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尋根溯源
(一)少皋曾孫台駘之後:台駘是少皋的曾孫,因治水有功,顓頊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國號黃。周初,為晉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二)伯益之後: 伯益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賜封。後裔有封於黃國。
(三)陸終之後:一.陸終長子樊的長子南陸公,食采江夏,賜姓為黃。二.陸終次子惠連受封於黃國,以國為氏。
(四)仲衍之後:陸終長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隱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岳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時高為車正,號曰仲衍,伊尹嘉其賢,以孫女妻之,是為開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賜姓黃。
二.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与此同时,黄姓已同胡、林、陈、郑、丘、何、曾等八族迁入闽(福建),成为后来入闽的"八大姓氏"之一。经过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不断迁徙和繁衍,黄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苏、福建、广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黄潜善,其九个儿子散处广东各地,以梅州居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开封,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宋元之际,黄氏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至海外。黄姓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蛋等少数民族。唐代以前黄氏已在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扎根。其中,为蛋民者,居于广州沙南;迁到广西黄洞者,叫黄洞蛮,大多为壮族;融入瑶族者,分布相当广泛,居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的许多县、乡,以广西居多,上海浦东也黄姓也很旺!
三.郡望堂號
(一)郡望
江陵郡:西漢舊族,為黃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江夏郡:興於漢之世,為黃香之族所建,今為全球黃姓郡望。
會稽郡:興於東漢之世,為黃昌之後所建,唐初已廢。
零陵郡:興於三國吳之世,為黃蓋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巴東郡:興於三國蜀之世,為黃權之後所建,唐初已廢。
西 郡:興於三國魏之世,為酒泉黃衍之後所建,西魏時廢。
晉安郡(南安郡):晉安郡興於西晉之世;南安郡興於唐之世,為黃元方之後所建,宋初已廢。
洛陽郡:興於南北朝東魏之世,為江夏分支,隋初已廢。
濮陽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東陽郡:興於唐之世,為黃苾之後所建,宋初已廢。
松陽郡(縉雲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第一世
昌意(黄帝之子,有熊氏子派) 娶蜀山氏,女昌仆、女昌枢,感瑶光贯日月之祥。生子:颛顼。
第二世
颛顼(昌意之子) 名连堤,于若水少昊裔孙女妻之,见玄鸟之堕卵而吞之。生子:大业。
第三世
大业(颛顼之子) 炎帝神农十二代孙也。生子:少典。
第四世
少典(大业之子) 传少典治水土。生子:女莘。
第五世
女莘(少典之子) 以豕龙女妻之。生子:大费。
第六世
大费(女莘之子) 禹平水土佐舜,以刘累女妻之。生子:卷。
第七世
卷公(大费之子) 娶杜韦氏女。生子:回。
第八世
回公(卷公之子) 娶姬女。生子:陆终。
第九世
陆终公(回公之子) 初于黄,妻汤氏。生子六:次南陆,受姓于黄氏。
第十世
南陆公(陆终公次子) 讳定,始封黄,食邑于黄,遂以黄为姓。妣李氏,生子三:嘉、台、袁(表)。
第十一世
嘉公(南陆公长子) 兄弟三人俱居湖广江夏县,故黄氏之郡以江夏名。妣袁氏,生子:奇。
台公(南陆公次子) 居湖广江夏县。
袁(表)公(南陆公幼子) 居湖广江夏县。
第十二世
奇公(嘉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最。
第十三世
最公(奇公之子) 妣刑氏。生子:舒。
第十四世
舒公(最公之子) 妣光氏。生子二:厚、原。
第十五世
厚公(舒公长子) 妣元氏。生子二:冕、哻。
原公(舒公幼子) 妣龚氏。
第十六世
冕公(厚公长子) 妣京氏。生子:凯。
哻公(厚公幼子) 妣官氏。
第十七世
凯公(冕公之子) 妣福氏。生子:函。
第十八世
函公(凯公之子) 妣戈氏。生子三:俞、氽、全。
第十九世
俞公(函公长子) 妣贞氏。生子:寿。
氽公(函公次子)
全公(函公幼子)
第二十世
寿公(俞公之子) 妣夏后氏兴罢,黄公爵公处之晏如。妣元氏,生子:所。
第廿一世
所公(寿公之子) 年十五,望水滨有物授图纯青赤色皆蝌蚪,公读之识天下水势,仍佐夏禹王治水,禹即位拜为水师,视诸小水未治者咸治之。妣纪氏,生子二:侠仙、作仙。
第廿二世
侠仙公(所公长子) 性喜音律,仲康时为乐正。妣姚氏,生子四:范、镕、模、型。
作仙公(所公幼子) 妣熊氏。
第廿三世
范公(侠仙公长子)
镕公(侠仙公次子)
模公(侠仙公三子) 隐居不仕,妣柏氏。生子二:要、覃。
型公(侠仙公幼子)
第廿四世
要公(模公长子) 学黄帝兵法能解其微,年三十游于外,仍与遗臣靡佐少康,讨寒浞斩之,少康即位,以靡为左相,公为右相。夫人胥氏,生子:刚中。
覃公(模公幼子) 妣林氏。
第廿五世
刚中公(要公之子) 妣钱氏。生子二:龙、麟。
第廿六世
龙公(刚中公长子) 讳隆,妣艾氏。生子二:邺、邲。
麟公(刚中公幼子) 妣弋氏。
第廿七世
邺公(龙公长子) 妣宋氏。
邲公(龙公幼子) 妣邢氏。生子:应
第廿八世
应公(邲公之子) 讳膺,妣纪氏。生子二:正、直。
第廿九世
正公(应公长子) 妣唐氏。生子:畅。
直公(应公幼子) 妣屠氏。
第三十世
畅公(正公之子) 妣古氏。生子:秉。
第三十一世
