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请直说,别问“在吗?”

在微信上,我们时常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找人帮忙之前特别喜欢问——“在吗”、“你后天有空吗”;

还有一种人,加好友的时候从来不注明身份,也不说明来意。

这种行为导致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一些让人心塞塞的对话——

(本文所有截图均来自语言学午餐小编私人聊天记录,未经允许请勿使用)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相信很多人都像小编一样,时常被这样的行为困扰,久而久之,对这些人深恶痛绝:讲话能能痛快点!不要磨磨唧唧的!

如今的网络互动,其实本质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对话行为,所以,它们也都属于语用学的研究和解释范围之内。小编今天就来用语用学的理论聊聊,为什么这些微信恶习那么让人反感。

∆ 注意:少男少女们暧昧的“在吗”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毫无信息量的“在吗”——合作原则

且不说“在吗”背后的含义,但就最基本的交际原则而言,“在吗”是一个对提供信息量毫无帮助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语用学最著名的理论,就是格莱斯在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合作原则 (Principles of Coorperation):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会遵循一些原则,以配合完成交际任务。

总之这个原则告诉我们——

合作原则中,有一条“量的准则 (The Maxim of Quantity)”,其中规定,对话双方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即不多给信息,也不少给信息。

然而,“在吗”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并没有给回答方任何有用的信息,即为什么需要知道对方在不在。

“在吗”的回答方,其实也提供不了任何信息,因为没有回复,那就是表明“不在”,而回复本身就带有“我在”的信息。

一定要这样说话你才开心吗?

比“在吗”稍微好一点的问法是:“你现在/明天/下周有空吗”。因为这种问法涉及了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带有更多的信息量,暗示“我现在/明天/下周找你有事”。这样,对方无论回复“有空”还是“没空”,也都带有更多信息量。

而最满足合作原则的做法是,先说清楚有什么事,最后问——“请问你(那时)有空吗”;即提供满足交际所需的所有信息量,再提出问题。

“在吗”本身,不提供任何交际所需的信息量,又获取不了任何信息量。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这种问题只对提问者有好处,因为对方必须先回复,才能获得对话继续下去所必须的信息。

我们接下来就要说说,为什么“在吗”时常会令人反感。

谈话双方需要认识平衡——预设的共知性

上一段里我们知道,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否定了“在吗”的交际作用。而语用预设告诉我们,“在吗”把对话双方放在了一个不平等的位置。

处于劣势的一方,自然就会感觉到反感。

语用预设,是对说话双方知识状态的一种假设。比如妈妈问孩子“写完作业没有”,就建立在双方都知道有作业可写的预设上,这也反应了语用预设最重要的特性——共知性

当一个人在微信上问“在吗”,是因为自己本身有“我找你有某件事”的预设。而对接下来的谈话,信息的接收方显然也会有自己的预设,那就是“对方需要知道我在不在”、以及“对方找我有事”。

但是,双方的预设区别在于,一方知道具体是什么事情,另一方却不知道。这样,双方的预设就没有共知性,或者说是不平衡的。这里必须有一段对话,使双方预设达到一致——也就是一方说明到底为什么需要知道另一方在不在——谈话才能继续下去。

“在吗”就是逼着对方问“咋了”...那为什么不先说清楚呢?

同理,当接收到一个陌生的好友请求,一个人的认识自然会是:这个人因为某些原因想认识我/拥有我的联系方式。与此同时,因为对方并没有给出自己的介绍或加好友的理由,双方的预设也就不会平衡。自然,信息较少的一方对进一步的对话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

对方希望免受干扰——被忽视的消极面子需求

除了预设的共知性之外,面子理论也能进一步解释“在吗”带来的负面情绪。

“面子”这个概念,对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其实,世界学术界对语用与面子的关系也一直有所研究。面子的学术定义,是“社会交往中人们...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个人形象” (Goffman, 1967: 5; Brown & Levinson, 1987: 61)。

Brown & Levinson (1987) 将面子区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指的是希望被他人接纳、认可的愿望;

消极面子,指的是希望免受他人负面干扰的愿望。

在对话中,说话人应采取相关的礼貌策略,以减少对他人积极或消极面子的威胁。然而,人们总是注意到他人对积极面子的需求,但是似乎对消极面子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

很多人会忽视,“在吗”这个许多人常用的开场白,其实侵犯了许多人的消极面子需求。这个问题,会让人觉得即将受到某种干扰。

根据经验,“在吗”往往跟随着会让人受到打扰的事情。

如果不提前说清楚,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就会被严重冒犯。

而干扰之所以是干扰,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是未知的。当一个人直接告诉对方自己有什么事情需要打扰对方时,干扰性也就没那么强烈了。

