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的努力和回报,常常是不成正比的?
当然不是不劳而获,任何收获都需要投入,高回报背后的艰辛只是你没有看到。不见得最成功的人,就最勤奋最努力,而那些活得不如意的人,他们应付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未见得就比你小。
带来这些巨大差异的,不仅是努力,更是一次次选择。就像两块一模一样的雪球,从山顶上滚下来,因为轻轻磕了一下一个小石头,向不同的方向滚去。这样的小改变叠加起来,雪球落到山底的时候,会相差很远。人和雪球不一样,雪球是被动地滚,而人会主动选择。所以人生的差距比雪球的差距,大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过去,资源匮乏,出口目标很清晰,人生是一场场战斗;而在资源丰富的今天‘人生不再是战争,而是一次次的投资和选择。这些选择背后的差距,就是认知的差距。
经常还会看到这样的年轻人,也许你就是其中一个-他们家庭条件不错,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但是依然非常非常努力。他们挑工作的最大期待就是能学到东西,要不就是做点儿有意思的事,实在不行也要有一群好玩的人,钱倒还是其次。他们迫切希望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理解自己的可能性,不辜负自己的好青春。
但他们也会根沮丧地发现,即使尝试了网上说的各种努力方法,自己似乎好像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牛人"。即使每天进步1%,也没有像励志公式上说的那样一年增长37.8倍。年龄越大,他们好像距离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越远。他们与那些真正的高手的距离,到底是什么?
到底是什么东西决定了努力和回报的关系?
今天,大部分关于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和人生设计的理论,都源自于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的视角主要是葱个体出发,希望个人通过整合、学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追求一种内在的丰盛。
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竞争力、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却来自于社会学、经济学和商业,从这个视角来看,个体在其中只不过是一个"社会原子",个性化部分不多。更重要的是抓住趋势、利用规律、达到外在的社会成功。
两个角度都有自己的好处,但是如果你通过的角度希望达到社会的成功,这中间就缺一块拼图,你不得不承认:
发挥天赋、追随热情,你一定会很幸福,但未必能改变世界。
刻意练习1万小时,你会进入心流,持续突破。但未必能成为公认的高手。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
而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
聪明地勤奋,合理地利用趋势,是这个时代科学地改变命运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