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自己是个宅女,听起来应该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蹲在屋里看书写字吃吃外卖的样子。这也是我的自我认知。
但手机过段时间就会跳出来一个“内存不足”的提示,让我去筛选清理手机里的几千张照片。然后我就会尴尬地发现,这个宅女怎么天天在外面浪,还不停地拍拍拍,硬生生把128G的内存都快耗尽了。
大概“宅”只是我的人设,那些乱七八糟的户外照就是我的翻车证明。
其实我所谓的宅,更多的应该是心理上的宅。像《想见你》里的莫俊杰一样,拿掉助听器,屏蔽外界的声音,用自己的方式感受一切。我自私地希望我人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的过程中慢慢流逝,而不是在讨好各种规则和秩序的过程中无声消逝。
谈这些好像有点奢侈。但至少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做起来是没什么问题的。保持内心的安宁,控制自己的情绪,去人少的地方,说很少的话,见很少的人,拍很多的照片,吃很多好吃的(bushi)。
今天分享最近的一些随手拍,和碎碎念。
喜欢这样的林中小路,哪怕是公园里的小树林,蜿蜒小路延伸过去,也有深邃的感觉。银杏叶的黄是一种饱和度很高的颜色,肉眼看着很是惊艳,手机却拍不出效果。
这张逆光拍我编辑过,原图黑乎乎的。手残党和眼疲劳党,修图就是把亮度、对比度、饱和度全调成3,这是我认知范围内让照片变成接近自己肉眼所见效果的最快方法了。
也是一张秋意浓。
这种不知道好在哪里但就觉得很舒服很高级很人工美的线条,总是能戳中我。上面再有一个鸟窝,就有种人与自然、现代与原始、静态与动态碰撞的艺术感。
冬天的太阳真是冷冽啊,明明大太阳高高挂,阳光洒在水面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拍照位置一样,角度不一样,这张看起来远了许多,有种苍茫感。
这是晚上去周山森林公园散步拍的原图。同事说周山是陵墓,晚上少去,但是周山真的是一个躲避城市喧嚣的好地方,根本无法抗拒好嘛。
就进了门往上走了一段路,转过一个弯,夕阳西下的美景就在眼前,一瞬间浑身都酥酥的,脚下有些虚浮。
可是什么都拍不出来,调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又很不自然。为自己拙劣的技术落泪。
还是这个地方,还是欲哭无泪的原图。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就是当时的感觉留在了心底,未来的某天还会为之感动。
这是上一张照片中的那个塔,走近了就是这个样子,跟画上去的一样。
这张的素描感觉更强,有炭笔勾勒后手指轻轻擦拭过的效果。
这是在亭子里拍的,像大荧幕一样,配上台词就是个电影空镜。
亭子里有张石灰桌,手机垂直放在桌上拍,像湖泊连着远山,天高地阔,山河有声。
周山晚上有很多锻炼的人,有人带着娃遛弯,是热闹的人间烟火;有人戴着耳机跑步,是自律的身心修行。还有人蹲在路边,拍一个独自美丽的灯。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等疫情过去,等兜里有钱,再去看祖国大好河山。
我是洛小宅,一个爱读书的宅女,偶尔写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