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兴成长学习,给我提供了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 说实话,已经年过50的我很难在提起在进修学习和提高业务学习的兴趣,本想以当和尚撞钟的态度来参加学习,但通过三节课的学习,我改变了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我的眼界,原来我的教学还可以这样,信息技术的大发展,提高了我们教师教学方法和方式的转变。
我所参加的学习项目是兴成长1班的“互联网教育与课程改革”,1999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眼间20年过去了,课改于乡村学校而言,依然是任重道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教”与“学”是什么关系?老师“会教”学生就“学会”了么?教材倒底是用来“教”还是用来“学”的呢?我们来衡量一所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好坏还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的。即使我们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我们又该从何着手,怎么实行呢?虽然以往我们课改难度很大,问题很多,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课程的变革提供了充分条件,通过互联网我们的很多问题将有机会被解决,课改也变得更加可能。
第一讲通过邱华国校长的解读,我们了解了“未来学校”和“未来的教育学习”是什么样的,未来学校外延扩大,概念泛化,将被称为“学习中心”。“学习中心”将不受时间、空间、机构的限制,时时处处提供教育资源,围绕知识展开的教育重点,将转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活动也将围绕学生展开。尽管教育改革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历程,但是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以及众多一线学校的探索与实践,让我们对未来学校的教育模式不再觉得遥不可及,反而有信心加入到课改之中,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学校教育。
第二讲凉水井中学的张森林主任带着他的三位“小老师”用精彩的讲解,带我们走进了凉“水”深“井”的课改,他们的“生生互助”机制、“小老师”制、自主管理机制和“传承”机制,真正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而这美丽风景的背后是老师们对孩子的支撑与衬托。
第三讲罗京宁书记则是更多的用一段段视频实例诠释着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在一个个体验式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的爱的教育。
各位导师用自己的成功案例与学校实践经验,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野、新的思路,然而课程应该如何去改是我们学习之后面临的首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始终不要忘记课改的目标,明确教育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常说“一切是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课改,要学会科学论证,切不可急躁与冒进,我们要立足本校实际,找出适合学校的优秀经验进行吸收改革学习。课程的改革是为了学生而改,绝不是为了改而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