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事物的成果,也可以说成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简单映象。当然,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正确的叫做知识,不正确的叫做谬误。
什么是能力?按照我的定义能力是主体对于知识的运用效能。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调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智慧呢?这个我也没法给它下定义,只知道佛学中它又叫做般若,需要向内寻求。
为啥区分这三者呢?因为有用(调皮一下)。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妹比我小三岁,学历也没我高,按道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我比她强,可现实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着实惭愧的紧啊。与此同时,我也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
年长3岁加上学历,至少可以说明在知识的储备上我远远胜于她,但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不得不想起高分低能这句话(实际上是分也不高,能也低了)。反观她,虽然学习不好,但从小就注重社会实践,初中就开始出去打工了。从初中到大学她积累的社会经验可以说是远胜于我。
将我与她的成长经历一对比,答案其实不言而喻了。这些年,我成长的是知识,积累了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但都缺乏实践,缺乏实际体会。而她虽然知识不多,但由于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所以知道的都能用上。举个简单的例子,买菜。买菜需要的不过是小学数学,而我大学的专业就是数学,但论买菜能力我就不如我妹。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到“知识就是力量”,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准确来说“应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的储备并不意味着能力的增长,两者有相关性但却没有因果性。也就是说,知识的储备有利于能力的提升,但储备了知识不一定就能提升能力,提升能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应用所学知识,需要大量的实践。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缺乏能力就否认知识的重要性,搞出一套知识无用论,高学历没啥用的理论。只有正确看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还没完。(调皮一下下)如何正确处理知识与应用知识之间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等价为:如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目前的答案是:尽量平衡。学习知识是好事,但不能贪多,一有机会就要去致力于实践,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如何平衡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学习相当于输入,实践相当于输出。没有输入,怎么去输出?没有输出,输入的东西就会变成枯槁、僵死的东西,缺乏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