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审计厅发布《关于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该报告中的“特大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情况”部分反映了近百亿灾后重建资金出现不同程度问题,该项审计重点审计了44个极重受灾县,存在灾后资金恢复重建资金使用不合规、项目工程质量不达标、非受灾项目违规获取重建资金等问题,引发广大群众热议。
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发生特大暴雨灾害,严重的洪涝灾害还历历在目,受灾后的河南满目疮痍,150余个市县收到影响,上千万人民群众受灾,全国人民都关注着这场无情的天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百姓们心中的大事要事,受灾群众们心心念念的家园是否恢复如初全部都系在了重建工作的完成效果上。
救命钱不容差池,百姓心不可辜负。习总书记在防汛抗洪工作中曾强调“让人民群众感到有依靠”,“依靠”是什么?不光是救灾时的“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同样也是灾后重建工作的全力以赴、落实落效。灾后重建资金是国家和政府专项划拨的资金,专款专用,旨在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给予他们重新振作的信心。换言之,这项资金可以说是老百姓的救命钱,用好钱就是对百姓负责。但《报告》揭示的不同问题,共同反映的是资金没有得到有效使用,这不仅伤害了受灾群众的权益、损害了公共利益,更使群众对灾后重建工作产生质疑、社会信任遭到破坏,影响恶劣。
政府公信要筑牢,贪污腐败需明察。在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有关灾后重建会议中,河南省政府强调“要把抓好灾后重建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高标准严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人民交上一份优秀答卷”。但在近2年后的当下,《报告》披露的问题是否会影响政府公信力,在反腐倡廉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刻,这些问题资金是否和贪污腐败有关,又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反腐工作的成果、动摇百姓对反腐行动的信心?这些都是需要仔细调查、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国家的钱、老百姓的钱,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关键的是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安全高效,发挥最大效益。对于发现的问题绝不姑息,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积极整改纠错误,解决问题振人心。该项内容的审计方式主要是事后审计,事后审计能够审查全面的经济活动,对于研究问题、纠正错弊、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和改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报告披露问题引起热切关注后,河南省审计厅回应称将于11月底前公开整改报告,大家都期待着能从这份报告中看到解决问题的措施、看到积极整改的成效,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重振信心。
不久前,特大暴雨袭击京津冀地区,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习总书记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灾后重建工作刻不容缓。眼下,报告暴露出的问题不仅是对河南的一次警示,也警醒着其他有关地区要对灾后重建资金更加严格地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保障民生福祉,真正做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