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喜马拉雅上听了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梦》,从此便恋上了《红楼梦》,蒋勋遵从原著,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说红楼梦,而不是以政治和考证的视角,这大概是我喜欢的原因吧。去年年底想再一次重听的时候,不料喜马拉雅需要付费了,至此,我一剁手购买了《蒋勋说红楼梦》一整套,共八册,恰好遇到当当打五折,节省了好些费用,是不是应了那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蒋勋说《红楼梦》是一本值得一辈子阅读的书,他自己反反复复看来二三十次,惭愧的是自己才完完整整的看完一遍,读完《蒋勋说红楼梦》,我也恋上红楼,且不可自拔,我想他将会是陪伴我一生的书,空余时间读上一段,看着书中300多个人物,像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读红楼梦,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人的悲悯与同情,在300多个人物中,每个人各自背负着自己的宿命。曹雪芹不带任何批判性的描述着每个人个体,他既可以描画林黛玉、薛宝钗等大家闺秀的高雅的贵族气质,也可以刻画刘姥姥的乡土气息,可以描绘宝玉对女子的疼惜爱护,也可以将薛蟠、贾瑞陷入情欲世界的不可自拔表现的淋漓尽致……将300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示在你面前,不同的生命形态,不同的家庭背景,引领你感受芸芸众生中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残酷的,美好的。更可贵的是,在曹雪芹的世界里,对这些人物的刻画没有好坏之分,更多的是一种包容与理解,对于薛蟠这个有点地痞恶霸的角色,曹雪芹并没有觉得他有多坏,只是被母亲宠坏了的缺乏明辨是非,难分对与错的孩子,这样的个性完全是由家庭教育、社会背景造成的,即使发生命案也都有家里为他收拾烂摊子,他压根不懂这是犯法,还是逍遥的活着,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不能单纯的评论一个好与坏,而是应该深入剖析为什么他会这样,是什么导致他做出此行为,这样你就会对人性丑陋一面理解,甚至还会同情。
人生是一场修行,看红楼梦,你都能看到每个生命体都在修行,妙玉在修行,然而她那不可一世的孤僻,高傲,孤芳自赏,对人的那种淋漓尽致的分别相到底是不是在修行,对刘姥姥的嗤之以鼻,贾母她都看不起,觉得只有薛黛才配得起她的品味,她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是生命的一种因果。而反观宝玉,我觉得他真的是一尊活菩萨,有真正的慈悲,很多人都觉得他很滥情,我并不这么觉得,我觉得他是最体谅、体贴、温暖别人的,没有那么世俗的阶级观,对人只有尊重和平等,对每个生命形态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都没有不喜欢,没有恨,只有欣赏和赞美。怡红院真的是一个最温暖、安慰人的地方,里面没有法律,没有道德,有的全都是情感,所有受了委屈的人都可以到这个地方得到安慰。平儿、鸳鸯等那些丫头,在受到委屈的时候,都是在怡红院得到温暖。佣人做的那些事宝玉自己亲手为她们做,真的让我感动,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繁花似锦转头空,红楼梦中一直在告诉我们奢华过后就是凄凉,曹雪芹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从极度的繁华到被抄家后的凄惨,曹雪芹在每一章节中都有一种刻意的对比,贾敬热闹无比的寿宴对比秦可卿生病的凄凉,妙玉的高雅、洁癖对比刘姥姥的“俗和脏”,王熙凤的热闹生日对比宝玉祭奠金钏儿的冷清......一切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就像老子所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我想曹雪芹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大家有所体会,通过最热闹的生命和最冷清的生命,让我们去感受,去领悟生命的真谛,也让你能够珍惜当下所有。
蒋勋说,他是把《红楼梦》当成佛经来的,里面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通过蒋勋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也从此恋上红楼,很多人会觉得,《红楼梦》是一本从描写繁华到幻灭的书,而蒋勋老师不那么认为,他说,《红楼梦》最想表达的是:活出你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让这个生命发光发热。我能够深深体会到这点,就拿香菱来说吧,她的生命是最可悲的,但是她还能够为自己悲苦的生活找到自己生命的乐趣,在大观园里和黛玉湘云学习写诗,让自己的生命活出色彩,让卑微的生命发出光芒。
《红楼梦》是一本可以从青春读到老年,伴你一生的书,让你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