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
今天的题目取自张三丰的《自题无根树词》:“要知端的通玄路,细玩无根树下花”。《无根树》是张三丰道长当之无愧的杰作代表,他采用歌词的题材、通俗的文字把玄奥的修真理论化为脍炙人口的曲词。《无根树》共24首,包含了张三丰的全部修真理论和方法。我看了一下《无根树》的全文,感觉真是大音希声,虽然像打油诗那样的篇幅和节律,但是在内容上哲理颇深。下面放一节选。
《无根树》(节选)张三丰
无根树,花正幽,贪恋红尘谁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荡去漂来不自由。
无边无岸难泊系,常在鱼龙险处游。
肯回首,是岸头,莫待风波坏了舟。
无根树,花正红,摘尽红花一树空。
空即色,色即空,识破真空在色中。
了了真空色相灭,法相长存不落空。
号圆通,称大雄,九祖超升上九重。
道教音乐具有敬神、乐神、娱人之功能,其音乐是出于对道教诸神的崇敬、对教义的崇信和对其教规的崇尚而产生的,多追求庄严、肃穆的风格。崂山道教的斋蘸科仪音乐具有完备的音乐形态与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在全真道教“十方韵”的基础上,受到东夷音乐、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戏曲等的多重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崂山韵”。
通过搜索,我也在网络上看了几个关于道教科仪音乐的小视频,视频上仪式的伴奏音乐是由民乐小乐队演奏,其中包括二胡、月琴、扬琴、小镲、木鱼等乐器,有的还配有电子琴。不过歌唱或者吟诵的部分实在很难让人听清内容,大多数仪式完成者是不记得全部唱词的,一般都在临近的桌子上摆放词本。查询文献资料共搜集到相关题目的硕士论文1篇、期刊11篇。
匡传英的硕士论文《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内容丰富翔实,比较具有文献价值。该文采取传统音乐视角,运用了历史学、民族音乐学个案调查方法,对崂山道教科仪音乐历史、艺术、文化等多方面进行探寻分析。首先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对崂山道教及其科仪音乐的孕育、发生、兴盛、衰落四个部分进行了梳理,阐明了崂山道教及其科仪音乐历史传承脉络和发展轨迹。其次对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的分类和崂山道教科仪音乐在仪式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再者对崂山道教科仪音乐中“崂山韵”的调式、旋律、节奏、节拍、词曲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最后就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生成的环境,对其展现出来的文化特点进行分析。该文研究角度多样、探寻内容广泛、研究深入详尽,为像我这样宗教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次极为全面的科普。
在所有宗教里面,我钟意道教多过其它教派。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生长并流传到现在的宗教是有他特定原因的。所谓“乱世菩提不问事,老君背剑救苍生”,这种追求济世救人为其宗旨并身体力行的教派在某种程度上是应该被崇敬的。以崂山道教为主要研究对象则是看重其“崂山韵”,崂山道教科仪音乐的多元性有赖于一种开放精神,将民间音乐、戏曲、宫廷音乐、佛教音乐,儒家唱颂等音乐元素统统融合在一起。但是说到底,历代崂山道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追求才是崂山道教音乐包含生机、延绵不绝的根本依托。
为什么写的时间越来越短还总在十一点半发文章,因为我就是死线狂魔本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