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的晚秋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晚秋的日子里,小风飕飕地刮,马踏湖醒得比日头还早。

苇子地那边,正是最好看的光景。芦花开了,白花花一片,看不到边儿,风一吹就飘起毛绒沫子,在日头底下银闪闪的。野鸭子在苇丛里扎堆,扑棱棱地在水面上划出长道子。偶尔能看见巴掌大的鲫鱼跃出水面,鳞片在阳光下一闪,"啪嗒"一声又落回去,惊得水蚊子四处躲闪。

湖心里,渔家娘子的小船悠悠地荡。她手腕一抖,渔网"哗啦"一声张开,像个圆圆的月亮罩向水面。"今年湖水清亮,鱼也肥实。"她一边收网一边笑,"昨儿个刚往电商站发了二百斤鲫鱼,都是城里饭店预订的。"

南边的荷田里,踩藕的汉子们正忙得热闹。老李卷起裤腿,慢慢挪进齐膝深的水里,两只脚在淤泥里细细地探。"得用脚底板摸准藕枝的走向,"他一边示范一边说,"感觉顺了,再用脚趾头轻轻一挑。"说着,他弯腰从水里捞起一截白生生的鲜藕,"这片藕田是农科站新培育的品种,脆生得很,超市都抢着要。"

岸上的玉米地里,收割机"轰隆隆"地来回穿梭。新媳妇春燕开着三轮车跟在后面,车斗里很快堆起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咱这玉米是绿色种植,不上化肥。"她抓起两个玉米棒子相互一搓,饱满的籽粒"哗啦啦"落进筐里,"合作社统一包装,直接发往南方市场。"

刚收完玉米的地块上,播种机已经开始忙碌。老把式们跟在机器后面,仔细查看着麦种的深浅。"现在播种讲究科学,墒情、密度都有说头。"技术员小张蹲在地头,手里捧着土壤速测仪,"咱这'济麦'品种,明年准又是个丰收年。"

最热闹的要数北滩的鸭棚。成千上万只白鸭在湖面上扑腾,放鸭的老汉站在船头,长篙轻点,鸭群便听话地变换队形。"这些鸭子吃着湖里的螺蛳长大,肉质格外鲜。"老汉乐呵呵地数着,"明天食品厂的车就来收,都是做烤鸭的上好材料。"

日头爬过柳树梢,村头的特产集市正是红火。一拨拨游客围着摊位,争相购买刚出水的湖鲜。"这菱角米给我称二斤!""野鸭蛋还有没有?""新鲜藕带多来几把!"妇女主任王大姐一边麻利地过秤,一边笑着介绍:"都是今早现采现捞的,您看这藕带还带着水珠呢!"

几个从省城来的游客,迫不及待地尝起了刚买的煮菱角。"真糯!比超市买的好吃多了!"一位戴眼镜的游客连连称赞,"我们要带些回去送人。"另一边,年轻的村支书正领着电商团队现场直播:"老铁们看,这就是咱马踏湖的丰收市集!所有特产都可以网上下单,真空包装,全国包邮......"

晚霞染红湖面时,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陆续收工。雪白的芦花在夕阳里泛着金光,成群的野鸭飞回苇丛歇息。集市渐渐散去,村民们一边清点着今天的收入,一边商量着明天的活计。

"如今咱这土特产都成香饽饽了。"老宋头数着手里的钞票,脸上笑开了花,"游客就认这个新鲜劲儿。"

马踏湖的晚秋,不单是芦花飞雪、水波如篆的景致,更是浸透着汗水与欢笑的丰收图。在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新一代的庄户人家用勤劳和智慧,让家乡的物产走出湖区,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品文/高平 腌鸭蛋,方法大体就这么三类:盐水里腌制、黄泥腌制,还有五香蛋的腌法。各种腌法不是放置在玻璃罐内,...
    pixiu小品文阅读 5,150评论 4 8
  • 很多人游过马踏湖,但大都漏游了它最为迷人的奇特景观——马踏湖的芦荷荡。它以迷宫般的水道、四季变幻的景致和深...
    底石阅读 2,415评论 1 5
  • 因为这一年来经常被吐槽做饭难吃,自己很是汗颜,却又不能不做,工作日下班早了一有时间,或者周末时候,都要自己动手做饭...
    _浅墨_阅读 6,025评论 1 7
  • 开场白 诸位简友,有缘相聚;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简书诗词大会第三十五期开场了,有钱的打个赏,无钱的捧个场,喜欢...
    陈良心阅读 12,719评论 70 188
  • 我的第二本散文集《人在他乡》即将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届时亚马逊,孔夫子旧书网,扒书网,旧书网,布衣书局,...
    林建明阅读 2,948评论 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