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一次课间交流时(职场空档,最近一年都在学习),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在瑞士旅行时遇到的一幕,一位中国学者在瑞士的街道上漫步时,遇到一位瑞士老奶奶,她手拿着菜篮子,满头银发,看起来七十多岁的样子。她转向这位中国学者说:“我认识你,我看过你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这位中国学者非常震惊地把老奶奶从头到脚地看一了遍,很敬重地说:“谢谢!很荣幸认识您!”。后来老师就去和老奶奶攀谈,得知她已经退休十几年了,闲暇时间比较多,会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论文。
或许你会想,就这么一个偶然事件,碰遇到一个求知欲特别强的老奶奶,能说明什么呢?其实,我也并不想说明什么。但如果你知道瑞士人拿了多少诺贝尔奖,瑞士为什么是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你就明白,这是因为瑞士人普遍都是高知,每个人都有自己探索的方向。他们知道自己追求什么。
如今,我们似乎进入到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的信息几乎把我们包围了。 朋友圈、社交群、公众号、内容平台、直播平台等等,把我们的碎片时间瓜分殆尽。便捷又智能的手机好像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藏着神秘又未知的世界,还有我们自己的“隐秘的内心”。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眼睛每天看了那么多,看了那么久,但最终,我们内心是在看什么呢?
我们是否可以把手机放下一个小时,去看一篇论文呢?对大多数人而言,可能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除了论文的内容艰涩枯燥以外,我们可能很难专注一件需要思考的事情了。另外,我们可能并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看论文,这简直就是要把活色生香的小生活整成压抑的老学究啊!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要看什么样的论文。确实,与一篇论文比起来,健美达人的腹肌、热点事件的围观、离奇伦理的窥视更让我们有兴致。
然而,别忘了。我们是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的?或者父母当年对我们的期许是什么?我们当年是不是也有梦想,想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如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期许一样,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然而,不知道有多少家长一直刷手机,但要求孩子安心学习、名列前茅。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无耐又失望地关起心门,把曾经亲爱过的爸妈搁置到了心灵禁区。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只是一篇论文这点小事,很难一下子说得透彻。但是深挖起来,可能一本书都讲不完。因为这背后涉及到人的自我认识、价值观以及家庭观。要先把自己弄明白,才能谈家庭的经营,才能讲事业何为。即所谓的“修身,齐家,冶国,平天下”。
然而,把自己弄明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权当发一种不同的声音,提醒大家对自我有一种思考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双城记》狄更斯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