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与友交流时她提到《萧红》这部电影。关于萧红的电影,除了霍建起导演、宋佳主演的《萧红》,还有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这两部电影我应该都曾看过,但奇怪现在回想起来记住的片段不多,只记得当时看完《黄金时代》后也对萧红进行过“百度”的。
这两天有时间,把这两部电影重新找出来看了一遍,感觉《萧红》比《黄金时代》拍得好。我对萧红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萧红死时说:“我将与长天碧水共处,留得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的一生,真的可以用命运多舛来总结,对于一个如此有才情的柔弱女子遭受如此多的变故与打击,饱经风霜与凄苦,最后英年早逝,真的是很令人扼腕唏嘘和不禁心生怜悯。
但是,除了扼腕唏嘘和心生怜悯,我却更多地想起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萧红的悲剧,一方面固然是时代悲剧,是多次的遇人不淑,但是另一方面也的确是性情悲剧,就是整个来说,萧红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倔强的小孩子性格,跟整个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正如电影中所讲述的那个萧红,倔强、执拗、软弱、神经质、受到疾病困扰、对养育孩子没有责任感,一生经历传奇,结局令人扼腕。这是一个有生活气息的、年轻的、不谙世事的萧红,一个让很多人猜不透的女人。
她向往爱情,可是又轻率的对待,她向往自由却不能独立的生活,勇敢却不够坚决,终究沦落感情的奴隶,才华不容小觑,感情却难以圆满。她特立独行、离经背道,却又缺乏足够的能力与能量去对抗命运的残忍。她远远低估了生活本来的残酷性。
如此,注定了萧红的一生都是艰难孤独的。
她的短暂一生的颠沛流离、艰难困苦、疾病缠身、英年早逝,不敢说咎由自取,但真的也是怨不了别人太多。
生活,其实更多的是应该选择适应、妥协、圆融、冷静、隐忍、谋定而后动,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性而为、冲动鲁莽、意气用事。否则,你会死得很惨。
从古到今,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自身经历都密不可分,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在潜移默化中产生的,萧红女性意识的形成亦是如此。那如果时代背景和家庭环境我们不可比可选择,那就要自己不断的感悟和修炼了。你不修正自己,不做出改变,使自己不断强大,环境与现实就会把你所谓的梦想无情的碾碎。更可怕的是,到你死了,其实也无权感叹命运的不公,因为这首先是你对命运的不尊重。
总之,我相当不赞同萧红的“三观”选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