秉公(畅公之子) 妣凌氏。生子三:渊、深、潜。
第三十二世
渊公(秉公长子) 妣赵氏。生子五:绮、纲、绍、绵、续。
深公(秉公次子) 妣居氏。
潜公(秉公幼子) 妣林氏。
第三十三世
绮公(渊公长子) 妣周氏。生子六:颜、颙、顗、项、顾,幼缺其名。
纲公(渊公次子) 妣吕氏。
绍公(渊公三子) 妣岳氏。
绵公(渊公四子) 妣鄢氏。
续公(渊公五子) 妣郑氏。
第三十四世
颜公(绮公长子) 博学强识,具武文资,遇有莘之野与伊尹语,尹奇之,后尹授汤王之聘,大举伐桀,尹即荐公为己二,凡有所议谋划了然,汤稔其才,于登极后,遂置公于左右为计书臣。夫人棘氏。生子七:修、候、傥、條、倜、傅、俅。
颙公(渊公次子) 妣唐氏。
顗公(渊公三子) 妣应氏。
项公(渊公四子) 妣邢氏。
顾公(渊公五子) 妣胥氏。
第三十五世
修公(颜公长子) 以德显于世,太甲末年,召顾问合旨命为民牧,累官至宰相。夫人王氏。生子三:虑、虞、虔。
侯公(颜公次子) 妣苏氏。
偿公(颜公三子) 妣严氏。
條公(颜公四子) 妣曾氏。
倜公(颜公五子) 妣华氏。
傅公(颜公六子) 妣纪氏。
俅公(颜公幼子) 妣赖氏。
第三十六世
虑公(修公长子) 妣项氏。
虞公(修公次子) 妣郁氏。生子二:韻、韶。
虔公(修公幼子) 妣顾氏。
第三十七世
韻公(虞公长子) 妣王氏。
韶公(虞公幼子) 妣方氏。生子一:巨源。
第三十八世
巨源公(韶公之子) 守己不阿,太戊时掌纳言。恭人乐氏,生子:再兴。
第三十九世
再兴公(巨源公之子) 性坚而学重,纷靡之徒当其锷辄毙,时太戊崩,仲丁立,继父掌纳言。恭人郝氏,生子五:若湘、若洙、若泗、若淮、若汉。
第四十世
若湘公(再兴公长子) 官司农卿,妣纪氏,生子二。
若洙公(再兴公次子) 官为牧正,妣樊氏。生子六:范、策、潘、笃、节、簇。
若泗公(再兴公三子) 妣石氏。
若淮公(再兴公四子) 妣宋氏。
若汉公(再兴公五子) 妣田氏。
第四十一世
范公(若洙公长子) 妣梁氏。
策公(若洙公次子) 妣傅氏。
潘公(若洙公三子) 妣祁氏。生子三:立德、立功、立言。
笃公(若洙公四子) 妣王氏,生子一。
节公(若洙公五子) 妣赵氏,生子五
簇公(若洙公幼子) 妣席氏。
第四十二世
立德公(潘公长子) 妣官氏。
立功公(潘公次子) 妣伊氏,生子三。
立言公(潘公幼子) 为牧正,有功升田正,会祖壹迁耿,上书言事,后为纳言。恭人风氏。生子二:典、谟。
第四十三世
典公(立言公长子) 妣苏氏,生子二。
谟公(立言公幼子) 妣方氏。生子三:初盛、初平、初起。
第四十四世
初盛公(谟公长子) 达三才之学,为朝散官,祖辛崩,立祖丁,公有定策勋,超升纳言。夫人王氏,生子五:祯、祎、祉、禔、禧
初平公(谟公次子) 妣唐氏,生子一。
初起公(谟公幼子) 妣虞氏,生子三。
第四十五世
祯公(初盛公长子) 妣查氏,生子一:友恭。
祎公(初盛公次子) 祖丁时,官朝散郎,妣利氏。生子一:友石。
祉公(初盛公三子) 妣官氏,生子四。
禔公(初盛公四子) 妣棘氏,生子二。
禧公(初盛公幼子) 妣宗氏,生子三。
第四十六世
友石公(祎公之子) 妣简氏。生子四:固、囿、国、图。
友恭公(祯公之子) 妣伊氏,生子二。
第四十七世
固公(友石公长子) 妣和氏。生子五:敬、恭、庄、肃、周。
囿公(友石公次子) 妣汤氏,生子二。
国公(友石公三子) 妣江氏,生子三。
图公(友石公幼子) 妣查氏,生子一。
第四十八世
敬公(固公长子) 笃学明理势,小乙崩,武丁即位,以公博雅,亦拜纳言。妣石氏,生子二:惠、思。
恭公(固公次子) 妣梁氏,生子三。
庄公(固公三子) 妣苏氏,生子二。
肃公(固公四子) 妣简氏,生子一。
周公(固公幼子) 妣汤氏。
第四十九世
惠公(敬公长子) 妣柏氏,生子三:錡、钅永 、钺。
思公(敬公幼子) 妣田氏,生子二。
第五十世
錡公(惠公长子) 妣岑氏,生子一:署。
钅永 公(惠公次子) 妣宋氏,生子一。
钺公(惠公幼子) 妣乐氏,生子一:罗。
第五十一世
署公(錡公之子) 妣刘氏。生子一:胤。
罗公(钺公之子) 妣汤氏,生子三。
第五十二世
胤公(署公之子) 九岁读丘索之书輙能自解,十五游毫,廪辛崩,庚丁立,召公为田正不旷厥,官超五级为计臣,而税敛益薄,国用益充,其大要在令国之富寓于民,以故无盗贼之虞,甲兵之扰,以耗其国储。夫人凤氏,生子三:瑶、琚、玖。
第五十三世
瑶公(胤公长子) 妣赵氏,生子一:谐。
琚公(胤公次子) 妣官氏,生子二。
玖公(胤公幼子) 妣江氏,生子一,光祖。
第五十四世
谐公(瑶公之子) 妣宋氏。生子一:敦后。
光祖公(玖公之子) 妣倪氏。生子一:敦复。
第五十五世
敦后公(谐公之子) 妣赵氏,生子二。
敦复公(光祖公之子) 妣院氏。生子四:通、达、逵、远。
第五十六世
通公(敦复公长子) 年廿出游岐下,闻姜子牙有道德,征受业焉。子牙与论天地自然之利,公得其旨,会西伯载子牙归,子牙以公管幕事,世子发召见,谋议多合,伐殷以后即命为司农。夫人李氏。生子四:衍、仲、叔、季。
达公(敦复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二。
逵公(敦复公三子) 妣唐氏,生子二。
远公(敦复公幼子) 妣席氏,生子一。
第五十七世
衍公(通公长子) 母梦月吐气而贯其日而孕公,生百日能言,稍长取羲农后所有文字皆编读之,且能触事立言,补其不逮,尤加意于礼乐,尝语人曰:淑身寿世礼乐为宜,节奏仪文皆天地所自有,惟圣人能精察而体之,闻者钦重会,母卒庐于墓间,当哭泣时,土着其泪产灵芝,晚有十一鹤同守其庐不去,州牧以闻报阙,召诣镐,成王喜其有华国之才,命为佐史,累官至司徒,年六十年卒。夫人姜氏,生子三:丙、周、甫。
仲公(通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二。
叔公(通公三子) 妣院氏,生子一。
季公(通公幼子) 妣席氏。
第五十八世
丙公(衍公长子) 康王时,以州牧荐为佐史,侍太子,六十休官,夫人李氏,生子三:鄂、郴、都。
周公(衍公次子) 妣江氏,生子一。
甫公(衍公幼子) 妣伊氏,生子二。
第五十九世
鄂公(丙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三:昭、曜、晖。
郴公(丙公次子) 妣徐氏,生子二。
都公(丙公幼子) 妣吴氏,生子一。
第六十世
昭公(鄂公长子) 官州牧,妣李氏。生子五:鲁、宁、夙、顺、守。
曜公(鄂公次子) 妣宁氏,生子三。
晖公(鄂公幼子) 妣熊氏,生子二。
第六十一世
鲁公(昭公长子) 妣张氏。生子三:煦、喻、叶。
宁公(昭公次子) 妣章氏,生子一。
夙公(昭公三子) 妣巴氏,生子一。
顺公(昭公四子) 妣牧氏,生子三。
守公(昭公幼子) 妣钟氏,生子二。
第六十二世
煦公(鲁公长子) 妣车氏,生子一。
喻公(鲁公次子) 妣邱氏,生子二。
叶公(鲁公幼子) 妣张氏。生子四:企、介、仝、令。
第六十三世
企公(叶公长子) 妣秋氏,生子二。
介公(叶公次子) 妣蓬氏,生子三。
仝公(叶公三子) 妣伊氏,生子一。
令公(叶公幼子) 妣贺氏。生子二:璋、琪。
第六十四世
璋公(令公长子) 妣甘氏,生子一。
琪公(令公幼子) 妣江氏。生子三:显、荣、贵。
