本需要经常看的书,也把kindle里的各种电子书分类管理或者干脆存在电脑里再删除吧,只留下两三本,减少心理压力,等你完完整整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看完了之后再换新书吧[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