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遇到事情,不少人知道应该做什么,却不那样做。跟买了书,就天真的以为拥有了里面的知识一样。
本书中提到了三条少有人走的路。你看到过哪条路口却没有走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01.推迟满足感
人们习惯将事情按难易程度划分,先易后难。这样总会产生错觉,低估剩余工作的难度,在截止时间前期仓促完成。最后对粗糙的结果不满意,也对自己的松懈懊悔不已。
正确的做法是先难后易。就想建房子,地基非常耗时和重要。但是地基打牢了,这个房子才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签合约,做文案也是如此。先解决了最难的部分,剩下的就迎刃而解了。这样做既高效又高质。
02.给予≠爱
爱是克制。因为爱所以无私给予,也因为爱所以控制热情。
父母一味的给予,不仅让孩子习惯了得到很少付出,也会造成孩子不成熟的心理。真正的爱是适当的放手,让他们去经历风雨,成长成一棵独立的树,而不是一从菟丝花。
如今的妈宝们敢说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能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吗?父母盲目地给予导致了关系的畸形和孩子不健康的成长。爱他就请理性地爱,共同地成长。
树的姿态
03.如何处理冲突
产生冲突后,最不该做的是指责和视而不见。前者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自私的行为;后者采取“冷暴力”形式,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和漠不关心。
产生冲突不是一句“我不想说了”就能终止伤害的。最好的方法是先审视自己,要明白人无完人,带着宽容去面对他人。找出原因进行沟通,换位思考了解对方,才能看清冲突的根源,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我们总说"大道理谁不懂",却少有人这样做。正如我们知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却很少会在冲突之后进行沟通。最常做的是不过是背对别人,来一句“不想理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