第六十五世
显公(琪公长子) 博学有俊才,居恒教授善启发人,宣王即位,以其和,荐命掌国学,后升大司徒,享寿八十岁。夫人章氏,生子三:宽、尧、先。
荣公(珙公次子) 妣曾氏,生子二。
贵公(珙公幼子) 妣易氏,生子二。
第六十六世
宽公(显公长子) 官司农,妣李氏。生子四:豪、京、亨、亮。
尧公(显公次子) 妣梁氏,生子一。
先公(显公幼子) 居韶州。
第六十七世
豪公(宽公长子) 妣洪氏。生子一:天民。
京公(宽公次子) 妣冯氏。
亨公(宽公三子) 妣宗氏,生子五。
亮公(宽公幼子) 名志,初为洛邑令,平王迁洛,升大司徒。夫人葛氏,副袁氏。生子一:安民。
第六十八世
天民公(豪公之子) 妣章氏,生子一:美。
安民公(亮公之子) 讳砥之,妣李氏。生子一:前。
第六十九世
美公(天民公之子) 妣金氏,生子一。
前公(安民公之子) 讳潜发,工御射,通坟索书,与祝史筠相友,善言于晋疾为曲客官,庄王即位,晋侯入观,公相礼无失,庄王大悦,享晋侯加俎豆。晋侯归,
遂以公为相,七十卒。夫人冯氏,生子:滢。副妣贺氏,生子四:院、陈、陶、阳。
第七十世
滢公(前公长子) 妣邹氏,生子一:由植。继妣姜氏,生子五:文金、文亹、文和、文明、文茂。
院公(前公次子) 妣仲氏,生子一。
陈公(前公三子) 妣钱氏,生子二。
陶公(前公四子) 妣连氏,生子一。
阳公(前公幼子) 妣何氏,生子二。
第七十一世
由植公(滢公长子) 周襄王时为郑相,郑国以昌。夫人丁氏,生子三:忠、致忠、思忠。副妣杜氏。
文金公(滢公次子) 妣张氏,生子一。
文亹公(滢公三子) 妣伍氏,生子二。
文和公(滢公四子) 妣易氏,生子二。
文明公(滢公五子) 妣居氏,生子一。
文茂公(滢公幼子) 妣官氏,生子三。
第七十二世
显忠公(由植公长子) 仕齐,周顷王崩,匡王立,诸候会葬,齐侯以公从,成礼而归。齐侯韪之,命掌国教,越二年请命匡王,立为齐相。夫人甄氏,生子一:体。
致忠公(由植公次子) 妣张氏,生子一,丰。
思忠公(由植公幼子) 妣梁氏,生子一,髓。
第七十三世
体公(显忠公之子) 官任陇西侯。妣丁氏,生子一:乔。
丰公(致忠公之子) 妣昌氏,生子一:献。
髓公(思忠公之子) 妣康氏,生子一:猷。
第七十四世
乔公(体公之子) 妣房氏,生子二:象、彜。
献公(丰公之子) 妣伍氏,生子二。
猷公(髓公之子) 妣易氏。
第七十五世
象公(乔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三。
彜公(乔公幼子) 官任主簿,妣邱氏。生子二:重、量。
第七十六世
重公(彜公长子) 字有三,官为侍中郎。妣王氏,生子二:庠、序。
量公(彜公幼子) 字运三,妣张氏。生子一,隐居云游。
第七十七世
庠公(重公长子) 字殿学,为安郡将,妣钱氏。生子二:庸、度(居于任所)。
序公(重公幼子) 字殷学,妣宗氏。生子三:新、师、希。
第七十八世
新公(序公长子) 字用明,妣祝氏。生子一:臧。
师公(序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一:翔,居齐郡。
希公(序公幼子) 官鄂州州卿,字周明。妣连氏,生子二:鼎、疆。
第七十九世
臧公(新公之子) 封秦大夫,字居善,宜人卜氏。生子三:景、泰、德。
鼎公(希公长子) 字仁全,妣官氏,生子二。
疆公(希公幼子) 字仁谟,妣伍氏。
第八十世
景公(臧公长子) 字东日,以儒道事封秦丞相,而秦任商鞅尚耕战刑法,公力辞不听,遂辞相位,入新罗以避秦。夫人邓氏,生子二:式、武。
泰公(臧公次子) 字南望,入新罗,妣康氏,生子一。
德公(臧公幼子) 游于外。
第八十一世
式公(景公长子) 妣任氏,生子一。
武公(景公幼子) 字仁略,妣章氏,合葬新罗虎山。生子五:伯翰、建、佗、励、济。
第八十二世
伯翰公(武公长子) 字兴彦,妣张氏。
建公(武公次子) 字兴立,妣王氏,俱葬新罗。生子四:歇、欧、歆、敛。
佗公(武公三子) 妣邱氏。
励公(武公四子) 妣许氏。
济公(武公幼子) 妣徐氏。
第八十三世
歇公(建公长子) 生于新罗,性豪旷,多智慧,既长而归江夏故居,仕晋不合乃事楚,为考烈王相,封春申君,死葬江夏县黄鹤乡仁义村,巽山乾向,立有石人、石马、
石象等项。夫人李氏,附葬右边。生子十三,尚、长、晖、灞、强、召、曼、向、平、义、莹、远、逮。生女一,名贵姑,深谙兵法,以平虏功,封司马烈女。
欧公(建公次子) 妣任氏,生子三。
歆公(建公三子) 妣王氏,生子二。
敛公(建公幼子) 妣卜氏,生子五。
第八十四世
尚公(歇公长子) 封成侯,夫人杨氏,生子未详。
长公(歇公次子) 妣王氏,生子一。
晖公(歇公三子) 授鄂州刺史,恭人连氏,生子六。
灞公(歇公四子) 授南陵太守,宜人杨氏,生子一。
强公(歇公五子) 修行白日升天。
召公(歇公六子) 授尚书仆射,斩奴匄功,勅赐金白,封镇国大军将。夫人林氏,生子二。
曼公(歇公七子) 封河东侍中,硕人计氏,生子五。
向公(歇公八子) 讳镡,仕楚为南昌太守,有仁政,升侍卫卿。宜人李氏,生子三:完、定、寄。继妣方氏,生子一:泰。
平公(歇公九子) 授舒州刺史,恭人袁氏。
义公(歇公十子) 授永州太守,宜人冯氏,生子六。
莹公(歇公十一子) 授临州太守,宜人何氏,生子五。
远公(歇公十二子) 封安成君,夫人许氏,生子二。
逮公(歇公十三子) 封金吾将军,宜人景氏,生子九。
第八十五世
完公(向公长子) 妣周氏,生子三。
定公(向公次子) 为南昌县令,妣乐氏,生子一。
寄公(向公三子) 妣王氏,生子一。
泰公(向公幼子) 字南仲,仕楚官执圭。夫人方氏,生子五:藉、荇、荆、蒿、竹。
第八十六世
藉公(泰公长子) 妣 氏。
荇公(泰公次子) 字谟训,汉高祖初为郡守,妣左氏。
荆公(泰公三子) 字信谦,妣许氏,生子二。
蒿公(泰公四子) 字草臣,多智谋而喜闲寂,汉高祖时为真定太守,政绩甚彰,年三十五休官学道,改名安。宜人韩氏,继妣蒋氏,生子三:定国、辅国、平国。
竹公(泰公幼子) 妣王氏,生子三。
第八十七世
定国公(蒿公长子) 字正平,汉高帝十年举正直为沛县令,文帝即位命摄河中太守。夫人夏氏,生子二:嵩、崑。
辅国公(蒿公次子) 妣米氏。
平国公(蒿公幼子) 妣叶氏,生子四。
第八十八世
嵩公(定国公长子) 字中岳,文帝二十年应本州辟(征召),为户曹椽,纲举目张,州牧上其绩,召为仓曹正,景帝即位,擢(升)安定太守。恭人韩氏,生子三:彬、彰、彩。
崑公(定国公幼子) 妣颜氏,生子一。
第八十九世
彬公(嵩公长子) 妣王氏。
彰公(嵩公次子) 字大文,封河南郡公。夫人柳氏,生子一,霸。
彩公(嵩公幼子) 妣周氏。
第九十世
霸公(彰公长子) 字次公,为河南太守,持法宽平,宣帝戊申召为廷尉正,明年为丞相,长史,以夏侯胜不立武帝庙乐坐,公阿纵俱下狱因从胜,受尚书,
古今治道大有发明,宣帝嘉之,公出守颖川,治行第一,至戊午岁征拜京兆尹,癸亥赐爵关内侯,进太子太傅,丙寅为丞相,封建成侯,寿八十,死葬大菱塘下岸,
三夫人俱合茔。夫人陈田公女,生子四,容、宏、三四失名;继妣纪氏、巫氏,生子三,刘、钊、剀。
第九十一世
容公(霸公长子) 为京兆守卫军,妣史氏,生子四。
