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假日我和爸妈他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一点上——回老家。老家就像一个纽带,连接着在外奔波的人儿,让大家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团聚。
当老家还是家的时候,外公外婆就喜欢坐在门口的竹椅上,特别是在我每周五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每个星期六放假回家。家对面是几块农田,隔农田相望的是一大片竹林,那时候,藏在茂密的竹林下是一条小路,一下雨便泥泞不堪。小路弯弯拐拐地绕出一家家农户,延伸到大马路上。从家门口看是望不到小路的尽头的,仅仅能看到竹林前面大概一百米的地方,所以每次我一回家走到拐弯处,看到坐在门口的外公外婆时,便也不管什么羞涩,扯着嗓子大喊一声:“外公外婆,我回家了。”话声一落,外公外婆便会走出来应一声:“要得。”两百米左右的距离,远得我看不见他们的表情,却近得能让我感受到他们满脸的笑意。
慢慢地,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下雨再也不会泥泞了,但幸好还有那个拐弯,幸好还有哪两个坐在竹椅上等着我的老人家。
中秋节三天假期,由于爸爸要上班,我们是第二天一起回去的,也提取告诉了外公外婆。由于早上起来买菜,又逢节假日打卡,回家时间便晚了。十一点左右,我们还在路上的时候,在车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我听到小姨打了电话来,心里十分好奇,要知道小姨的电话一般都是固定在晚上的,不过沉重的脑袋也没让我想太多。等爸爸车开到拐弯的时候,便和我们说到:“你们看,爸妈都不知道盼了多久了,在那坐着肯定一直在想这些孩子怎么还不回来。”我妈笑着回道:“对啊,明明和他们说了今天要回来的,结果你小姨打电话问他们时,他们还说晓得我们回来不哦。”我妈转述这个话时我仍然听出了外婆颇为抱怨的语气。之后我妈突然又笑着说自己老了是不是也这样。
我给这种行为下的定义便是:家里的老年人天天盼着等着,年轻人明明给了他们确定性却还忍不住怀疑这份安定。
细细想起来,爸爸妈妈也是不再年轻的了,在我慢慢长大时,他们总会像开玩笑一般在我面前说起他们老年的担忧,什么“我们只有你一个,之后老了没人养我们怎么办”,什么“我老了你给我熬再多的鸡汤我也是喝得了的”,诸如此类。
好多时候一回家心里都会有一种巴不得陪着他们天荒地老的感觉,哪也不去,可是就像是那么多的离别才编织了我们的思念,那么多的重逢才造就了这份感情的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