下面小编示范让双方都很愉快的、请求帮助的对话——

有事直说,对方通常不会害怕被打扰。

让对方确定交流策略——亮明身份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为什么加好友也应该注明身份和来意呢?这就涉及到社会语言学里“身份” (Identity)的概念。

在社会语言学中,身份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身份所涉及的性别、年龄、种族、社会阶层等等,都会带来交流时语境的改变。

而在互动社会语言学的观念中,语言和身份是相互影响的。不仅仅身份会影响语言的使用,语言也会影响一个人身份的构建。

对话的时候,如果没有任何语言传达身份信息,交流语境就会变得模糊。

比如,微信加好友不自我介绍,接收到好友申请的一方,面对的就是一个未知的身份、未知的语境,也就不知道应该使用怎样的交流策略。

遇到这样的情况,对话一方自然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同时,他们也可能把这种不适的感觉归因于“你没有说清楚”。下面就属于不合适的好友申请:

即便是一个群的,也不能不自我介绍就加好友——

直接丢一个名字过去,可是对方压根儿不知道这是谁——

下面,让小编用真实的模范好友申请,为大家示范一下正确做法:

如果是间接的朋友,请说清介绍人——

如果是有关系的陌生人,请说出和对方的关系在哪——

如果是因为有事加好友,请在自我介绍之后简单说明什么事——

如果是之前认识的人,也可以自我介绍,刷新印象——

这样的好友申请,对方才会怀着愉悦的心情点“接受”!

对话也有适者生存——语言顺应论与语用失误

这篇文章所探讨的:1) 有事先问“在不在”;2) 加好友不亮明身份来意的微信两大恶习,其实都属于语用失误的范畴。

语用失误,是指语言使用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而导致交际受到负面影响的失误。也就是不会说话,冒犯了别人。

在上述的情况下,沉默、不提供信息,也是一种语用失误。

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比利时语言学家Jef Verschueren引用生物学里“适应”(Adaption)的概念,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他认为,语言使用者应该根据对话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

小编刚才说过,对身份的把握、对预设的分享,都是对话双方基本的心理需求。此时,如果为了一些自私的原因,比如怕对方拒绝提供帮助、怕对方拒绝好友申请、想要保持神秘感等等,不顺应对方的心理需求,就没有做到动态调整语言,也就不能适应对话。

简单来说,你不好好说话,人家就会懒得理你,或者不情不愿地敷衍你...

生物需要适应环境,

语言也需要适应语境。

除此之外,和生物适应自然界一样,语言顺应也要越快越好。因为信息的补充需要及时性。在网络对话的时代,这一点也尤为重要。

这也就是说,加好友的时候就进行第一次自我介绍,绝对比加好友之后再进行第一次自我介绍好得多。

小编提倡:对话请合理遵循各种语用原则

英国语言哲学家Austin (1962)曽说过,语言不仅可以用来说事情,还可以用来做事情。

因为一时便利或者一时只考虑了自己,而发出失误的语言信号,最终还是不利于自己的印象管理和关系管理。我们都应该学会,利用合理的语言行为,在印象和关系管理中占据主动权。

那么,让我们来脑补一下“在吗”之后,满足上述语用原则的实际对话——

甲发了一条:在吗

乙看了之后心想: (

你需要知道我在不在,为什么呢)

……(没有回复)

乙又想: (

如果你找我有事,能直接说是什么事吗,知道是什么事情了,我才知道自己在不在)

……(仍然没有回复)

乙终于回复了: (很不情愿地)在,怎么啦?

乙心想:(

不知道又要被什么事情打扰了)

甲:我有个事儿请你帮忙。你能帮我看看……

更有甚者,实际对话会变成这样——

甲发了一条:在吗?

乙回复:嗯嗯

乙的内心真实想法:(

我不在!我不在!我不在!)

从以上对话,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哪怕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一句“在吗” 只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如果有人这么对你,屡次不改,小编推荐的策略是—置之不理,直到对方说明来意为止。这也是符合语用原则的做法:既然对方的话轮还没有结束,就没有轮到自己说话!

具体操作如下——

其实,如果一个人开门见山地说,“我有事儿请你帮忙”,并说清楚是什么事情,许多语用原则就不会被违背了。且不说对方会更加乐意帮忙,哪怕不乐意帮忙,也能降低潜在的负面影响。这才是合理的对话者。

更多好玩,尽在唔哩头条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029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3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7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14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1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3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5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79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