宏公(霸公次子) 名以贵,字良祐,公幼能骑射,性厚而纯,武帝三十年,召补宿卫,从猎上林射飞鸟必中,帝惊问曰:“有道乎”。对曰:“道无不,有此其一焉。”
帝颌之,擢(升)京兆刺史,以德令下,民不忍欺,任满入为左谏议,至轮台议起,帝莫能决,召公入问,公顿首曰:“至贫者兵也,兵止,贫自止。”
顾陛下图之帝,怆然曰:“卿言是也。”即下诏罢轮台议,而以京兆太守旌谏职焉。恭人来氏,生子三:祐、祜、祺。
刘公(霸公三子) 名尝,为御史大夫,封宣成侯,居阳夏,今河南开封府太康县是也。
钊公(霸公四子) 文武迈众,高尚不仕,妣柳氏,生子四:金、玉、满、堂。
剀公(霸公幼子) 名振,居阳夏(今河南开封)。
第九十二世
祐公(宏公长子) 字正周,官太常卿,恭人伍氏,生子一。
祜公(宏公次子) 字笃周,宣帝初立,以贤良起家,为外黄令,除伏莽有功,召为中郎将,而帝好明察言事者多屈于辩,公独引经按律娓娓不休,帝誉之曰:
“如黄祐,不愧有口矣。”以南郡太守授之。恭人张氏,生子四,馝、馥、馡、馠。
祺公(宏公幼子) 字行周,隐居不仕。妣王氏,生子一。
金公(钊公长子) 字逸中,官至左将军。恭人周氏,生子二:申、笔。
玉公(钊公次子) 字逸之,官大常卿。恭人周氏。
满公(钊公三子) 字逸和,官至崇政殿学士。夫人颜氏。
堂公(钊公幼子) 字逸明,妣许氏。
第九十三世
馝公(祜公长子) 字守仁,为京兆尹。妣柳氏,生子一。
馥公(祜公次子) 字廷治,为侍中郎。妣左氏,生子一。
馡公(祜公三子) 字菊园,好经齐学,年二十,值匈奴猖獗,公诣阙言战,守恺切详明,元帝心动,以中郎将授之,仍垒塞比军事,数以奇计,乱匈奴进止,
帝嘉其功,拜敦煌太守。恭人项氏,生子二:喜、善。
馠公(祜公幼子) 字任君,妣杜氏。
申公(金公长子) 字廷善,居安陵江夏,有德,君子隐居不仕。妣蓝氏,生子二:香、季。公妻殁,子幼,终不再娶,入义夫祠,加封荣禄大夫。
笔公(金公幼子) 字廷美,妣许氏,生子二:委、和。
第九十四世
喜公(馡公长子) 字如节,别号欣乐翁,有道之士。妣刘氏,生子二:靖、啧。
善公(馡公幼子) 妣熊氏,生子一。
香公(申公长子) 字文强,九岁失母,事亲至孝,夏则扇枕席,冬月以身温被,太守刘护闻,举于朝,肃宗诏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复,诏诣安福殿言政事,
拜尚书,迁魏郡太守迁尚书令司空,博通经史,能文章,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夫人郑氏,继妣陆氏,生子六:琼、琏、琛、瓒、珂、珮。
季公(申公幼子) 字文盛,二龄失母,官拜典属。妣庞氏,生子一:理。
委公(笔公长子) 妣冯氏,生子二。
和公(笔公幼子) 妣凌氏,生子一。
第九十五世
靖公(喜公长子) 字自先,三教九流靡不通贯,尤遂于牛医。妣郭氏,生子三:宪、慧、懋。
啧公(喜公幼子) 字自克,居陇西。
琼公(香公长子) 字世英,永建中,公卿多荐之,征拜议郎,郎迁尚书仆射,争议朝端,莫能抗夺,随迁大尉,封亢阝卿候,首居相位,举奏贤贫,海内翕然,
时五候擅权,自度力不能挽,乃谢政草封,事万年以进见者,动色卒。赠车骑将军,谥忠烈侯,享寿七十九,葬安陵源口五凤形。夫人颜氏合葬。生子三:孚德、
二三失名。继夫人李氏葬右傍,生子三:孚贲、孚资、孚赞。
琏公(香公次子) 官世荣,官至侍御史。夫人李氏,生子二。
琛公(香公三子) 字世茂,官司农。妣庄氏。
瓒公(香公四子) 字世蕃,官河东太守。恭人范氏,生子五:孚仁、孚义、孚礼、孚智、孚信。
珂公(香公五子) 官世藻,官冀州刺史。宜人叶氏,生子一。
珮公(香公幼子) 字世蔚,妣周氏,生子一:俞。
理公(季公之子) 字世芹,妣朱氏,生子一:孚勇。
第九十六世
宪公(靖公长子) 原居湖广武昌府江夏县,妣祁氏。生子四,继妣颜氏,生子三。
慧公(靖公次子) 字徽武。
懋公(靖公幼子) 字昭武,妣梁氏,生子一:禾。
孚德公(琼公幼子) 以子贵,赠光禄大夫。恭人王氏,生子一:琬。
孚贲公(琼公次子) 字其文,妣李氏,生子一。
孚资公(琼公三子) 字多文。
孚赞公(琼公幼子) 字相交。
孚仁公(瓒公长子) 名安,官至大司马。恭人庐氏,生子四:竟、盖、意、音。
孚义公(瓒公次子) 官至太守,封司空。宜人徐氏,生子一:奎。
孚礼公(瓒公三子) 官至谏议大夫。恭人郑氏,生子一:连。
孚智公(瓒公四子) 任清河太守。恭人毛氏,生子一:权。
孚信公(瓒公幼子) 任尚书令。孺人邱氏,生子一:忠。
俞公(珮公之子) 字子行,妣夏氏,生子四:苾、萱、董、荣。
孚勇公(理公之子) 官刺史,孺人何氏,生子一:承彦。
第九十七世
禾公(懋公之子)
琬公(孚德公之子) 字子琰,自幼聪明超群,建和元年正月朔日,蚀京师不见,祖琼,以闻,状太后问所蚀,多少,琼未能对,琬在傍曰:“何不言日蚀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之,后徵为豫州牧,削平贼寇,威声大振,加光禄大夫,封关内侯,复封阳泉卿侯,因王久谋诛董卓被害。夫人李氏、吴氏俱葬里田居,生子二:侃、伸。
竟公(孚仁公长子) 字复初,因魏纂汉,筑庐守父母坟六年,隐居不屈于魏。妣李氏,生子二:戚、武。
盖公(孚仁公次子) 字公复,居陵零,赤壁鏖兵,计献苦肉,连船破曹,功居第一,加偏将军,为江左虎臣。
意公(孚仁公三子) 字行复。
音公(孚仁公幼子) 字健复。
奎公(孚义公之子) 秉性忠耿,官为汉朝将相,同马腾谋诛曹操,事露受害。
连公(孚礼公之子) 字继甫,为蜀吏部尚书。宜人曹氏,生子一:威。
权公(孚智公之子) 字公衡,居巴西阆中,官蜀车骑将军,先主被吴败,公在江比,道绝不得还,率众降魏,有司请收公妻子,先主曰:“孤负权,非权负孤也。”
待之如初,魏主丕谓公曰:“君欲追从陈韩。”即对曰:“臣受刘主殊遇之恩,降吴不可还蜀,无蹃是以归命日,败军之将免死为辛。”丕善之,拜征南将军。
忠公(孚信公之子) 字汉升,居阳南,蜀汉昭烈,南定诸郡,委公赞焉。后从入蜀,每先登陷阵,勇冠三军,击斩夏侯渊于定军山,以功赐爵关内侯,昭烈帝即位,
封五虎将军,公其一也。
苾公(俞公长子) 任成都太守,因家焉。西晋武帝咸宁间,擢尚书。恭人吴氏,生子一:泓。
萱公(俞公次子) 任尚书,奉使卒赠大尉。
董公(俞公三子) 任何南尹。
荣公(俞公幼子) 任京兆尹。
承彦公(勇公之子) 居沔阳名士谓诸葛亮曰:闻君择妇家有丑女,才堪相配,孔明许婚,即载送归,谚云,孔明择妇,正得承彦之女云。
第九十八世
侃公(琬公长子) 隐居不仕。
伸公(琬公幼子) 隐居不仕。
戚公(竟公长子) 字习礼,妣江氏,生子一:靖。
武公(竟公幼子) 字习恭。
威公(连公之子) 字习仪,西晋怀帝封江夏郡公,作流芳图。宜人桂氏,生子一:竢。
泓公(苾公之子) 字习俨,博通经史,尤明易理,赋性忠勤,善天文。怀帝永嘉之乱,与渤海高瞻,避地幽州,后石季龙攻煌,煌将走辽东,公曰:贼有败气,
不必忧也,不过二日必当奔溃,宜严勤士马追击之,煌曰:今寇盛,如此卿言必走者,孤未敢信,公曰:陛下言盛者人事耳,臣言必走者,天时也,胡足为疑。
及期季龙果遂去,煌益奇之,愈加敬礼。
第九十九世
