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飒恺
看晨读时候,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小时候家里的情形。
从我记事起,家里遇到什么事总是喜欢自己解决。如果这件工具家里没有,妈妈也不喜欢出去借,在乡下借很麻烦,每个人都有顾虑,担心你弄坏了或者故意不用心使用。那个时候的人们还很穷,对待什么物件都格外珍惜。于是呼,父母商议自己买,不再求人。
在乡下,谁家有点什么事传播的比新闻都快。就这样附近的人都喜欢来我们家借东西,爸妈又都是热心肠, 每次都是笑盈盈的。尽管如此,在自己家需要某种工具的时候,出去借能借到但对方是不乐意的。我们一家人对这事就有点苦恼。明明我们家热心的帮助,反过来你们却不乐意,最后虽然借了,但用着心里还不舒服。相比于我们院子里的人,相对的就好很多。
今天看到【富兰克林效应】,善待过某人一次之后,人们会倾向于继续对他们好。确实如此,尽管那些不乐意借给我们家的人以后再次来时,爸妈还是会再次相助,是他们知道富兰克林效应还是真的在耍无赖呢。
从小影响我的这些行为,导致我也不愿找熟人办事,总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能够解决,就是外面人说的独立,真的很独立,不有这样一句话么,你这么独立,活该没人疼,确实如此,而找我帮忙的朋友,在第一次帮助后导致现在我记不清多少次了,更加奇怪的是,我们还成了要好的朋友。
知道了此效应,我想家里人和我对待我们的朋友可能就会更加的熟知,从一味的帮助变为互相平衡的帮助。
小时候爱和妈妈去集市买东西,苦恼的是妈妈每次买的时候总会讨价还价半天,很不理解,价格就在那了,买就行了。等长大后,我就反其道而行之,标的价格是多少我就付多少,老板说多少我也不怎么还价,主要是没有学会妈妈还价的本领。妈妈每次都说我,你不会讲价,我说不想在那浪费太多时间。
可万万没想到,这些标价竟也是一种策略,叫做沉锚效应,是指人们在判断时,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想法就像被沉入大海底的锚固定住一样。再想想心就好痛,我得赶快回家和妈妈学学怎么打破第一印象使商家降价的。
有的时候,我也特别羡慕妈妈始终如一的目标,每次我买衣服的时候,服务员为我忙前忙后让我不好意思时,我就购买了,很多时候真的,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真是太合身了,再穿之前我也感觉到真的是为我而做的感觉。但如果他没有那么多的服务,那么多让你试穿,我估计会再去下家看看。
这叫做【幼犬效应】,是说原本没有养狗的打算,但抚摸了小狗之后对他心生怜爱,于是想养一只。
妈妈在为自己买衣服的时候,从不受这种效应影响,会更加理性客观,她考虑的不仅是款式,还有质量价格,但却在为我买衣服时,店家说什么妈妈就觉得是什么。
什么时候妈妈也能为自己大方一次呢,我想也许就是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