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80后小时候的教育中,哭泣总是显得很柔弱或者矫情,尤其是男孩子,哭泣会被扣上软弱无能的帽子!这些话会不会很耳熟又带着“刀”似的刺耳啊!——“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行了,行了,就知道整天哭哭啼啼!”“你看看你,都多大了啊,还哭鼻子,知不知道什么叫羞?”“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许哭了!”……
一些摘要:
1.是的,哭泣对身体有好处,尤其当你可以在一个人的怀里放肆地哭,而那个人只是静静的倾听;或者有那么一个人,他接纳你、没有任何的建议或者评论,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哭泣的你。
2.无法哭出来的悲伤会淤积在心底,即使过了很多年也无法释放出去。“别哭了!”这句话实际上暗含着这样的意思:为我考虑考虑吧,看到你哭我很难受,所以不要再让我这么难受了。这样一来,孩子的需求就被放到了第二位。如果一个孩子为了取悦自己的爸爸妈妈而忍住了泪水,他就会把这种痛苦深深埋藏在心底,为自己原本真实的感受加上一丝孤独与不适。
3.强忍住的泪水会堵住通往爱的道路。那些看起来像个“男子汉”的孩子,但他长大成人后将会变得麻木迟钝,以至于无法理解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为什么会哭泣,不懂得欢笑,不喝酒就没法高兴起来……
4.我们要陪孩子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只需要给他一个空间让他哭泣,用简单的话语鼓励他,如“这很难……”,“你真的因为……而非常伤心”“想到再也不能见到他,真叫人难过”等等。你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紧紧的抱着他。你在保持平静的呼吸的同时,也感受一下孩子的呼吸。用心去接纳他,并鼓励他尽情哭泣:“哭吧,我的宝贝。把你想哭一切都哭出来!”
其实眼泪是可以排毒的,哭泣可以将悲伤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当你的孩子因悲伤而哭泣时,请不要烦恼,更不要留他独自在房间,也不要急着帮他止住眼泪,只温柔地把他抱在怀里,轻声说:妈妈知道你好难过好伤心,想哭就哭吧,我会一直陪着你!
昨天爸爸因为意外,脚趾头被砸伤,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很心疼,查看他的伤口时,女儿也难过极了。后来,我们一起陪她去骑车,她也心不在焉的。原因是,我还在难过,坐在一旁有些发呆,想想后怕,幸好是砸到脸,如果砸到头,会伤得更重。女儿被我的情绪影响到,我察觉后,安慰她。她说:爸爸脚受伤了,我好难过,难过得都想哭了。后来,到了晚上,临睡前,她提出要拿创口贴给爸爸贴,还吹吹,亲亲爸爸,说结痂就会好的。她爸爸都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我安慰她,你这么做,爸爸好感动,爸爸也说:我觉得一点都不疼了。今天早上一起来,就去查看问候!真的好贴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