靖公(戚公之子) 字立仁,封镇东将军。夫人余氏,生子二:材、楷。
椿公(竢公三子) 字尧臣,妣马氏,生子一,丕诚。
桂公(竢公幼子) 字楚臣。
第一百世
材公(靖公长子) 妣李氏,生子一:丕诐。
楷公(靖公次子) 妣孙氏,生子二:丕喧、丕谓。
梓公(俟公长子) 妣江氏,生子一:丕咏。
槐公(俟公次子) 妣戈氏,生子一:丕识。
椿公(俟公三子) 字贲臣,妣马氏,生子一:丕诚。
桂公(俟公幼子) 字楚臣。
第一百零一世
丕诐公(材公之子) 妣胡氏。
丕谊公(楷公长子) 妣张氏。
丕谓公(楷公幼子) 妣萧氏
丕詠公(梓公之子) 官任安陵刺史。
丕识公(槐公之子) 官任江州刺史。
丕诚公(椿公之子) 官任雍州太守。恭人江氏,生子五:伯兴、孟兴、仲兴、叔兴、季兴。
第一百零二世
伯兴公(丕诚公长子) 字九赞,别号南松翁,官工部尚书。夫人乐氏,生二子:秉哲、秉懿。
孟兴公(丕诚公次子) 字九良,号南苍,官任河南尹。妣吴氏,生子一:端。
仲兴公(丕诚公三子) 字九和。
叔兴公(丕诚公四子) 字九顺。
季兴公(丕诚公幼子) 字九经。
第一百零三世
秉哲公(伯兴公长子) 妣陶氏,生子二:簾、庶。
秉懿公(伯兴公幼子) 妣孟氏。
端公(孟兴公之子) 为福州御史,寓建阳,思念父母立一亭,名曰考亭,后宋朱熹卜居其故。
第一百零四世
簾公(秉哲公长子) 字禹茂。妣石氏,生子三:仕甫、逸甫、闾甫。
庶公(秉哲公幼子) 官禹蔼。妣桂氏,生子三。
第一百零五世
仕甫公(簾公长子) 名章,妣吴氏,生子二:聪,霁。
逸甫公(簾公次子) 名休,妣胡氏,生子五。
闾甫公(簾公幼子) 名应,官刺史。孺人夏氏,生子一:开。
第一百零六世
聪公(仕甫公长子) 字志明,博通经史,古学渊源,官授吴郡刺史。孺人危氏,生子三:正权、康叔、文叔。
霁公(仕甫公幼子) 字志贤,妣胡氏,生子一。
开公(闾甫公之子) 字志圣,妣钱氏,生子三。
第一百零七世
正叔公(聪公长子) 名顺,官任北海丞。孺人徐氏,生子一:璞。
康叔公(聪公次子) 名嘉,封宣义侯,妣唐氏。
文叔公(聪公幼子) 名景,勅赐御制家谱流芳图。夫人毛氏,生子二:瑶、魁。
第一百零八世
璞公(正叔公之子) 字德温,梁大通中登进士第,任校书郎,自号雾居子,著文集十卷传于世。宜人卜氏,生子一:滔。
瑶公(文叔公长子) 字廷璧,官中书舍人。孺人窦氏,生子三:潜、浩、赞。
魁公(正叔公幼子) 字廷玺,妣文氏,生子一:江。
第一百零九世
滔公(璞公之子) 字文江,文帝初登进士第,光大中除国子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官充威武节度使,王审知据有全闽,乃终身秉节公规正有力焉,
唐社既屋,遂不复西,其文字亦仅见于闽南论居莆郡,以公为文章作祖,行集十五卷著,泉山秀句三十卷。
潜公(瑶公长子) 名志,字巨渊,号云川。妣鄢氏,生子一,桓。
浩公(瑶公次子) 字巨源,号云泉,官中书舍人。孺人孙氏,生子四:诏、顺、纯、豫。
赞公(瑶公幼子) 官巨滨,号云江,居夏口。
江公(魁公之子) 未详
第一百一十世
桓公(潜公之子) 母丧,庐墓三年有芝草产于墓侧,其后未详。
诏公(浩公长子) 字自然,官至尚书。恭人刘氏,继桂氏,生子三:轮、辇、辐。
顺公(浩公次子) 字自谦,妣杨氏。
纯公(浩公三子) 字自成,妣郭氏。
豫公(浩公幼子) 字自安,官任永丰县尉。孺人张氏。
第一百一十一世
轮公(诏公长子) 字子辙,妣寇氏,继院氏,生子二。
辇公(诏公次子) 字子轼,妣赵氏,继孙氏,生子五:惠文、仲文、孔文、太文、时文。
辐公(诏公幼子) 字子轩,妣司马氏,生子一:远,居黄州。
第一百一十二世
惠文公(辇公长子) 名义,号芸窻,妣熊氏。
仲文公(辇公次子) 号北窻,妣柳氏。
孔文公(辇公三子) 号南窻,妣龚氏,生子一:庆宣。
太文公(辇公四子) 号竹窻,妣郭氏。
时文公(辇公幼子) 名梅,号松窻,唐官司为徵仕郎。孺人上官氏,继宁氏。生子四:庆宜,膺、庆举、庆嘉。
第一百一十三世
庆宣公(孔文公之子) 号幽谷,官御史中丞。恭人任氏,生子一:政。
庆宜公(时文公长子) 号繡谷,妣汤氏。
膺公(时文公次子) 名惟淡,字庆肇,号金谷。官至吏部侍郎。公自光州之固始入闽,徙居邵武地名平洒家焉,以五经课子,显名于世,号曰五经先生。
夫人曹氏,生子三:皓、盛、桂。
庆举公(时文公三子) 号文谷,居武昌。妣谢氏,生子一,晟。
庆嘉公(时文公幼子) 号芳谷,居武昌。妣傅氏,生子一,损。
第一百一十四世
政公(庆宜公之子) 赠朔方节度使,居西蜀成都忠义里。
皓公(膺公长子) 字太平,官为翰林学士,享寿七十八,葬平洒凤尾。夫人蒋氏,享寿八十一,葬平洒重田坎磨盘墩龟形,生子二:任、福。
盛公(膺公次子) 字太荣,妣彭氏,生子一:鼎。
桂公(膺公幼子) 字太善,妣邱氏。
晟公(庆举公之子) 官散骑常侍,盗贼四起,寇独戒曰,无犯黄公境,江东名士多伊之,其里号曰措太营居郢。
损公(庆嘉公之子) 字益之,迁广东。
第一百一十五世
任公(皓公长子) 字明智,官至太守,年六十四,葬平洒屋背后龙,背有石碑向田垅,坐乾巽兼亥已。恭人包氏,继张氏,二妣合葬于东路金家窠,立有碑。
生子三:锡、镒、鍊。
福公(皓公幼子) 字明礼,妣王氏,生子一:宪工,转居江夏。
鼎公(盛公之子) 字明义,妣孙氏,夫妇居黄州。
第一百一十六世
锡公(任公长子) 字禹器,生于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梁太祖朝授邵武千户,后唐明宗赠尚书,公自平洒又卜处郡之南乡禾坪,中林木荫郁郁,
有鹳鸟百千巢于其上,因名曰鹳薮家焉,卒于后梁永帝贞明三年丁丑五月二十日酉时,享寿七十三,葬黄家林旧茔,峭山公坟上穴。恭人李氏,
生于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正月十七日卯时,卒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十月初七日,享寿六十二,葬禾坪旧墟街后眠羊形,二妣共墓。继妣张氏,
生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丁丑三月廿五日申时,卒于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十一月初一日,享年五十六,葬于李氏仝坟。生子五:峭山、义山、德山、海山、岱山。
镒公(任公次子) 字禹鼎,妣樊氏,生子二。
鍊公(任公幼子) 字禹金,妣李氏,生子一。
第一百一十七世
峭山公(锡公长子) 名岳,字仁静,号青冈,后唐庄宗徵为工部侍郎,公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癸巳四月十五日戌时,卒于后周太祖广顺三年癸丑十一月初十日巳时,
享寿八十有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旧茔坐向。夫人上官氏,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后汉高祖天福元年丁未四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有六,
