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说老公的进步,今天说说我自己的进步。
情景一:
闺女又给我打电话哭诉,说她觉得中午炒的肉不好吃,但奶奶偏说好吃,还批评她不会说话。
我稳定情绪,耐心问闺女发生了什么事,让她一五一十和我说清楚。闺女说完我也听明白了,原来中午婆婆炒菜,老二帮忙倒酱油。菜炒好后,老二满心欢喜期待姐姐的好评,结果闺女眼力劲差,偏说不好吃,老二听了之后大哭,婆婆为了安慰老二,连连说好吃,同时给闺女使眼色,想让闺女配合一点,改口。无奈闺女拒不配合,所以婆婆可能一着急说了闺女。
我问闺女是真的不好吃吗?闺女回答是。以我对闺女的了解,大部分时候说的是实话,不过偶尔她也会顽皮,故意逗弟弟,就是不说好。
此时闺女的做法不能说错,她可能只是实事求是而已,不过不合时宜,没有通情达理。如果我在场,我会引导闺女说好听的话鼓励弟弟,而且我相信闺女听了会配合我。婆婆虽然也想这么操作,但是看结果就知道没效果了。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折射出闺女跟婆婆的关系并不是多好,至少没有亲近的感觉。
我想了想,对闺女说:“你下午和奶奶一起包饺子,假如晚上爸爸回去吃了之后,说——这饺子真难吃!桐桐包的饺子真难吃!你听了心里是不是会很难过、很伤心?”
“哼!那我不包了!”
闺女听完我的话马上就有情绪,而且她还完全被我带到情景里了。
“对了!你看,假如你辛辛苦苦包了饺子,就希望晚上爸爸吃了之后给好评,结果听到的却是差评,这样一受打击,你再也不想包饺子了吧?同样的,可可今天帮忙倒酱油,他在帮忙打下手做饭,他也希望你能说菜好吃,给他鼓励。但是你张口就说不好吃,可可听了肯定很伤心啊,以后他可能都不想再帮忙做饭了,这样是不是很糟糕?假如你包了饺子,爸爸吃了之后直夸好吃,这样你下次是不是还愿意包饺子?”
“可是真的不好吃?”闺女小声嘀咕。我知道,闺女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只是还在做最后的坚持。
“就算不好吃,为了鼓励可可,也要说好吃,装也要装一下,这叫配合,明白吗?”
“明白了。”
虽然不能指望一次教导就让闺女学会。不过,我学了安静的功夫,只要我足够安静,始终坚持正向引导,相信闺女迟早会学会,迟早有转变的。
我好了,全家都好了。
情景二:
晚上吃饺子的时候,我问老二是不是今天帮忙倒酱油啦,鼓励了老二一下,以修复今天闺女的不当言行对老二的影响。婆婆听了我的话,话匣子打开了,嘚嘚嘚嘚地说起来,顺带“控诉”闺女,然后再扯到另外一件事,同样是“控诉”闺女,说她受点委屈就给妈妈打电话告状,还让妈妈把奶奶赶走云云。
闺女在一旁急得大喊“没有”,试图辩解。然而婆婆丝毫没有给闺女辩解的机会,依然口若悬河地嘚嘚嘚嘚说个没完,甚至跟闺女杠起来:“怎么没有?我给你学一下原话:你说妈妈你把奶奶赶回怀化,你妈妈说妈妈做不了主!”
婆婆说完这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可能说了那么多话,最后一句是让她感觉最爽的!她可以在这个家扬眉吐气、大摇大摆地想做啥做啥,想住到什么时候住到什么时候了,因为儿媳妇做不了主,不能赶走她,她儿子不可能赶走她的!
闺女听完奶奶的话不再吭声,我也没有说话。其实婆婆说的不是原话,这些是她加工过的话,可能她认为这么说更能长她的气势吧。我没有驳斥婆婆,她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她认为爽就行。在这个家我能不能做主,有一天她会不会被赶走,都不是她认为怎样就怎样的。此时我想到了一句话“软刀子剌人更疼”,虽然用在此处不合适,不过我表面上的示弱,不代表我真的弱,我在用智慧来应对婆婆。总结经验教训,不跟她硬杠,不吃暗亏,这才是有智慧的策略。
昨天看到一个院长的视频,教婆媳如何相处的。院长说:生活上依赖老人,还不让老人对教育孩子说话,你认为合适吗?我想了想,的确不合适。现在我和老公依赖公公婆婆帮忙照顾俩孩子,那就必须得给婆婆说话的权利,暂且忍受着吧,同时我要修炼自己独立带孩子的能力。等到时机成熟,爷爷奶奶就可以下岗回去享清福,我们也能享受耳根清净了。
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自己照顾孩子能力上,我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想婆婆的各种不是。
在面对婆婆时,我能做到不动怒,稳定情绪,这也是我的进步。
跟着院长学智慧,一点点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