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的第一周,我看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的时候,会想起⼀个笑话:⼀个⼈在⾼速路上打电话并⼤喊,⼤家都疯了,他们都在逆⾏。这个原本很有意思的笑话,细想却有⼀点可怕的意味,如果⼀个⼈从⼩就被教育⾏⾛⽅向就是如此与其他所有⼈相反呢?这还是⼀个笑话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讲述的就是这样⼀个令⼈难以置信的事件,是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前半⽣的真实经历。她与兄弟姐姐⽗母⼀起⽣活在爱达荷州的⼭区,在17岁之前从未上过学,每天与哥哥⽗亲⼀起拆解废料,帮母亲调制精油,每天囤积⾷品⽣活资料以防末⽇来临,并且按照⽗母所灌输的⽣活⽅式、意识形态⽣活下去,她的⽗母想法是如此惊⼈⽽残酷,灾难是上帝的旨意,有病受伤不需要看医⽣,即使是严重的烧伤也可以⽤顺势疗法治疗;⼥⼈就该待在厨房⾥,⽽哥哥肖恩以爱之名,施加的残酷与虐待则更可怕,⼥⼈穿裙⼦与男⼈交谈就是“妓⼥”,⽽塔拉则⿇⽊地承受,不断被洗脑,继⽽欺骗⾃⼰来让⾃⼰好过⼀点。应该说⽗亲、母亲和哥哥肖恩⼀起塑造了塔拉,他们⼀起⽤家庭的名义、爱的名义束缚着、欺骗着、压迫着塔拉以及其他家⼈,任何⼈想要反抗都是对家庭的背叛。这是⼀股强⼤到可怕的⼒量,偏见、亲情,与家庭环境结合在⼀起的关系是如此牢不可破,让⼈⽆法挣脱,塔拉的姐姐奥黛丽就是如此,她的良知与常识⼀度清醒,她想要去与塔拉⼀起对抗肖恩,可是当她深陷在那种狂热与偏执中时,背叛妹妹融⼊其中才是⼀个更容易的选择。
塔拉的家庭很值得玩味,七个孩⼦,三个离开⼤⼭,四个留在那⾥,离开的都获得了博⼠学位,⽽留下的连⾼中⽂凭都没有,这是泾渭分明的家庭,⼈们的选择与⾃⼰的家庭、⽣活环境息息相关,但是选择往往是完全不同的⽅向,塔拉的母亲讨厌家中漂亮的⾐服、繁复的花边束缚了⾃⼰的天性,于是她投向了完全相反的那⼀⾯。家⾥全是脏乱的环境腐败的味道。⽽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们也分别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完全或没有,⼈的⼼灵总是容易⾛向极端,⾯对我们痛恨的,除了完全的背离,或者服从,没有中间地带可以选择。
塔拉的经历确实⾮常有警⽰作⽤,尽管她所经历的⾮常可怕甚⾄令⼈胆寒,但可能在每个⼈的家庭中,这种愤怒、狂躁、偏执、被害妄想种.种情绪都在产⽣,并且不动声⾊地传达给孩⼦们,只不过不易察觉,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感知的只有爱,⽽⽆视背后的控制、影响,即使远离了家庭与⽗母,威⼒依然存在,因为这些认知与想法、对世界的看法与观点,是和整个世界观绑定在⼀起的,这蒙蔽了⼈们的双眼,让⼈⽆法看到思想的偏差究竟有多⼤。从塔拉?韦斯特弗⾝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带给⼀个⼈的改变,教育使⼈眼界开阔,思维拓展,看到更多的真相,⽽不是⾃⼰内⼼坚执相信的;教育使⼈放下傲慢,懂得谦逊;教育使⼈理解他⼈,也原谅了⾃我。教育就像带领你爬向⼀座⼭,只有到达⼭顶,才能看清这个世界。
看完这本书,觉得教育与学习确实塑造了塔拉,但是更令⼈敬佩的还是她本⼈,她对于⾃⾝的体察,她内⼼深处的⾃省与坚毅。受教育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权利,但是不是每⼀个⼈都可以从中学会独⽴思考。⽽看到⾃⼰的原⽣家庭,乃⾄看到⾃⼰,是最难的事情,⽽这些作者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做到了。她甚⾄还改变了⾃⼰,她做到了很多⼈⼀辈⼦都难以企及的事情。这是要⽐获取再多世俗的荣誉更加荣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