葬黎舍觉辉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盖、楚、龟、洋。吴氏夫人生于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戌七月初六日酉时,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时,
享寿七十有八,葬大鼠纲,大墓有碑,生子七:政、化、衢、庐、福、林、塘。郑氏夫人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时,卒于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时,
享寿八十有三,葬官济庵牛栏窠,有碑。生子七:发、潭、城、延、久、井、层。公三妻二十一子,各夫人留长子侍奉晨昏,其十八子散处就地命名安居,
俱有谱牒及诗文行录,比而合者皆其苗裔也,事载行实录。
义山公(锡公次子) 生于唐僖宗乾符三年丙申四月初八日午时,妣程氏。
德山公(锡公三子) 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五月初五日午时,妣吴氏。
海山公(锡公四子) 生于唐僖宗光启二年丙午二月三十日卯时,妣周氏。
岱山公(锡公幼子) 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辛亥十二月二十九日子时,妣官氏。
黄氏119世祖峭山公概况志标题
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仁静,号青岗,后裔尊称为峭公或峭山公,锡公的长子,远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入闽,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四月十五日戍时。自幼沉宏,有智略,官至工部侍郎,娶上官氏、吴氏、郑氏三郡君,共生二十一子。
首兴义旅 志在安民
唐末昭宗时期,宦官擅权,四镇骚动,洪水蝗灾相继发生,处处闹灾荒,而百姓却未能得到赈济,以致游民乘机酿成“寇盗”,天下甚乱。峭山当时年仅二十,见此现状,慨然兴叹,毅然出积贮财物,赈济灾民,且以儒生胆识,招募邻丁组成义旅,平定动乱。义师所至,社会安定,流民回归家园。
当时陇西郡王李克用,有谋略,高举平乱辅唐旗帜,见黄峭有干济之才,举为千夫长。乾宁二年(895),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藩镇侵犯京都长安,朝廷倾危告急。李克用请兵讨伐,峭公内佐机谋,外参戎政,攻克分阝 州,杀掉王行瑜。李克用乘胜穷追李茂贞、韩建。此时,昭宗却听信朱温(全忠)诡言:“茂贞覆灭,则沙陀太盛,朝廷危矣!”诏命其“休兵息民”,制止李克用追杀叛逆,封李克用为晋王,峭山为千户侯,参管江浙、两广军务。
乾宁三年(896),茂贞复叛,叛军迫近长安,昭宗出走华州。李克用发兵入援,峭公勤王有功,授工部侍郎。此后,峭公眼见晋王不失臣节,尽心辅唐。昭宗却听信馋言,认为戎狄之人,不可信任。可是朱温之辈,野心图谋不轨,反而受到信赖,因而慨叹:“自古忠者不见信,而听信者不忠,岂有不亡者乎!”
光化元年(900),宦官刘季述幽禁昭宗于少阳院,私自要废昭宗李晔,立太子李裕;天复元年(901),韩全诲劫乘兴于乞巧楼,迫昭宗到凤翔;天礻右 元年(904),朱温伪称分阝 、岐兵迫京几,挟持昭宗迁都洛阳,将长安宫室、庐舍尽行拆除,京城长安成为废墟。当时昭宗已成为群奸劫持在掌中的傀儡,至洛阳,朱温便在椒殿杀掉昭宗,立太子祝,是为哀帝。
峭公听到政变消息,十分忧伤,绝食数日。工部尚书李袭吉劝解说:“食禄忠事,死固其分也,第念徒死无益,将如后举何?”(《峭公行录》)自此,峭公勉强顺时,为解甲归田作好准备。
天礻右 三年(906),晋王发兵救幽州刘仁恭,联合出兵攻潞州,讨伐朱温。天礻右 四年,朱温弑哀帝自立,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太祖。唐亡。
隐德不仕 养晦韬光
梁开平二年(908)正月,晋王李克用逝世,子存勖继立为晋王,即后唐庄宗,继承父志举兵伐梁,遣使徵聘黄峭出山辅政。峭公辞谢说:“量力而进,那能与量德而退相比。现在德温放弃校书郎官职,回家闭门养高,文江辞掉监察御史,回莆田老家养老。我不能像他们两位明哲保身,但愿为唐逋臣。”(《峭公行录》)。峭公弃官归隐时才三十五岁。十五年的戎马生活,走遍半个中国,耳闻目睹唐末五代臣杀君,子弑父,政局动荡,军阀混战,千室之邑,不存一二。凶荒之年,人皆相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感到朝野现状难以匡正,遂无意仕途,养晦韬光,告诫诸子不要昧时而躁进。
峭公归隐山林,创办和平书院,敦聘鸿儒名师,诱诲后进。至宋代人才辈出,该书院培养出太常寺丞黄汝济,御史中丞、资政殿大学士黄履,秘书省秘书丞黄伯思,台州知州黄章,兵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黄中,衡阳太守黄瀚,工部员外郎黄木,婺州知州黄向等等一大批超凡人才,并造就一批批异姓子弟人才,故和平镇以读书人多,人才出众而著称于世。峭公曾写《四景诗》,记归隐生活,以表示恬然自得之情。
春
花落断桥流水,莺啼深院轻烟。
雨歇桃源浪暖,澄潭未许龙眠。
夏
赤日远衔葵影,薰风浓滞荷香。
案上书添碧色,芭蕉绿映南窗。
秋
阶下黄葩晓露,庭前丹桂秋风。
未忍抛书歆枕,冰轮驭正升东。
冬
烟淡淡迷古树,月明明浸梅花。
昨夜阶前积雪,余晖白映窗纱。
避乱遣子 教子有方
峭公归隐数十年间,目睹社会变乱,政局动荡,换了五代十一君,亡国而被弑杀的国君八人。时间长的不过十多年,短的不过三、四年。政局如此动荡,决心遣散诸子以避不测之祸。后周广顺元年(951),是年郭威篡后汉为后周太祖。峭公年已八旬,宴会姻族,对众儿子说:世人拜神祈求“多福、多寿、多男”,但是尧说:“多寿则多忧,多男则多惧。”你们二十一人,难道我不愿意都留在身边,以终余年,只是忧虑多男多惧,我怎能指望大家株守家乡呢?应该走出去自谋发展。我过去在戎伍,走遍半个天下,回想闽、粤、赣、江、浙等地,山环水秀,饶沃的田地到处都有,但都已荒芜,只要开发,便成乐土。三妻位下各留长子以奉侍父母,其余一十八支不得恋此故土,各自信步天下,相地而居,随地命名。
诸子齐声说:“俗话说,‘积谷防饥,养儿娱老’。父亲已到八十高龄,我们正在忧虑不能日日奉侍左右,反叫我们远处他乡,培育这么多子女有什么用?”
峭公慨然长叹说:“谁说散不如聚,而共同留恋这小小的地方!你们没有听说,‘燕雀怡堂而殆,鹪鹩巢林而安’,我的忧虑恐惧,就是为此。”
当时众烟亲也向前劝说:“‘池内之鱼,远逊云间之鹤’,当前海内多变,我们觉得亲翁考虑此问题,既全面又有深远意义,为何要仿效吃乳的婴儿,向母亲怀中索食呢!”
