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再谈这个问题可能为时已晚,但是我酝酿这篇文章也有一段时间了。
自从蔡徐坤当选上NBA形象大使之后,他打篮球表演的视频就在网络上病毒式的传播,从抖音快手到知乎微博,几乎无处不在。
原因不外乎二:认为其侮辱了自己所喜好的东西;或者单纯为了黑而黑,为了热度而黑。
对于后者,“蔡徐坤”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工具,一种他们用来换去流量的工具,因此出现了一些毫无下限的恶搞,从被胖揍到最后甚至有了掉头的场面,不免令人胆寒。
在如今这个时代,娱乐似乎成了必需品,所以有了以娱乐视频谋生的人群。
绝非说这一点有什么不正确的,这是当今时代的选择,但是我们应该警醒到一点:娱乐绝不应该是如今这个样子。
过去的人们看戏子表演,听歌妓唱歌,这是娱乐,无伤大雅甚至本身是一种雅;而如今,取悦人们的已经从这些东西开始转向了社会热点。
不得不说这是信息时代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这样一件事能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全部仰仗于互联网,如《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搜索信息,如今却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从本来毫无用处对于特殊群体有着一定吸引力一段视频,被无限放大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似乎自己身边一切都成了娱乐的附属品,没有了对于娱乐的了解就没有了谈资。
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吴亦凡的大碗宽面,在视频中蹩脚的rap即兴表演和现场表演的大幅度电音混响让他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热点。
而这种涉及音频的媒体在某二次元群体中倍受关照,这一段音频被冠以“充了电”的名号,在大量鬼畜视频中被使用。
这两件事情的相似性可见一斑,都是因为在某方面的缺陷却没有因为缺陷而受到应有的斥责,于是出现了第一批讥讽他们的人,随后出现了千千万同样的人。
再次感谢互联网,塑造了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因为信息是这样的繁多纷乱,一个热点才不会被持续的传播下去。在蔡徐坤视频出现后,曾经的电鳗吴亦凡收到了大量的道歉信息,无论是出与娱乐还是真心,新热点的出现往往会青出于蓝。
从如今看来,只要能取悦于民,似乎全都成了理所应当的好作品。吴亦凡出了新歌,延续了大碗宽面的热点;蔡徐坤发了律师函,让人们回忆起了某位主播。
真正应该被民众所获得的信息在大量的娱乐中被埋没,还是得感谢某些精明的商人。他们抓住了群众,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的同时盆满钵体。
这篇文章的本意不是站在上帝视角看人类社会,自己身处其中,自己同样看了形形色色的这一类视频。
我想要说的是,娱乐是必需品,但绝对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与让整个民族都知道蔡徐坤相比,让整个民族都读一首诗是否有意义的多?
娱乐至死的现象,似乎全部源自于人类自身的劣根性,懒惰又不思进取,不用思考的娱乐就成为了大众所追求的。
这就是为什么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对于事物更深层的理解与认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令人感到气馁的是,一切努力都收效甚微。
努力本身就是一个反人类的过程,人生想来也是一个努力与收获比值奇低的过程,谁还愿意去谈灵魂的事?
娱乐至死的本质,是生活的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