峭公接着说:“聪明辖达之人的见识,大致相同。择木而栖,就在于食禽。”于是将所积贮的资财均分,并新修家谱,各授一册,且郑重地说:“此谱以便年深岁久认所由来,知道我们的远祖分自光州,今为绥城旧族、乡名昼锦,里号和平,而中城鹳薮、竹粟、勘头,都是我们一脉之亲所居住的地方。应当珍藏谱牒,遥接书香,使上不堕贻谋之家声,下可绵子之世泽,所以不应该将分与聚当为两种不同的效果看待。他日相逢,彼以礼施,此以礼报,频来而不拒,久间而不疏。你们兄弟可卜吉登程,言无多嘱。”遂口占一诗以授之。
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振纲常。
足离此境非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
早暮莫忘亲嘱咐,春秋须荐祖蒸尝。
漫云富贵由天定,三七男儿当自强。
峭公三郡君,各自吟诗一首,后世子孙尊称为三妈太诗
上官氏夫人诗云:
才郎峭老有三妻,官吴郑氏三七齐。
创业兴家离祖地,归来报命省亲帏。
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
吴氏夫人诗云:
吾年八九难期会,奕叶分枝为汝题。
尚有富贵与贫贱,相逢须念共根蒂。
第二夫人吴氏,诰封一品夫人
郑氏夫人诗云:
祷造苍天礻右 各乡,官吴郑氏三七郎。
奉奏公命吾儿去,投辙绵绵奕世昌。
第三夫人郑氏
嘱媳诗:
上官氏诗云:
骏马行行出异乡,元旦日食素一餐。
吴氏诗云:
骏马悠悠出异方,元旦日食素二餐。
郑氏诗云:
骏马匆匆出异方,元旦日食素三餐。
后周广顺二年壬子(952)秋,诸子各择其址,先后回乡省亲。峭公欣慰良多。三年(953)仲冬十一月初十日巳时,没有感觉病痛而逝世,享寿八十二,卜葬鹳薮黄家林,有碑为记。横文:唐朝工部侍郎。正面直文:乾隆四十四年八月吉旦,祖考名峭字山公黄公之墓。二十一股子孙敬立。此墓于1986年由邵武市嗣孙组织助款重修,碑文为乾隆四十四年原建镌刻。列为邵武市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文曰:黄峭墓,经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五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邵武市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四月三十日立。
以子贵,北宋时,太宗、仁宗累有进封钦赐工部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并立碑具文如“敕封峭山公刑部尚书。太子少保。”
赞曰:
平生智勇皆兼全,好观韬略有才贤。
宜男但能荣三七,庆祝应知岁八千。
济济多士无容已,代代簪缨独悠然。
元老勋名留后泽,清卿世德映貂蝉。
富贵原自由天定,福寿双美瑞盈焉。
夫人上官氏,字妙秀,生於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辛卯十月二十八日子时,卒於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末四月二十三日未时,享寿七十六,葬黎舍觉辉寺后天池塘,立有碑。生子七:和、梅、荀、盖、楚、龟、洋。
吴氏夫人字妙香,生於唐僖宗乾符五年戊戍七月初六日酉时,卒於后周世宗显德元年甲寅三月三十日子时,享寿七十八,葬大鼠纲立有碑。生子七:政、化、衢、卢、福、林、塘。
郑氏夫人字妙季,生於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七月初五日丑时,卒於宋太祖建隆二年辛酉十月初二日卯时,享寿八十三,葬官济庵牛栏窠,立有碑。生子七:发、城、延、允、井、层。
以妻房大小兄弟二十一人排行顺序是:
和梅荀盖楚龟洋,政化衢卢福林塘。
发潭城延允井层,官吴郑氏永流芳。
以峭山出生及其子出生年月日时来看,公二十一岁生和公,六十岁生层公。
按出生年、月、日、时,二十一次次第名录是:
和梅荀发盖潭城,楚政化龟衢洋延。卢福允林塘井层,排行第几则了然。
黄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优的夫人:第一夫人上官氏(亦作官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吴氏,诰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郑氏。这三位夫人各生7子。这21个儿子,个个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孙兴旺,后嗣蕃昌。
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龄的邵武和平黄氏大族祖峭山公,将21房子孙召集齐全,然后当众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将黄家自春申君以后数千年所积累的祖产——铜钱80万贯,金银800余称,一并均分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孙,各领祖传家产一份,随即离开家乡,另立基业,各自自谋发展。当时三位夫人啼泣请求,峭山公便对原来的决定稍作改动,重新宣布:除官、吴、郑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长子一房奉养老母以尽温情之义以外,其余18房子孙,不许恋此一方故土,须各自信步天下,择木而栖,相地而居。接着,峭山公卜占离家吉日,并于这一天将新修的《黄氏家谱》21套,分授21子,各领一套,嘱令他们随身携带,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邵武黄氏的这次大分析,以及随之而来的迁徙流布,相当多的黄氏谱牒都有详细记载。父子兄弟作别时,峭山公曾规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称,代替 21子之名。
峭山公二十一子迁徙分布线
和 公,峭山长子,字维栋,名肇基。生於唐昭宗大顺二年(891年)辛亥正月十七日卯时,排行第一。官奉训大夫,居和平下城堡,后徙迁龙归为始祖,卒于天圣丁卯年十月初三日亥时,葬水口象形。夫人张氏生于乾祐年庚戍五月初十日已时,卒时间未考,葬南庄。生子一,震(大衍),继妣丁氏,生子四,文贵、文茂、文彬、文锦,广东阿婆,福建平和新修黄氏宗谱记载:再妣何氏、曹氏生子七;显达(恩贡生)志玄,宏基(刑部官),有恭、三友(县丞)、奇方、思明。
梅 公,峭山次子,字维相,生於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癸丑八月初二日寅时,排行第二。居泰宁县梅口,后迁江西,妣汪氏,生于唐乾宁三年丙辰六月二十日辰时,生子五:念六、念七、念八、念九、念十。河婆、平和宗谱记载:后娶周氏、蔡氏,生子四:文六郎(应恒)、文七郎(明范)、文八郎(诚初)、文九郎。(后裔多居福建泉州)。
荀 公,峭山三子,字维桥,生於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丙辰七月初三日丑时,排行第三,居泰宁县长兴上高堡上荀,宋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三十七名,官至大司徒。妣李氏生於光化三年庚申四月二十四日子时,生子三,庚一、庚二、庚三,河婆谱载:又娶吴氏,生子四,允帮(千一郎,官知府)、仁卿(千二郎,左府职)、兆达(千三郎,府学)、至琮(千四郎)。
盖 公,峭山四子,字维林,名祺,又名金标。生於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壬戊六月二十七日亥时,排行第五,居邵武四十一都盖竹。后迁南丰府,又迁河南开封府祥府县,官江表虎臣挂印大将军,妣白氏,生卒未详,葬中村大屋背。继妣胡氏,葬白云庵印匣山。副妣熊氏与胡氏同葬。严氏,生于梁太祖乾化二年壬申正月二十八日子时,共生子九:立祖、建祖、承祖、受祖、益祖、宣祖(居中标)、仁祖、厚祖、德祖(居横坑),河婆谱记述:再妣张氏生子:凤林、祥林。
楚 公,峭山五子,字维松,生於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己已十一月初一日午时,排行第八,居建宁县楚溪上堡上黄坊,迁陈留县,又迁湖广沙府善花县。妣韩氏,生于开平二年戊辰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生四子:丙一,名惟庆;丙二,名元标,官知县;丙三,名怀玉;丙四,名起顺。河婆谱记述:再娶方氏、李氏、郑氏,生子未祥。
龟 公,峭山六子,字维材,生於后梁太祖,末帝乾化三年(913年)癸酉九月十五日卯时,排行第十一,居将乐县上龟洋,妣郑氏,生于贞明二年丙子八月十九日辰时,生子二,长兰、庚一,河婆谱载:继妣邹氏、秦氏,生子三:崇芳、熙重、有俞。
洋 公,峭山七子,字维坊,生於后梁太祖贞明二年(916年)丙子七月十七日午时,排行第十三,居沙溪黄洋严前。妣刘氏,生于贞明五年己卯三月二十六日已时,共生子三,千一(昭)、千四(其盛)、千六(庭轩)。河婆谱载:继娶唐氏、倪氏、卓氏,生子:千二(与)、千三(敏)、千五(肇明)。
政 公,峭山八子,字维柱,名有恒,生于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辛未二月二十九日辰时,排行第九,居禾坪竹粟下,宋太平兴国八年试六合成家赋赐进士第一百七十一名,官司空。妣张氏,生于贞明四年戊寅六月初一日亥时,卒於宋雍熙四年,与夫同葬大鼠岗枫树下,妣张氏,生子一:何泰,何泰生三子:宵、丰、和贵。河婆谱载:继娶邹氏、罗氏、余氏、范氏,共生廿子,系岳、尚训、名世、朝元、中鼎、建璋、玄修、作霖、应乔(武举)、思敬(河南御史)、云波、承宗、子陵(知县)、鹏化、匡福(湖广布政司)、植梧、献明、明藻、清元、孕先(恩贡)。
化 公,峭山九子,字维杭,生於后梁末帝乾化三年(913年)癸酉正月十一日午时,排行第十,居汀州宁化县石壁村,官至广州刺史,卒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辛卯二月十六日未时,妣尤氏,生于贞明元年乙亥三月初三日丑时,生三子,万四郎(字迪,名潜盛、讳道),万五郎,名祐华,万六郎(名逵,字孝杰),闽粤两省化公传派极盛。
衢 公,峭山十子,字维梓,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元年(915年)乙亥三月廿一日卯时,排行第十二,居泰宁县永兴上下衢,妣汪氏,生于贞明六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子时,生子七,长十一、次廿一、三卅一,四秉著,五师魁,六明熙,七朝凯。
卢 公,峭山十一子,官维枢,名伟绩,生於后梁末帝贞明五年(919年)已卯七月初九日子时,排行十五,居泰宁卢田安吉坊。妣上官氏,生于龙德二年壬午九月十九日酉时,继妣宁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元年癸未五月初六日卯时,生子六:宣卿(十七郎)、正卿(十八郎)、祥卿(十九郎)、廷卿(二十郎),道卿名道),世卿(名世)。
福 公,峭山十二子,字维柯,生於后梁末帝龙德元年(921年)辛已八月十五午时,排行十六,居福州闽清县细村。妣万氏,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九月三十日寅时,生子七:庆五、次六、三七、圣道、如皋、文卿。
林 公,峭山十三子,字维枝,生於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癸末二月初二酉时,排行第十八,居泰宁县梅林堡高公桥,后迁朱口,妣朱氏,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八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成生、见生、广生。河婆谱记载:继妣曾氏、肖氏,生子三:广行、廷彩、应蛟。
塘 公,峭山十四子,字维祯,名旭升,生於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乙酉十月二十八日丑时,排行第十九。居建宁县开山堡石塘,官至灵武参军。夫人郑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子时,生五子,戊一、辛一、壬一、大一、小一,河婆谱记载:继妣谢氏、胡氏,生子三:万一(汝厚)、万二(定省)、万三(复福)。
发 公,峭山十五子,字维梁,号发祥,生於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庚申四月三十日申时,排行第四,居禾坪坎头,官湖南县尉,妣上官氏,生于天礻右 二年乙丑九月初二日亥时,夫妇合葬小鼠岗。生子二:恂、茂。河婆谱载:继妣何氏、朱氏,生子四:征吉(官任镇抚)、景观(武举)、用常、善藏。
潭 公,峭山十六子,字维权,生於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卯时,排行六。居将乐县黄潭乡潭头,后迁江西吉安府永水县。官兵部尚书,夫人韩氏,生于后梁太祖开平四年庚午二月初二日子时,生四子:佑、倬、叔、俊。河婆谱载:继妣刘氏、张氏,生子四:雅宁、师训、如王、圣烈。
城 公,峭山十七子,字维桃,名巨川,号十七郎,生於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丁卯四月初一日己时,排行七,居新城石塘,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石城堡,后迁平溪,再迁黎川三都圩,官中书舍人,卒於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已卯月,葬三都,妣朱氏,生於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年)辛末正月初三卯时,生子五,长朝桂、次念祖、三绍祖、四兴祖、五敏祖。河婆谱载:继妣张氏、涂氏,共生六子:克祖、绍祖、朝桂、念祖、兴祖、敏祖(后裔有分居江西南丰、宁都县)。三位妣氏均葬三都圩金斗窠。
延 公,峭山十八子,字维根,生於后梁末帝贞明四年(918年)戊寅九月十一日戍时,排行十四,居延平津口。妣王氏,生於后唐庄宗元年(923年)癸末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生子四:玉汝、玉标、三鲲公、四蛟公,河婆谱载:继妣陈氏,生子四,青宵、东瑜、城荫、金祥。
允 公,峭山十九子,字维柏,生於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年)壬午十月二十七日戍时,排行十七,居建宁县允盛堡毛坊。妣龚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辛卯九月初九日卯时,生子三:长元凤(元四)、次汝定、三汝安。河婆谱载:继妣吴氏,生子五,元勋衮全、德辉、安雅、宾兴。
井 公,峭山二十子,讳国臣,字维杨,又字君宠,号子城。生於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年)戊子四月二十四日辰时,排行二十,居江西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现今付坊乡)。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官朝烈大夫,太平兴国四年擢刑部尚书,钦赐铁简上赞云:“命世奇才,山头重望,忠贤烈日,威飞秋霸。”夫人李氏,生於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壬辰七月初七日申时,生子五:大成、大全、大同、大忠、大用。河婆谱载:副妣载氏、朱氏、丁氏,生子八:历尧、万舜、贲毓、职权、成刚、奎聚、成廉、成恕。公妣墓葬南丰龙井乡双井头石门后弯(南丰董家店朱家坊石门后山峦上)。
层 公,峭山二十一子,字维杉,生於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庚寅十一月十八日酉时,排行二十一,居延平黄层口,妣魏氏,生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巳十一月十九日申时,生子二,裕功(十五郎)、裕万(十六郎)。河婆谱载:继妣陈氏、倪氏,生子七:士远、达智、达仁、达勇、祖吉、士珊、宪矩。
凡属二十一公支下散于各省府州县子孙,实系谁公所出者,各祖其祖脉络分明,支修可也。
录自《禾坪黄氏大成宗谱》卷三
编者按:《禾坪黄氏大成宗谱》于光绪己丑年重修,由福建省邵武、光泽、建宁、建阳等县和江西省建昌、黎川、南城、上饶等县裔孙合族编修。
分为卷一、卷二、卷三,共三本,共编印数百部,其中福建省发谱107部,江西、浙江等省发谱也有百余部,在当时跨省、跨县联合修谱实属罕见,
可见当时峭公裔孙族众且尊祖敬祖情浓,参与编修者学历都在举人以上,还有知县以上官方人士撰写序文,可见该谱之权威性,可信度极高。
三饶黄姓居民始祖黄建散,原籍福建汀卅宁化,系广州剌史黄龙(字潜善)第七子黄久安之长子,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入饶,住道韵楼(今南联);黄龙三子黄久茂之裔孙黄当保。
黄均智兄弟则元末明初入饶,先住尖峰山下,现上浮山,下浮山,水帽黄姓居民都为其衍派;长子黄久昌之裔孙明中期入饶,衍派九村坑子里,凤凰松柏下,汉塘等黄姓居民。次子黄久隆之裔孙明入饶,衍派径口黄姓居民;四子黄久盛之裔孙明初入饶,衍派黄金塘,营前黄姓居民;五子黄久美之裔孙,明初入饶,衍派汫西、港墘黄姓居民;八子黄久康(循卅别驾)之三字黄祺潭元未自循卅入饶,居大埕,现大埕黄姓居民为其后代;九子黄久兴之次子黄言带其侄(兄黄果之子)黄有聪宋未入饶,先居严寨里(现溁东境内),后承嗣余家,改姓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