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精力和时间管理的导师(我称为“精时力导师”),所面临的课题当中,自然离不开孩子的时间管理。
最近我读了一本专门针对孩子时间管理的书籍,名字叫做《不急不催,轻松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阅读之后,我发现,与其说这是家长教孩子学时间管理,不如说家长自己要学的时间管理书籍。因为书中的做法,99%的家长,自己都没做到。
此外,由于我本人学法律的缘故,对书中的“逻辑”也非常敏感。在阅读时也发现了一些小疑问,和大家探讨~
我们举其中一个章节为例:
关于专注力,书中提出“不走神,从营造环境开始”,给出了3点建议:
建议1:
父母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而且安静的环境,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独立的书房,让孩子安静的学习,哪怕没有独立书房,孩子的书桌也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学习角“。
书桌上不要摆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比如零食、玩具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学习。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书文具、台灯等学习用具。
——《不急不催,轻松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
这个建议中有2个关键点:
第1个点:独立书房。
你家具备了吗?
大部分人都很难办到吧,目前最常见的做法是一个三口之家,2房1厅,父母住一个卧室,孩子住一个卧室。思考一下,这里有书房吗?没有!
3室1厅,给孩子一个卧房,和一个书房,这样的配置很难做到,尤其在上海这样子的一线城市。
因为小朋友要在家里面要写作业的,所以基本上都会有一个书桌。把书桌放在卧室里,请问这是书房吗?当然也不是,它还是一个卧房。
第2个点:书桌上不能放一些零食和玩具。
这点我也非常的赞同,因为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那么如果说把玩具放到床上呢,床离书桌很近呢,其实也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对不对?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孩子的房间布置的时候,真的要特别特别的用心。怎样用心呢?
我的补充建议是严格的把学习区域和休息区域分隔开来——在学习区域的时候呢,只能学习,在休息区的时候只能休息。举个例子来说,不能在书桌前玩游戏,也不能在床上学习,这些都会混淆两者的界限。
聊完了孩子,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成年人的情况,首先大部分人家里可能也没有书房,只有一个书桌。
检视一下你的书桌是不是已经非常的干净整洁,只有跟学习相关的事物呢?
如果父母的书桌都乱的一塌糊涂,如何来要求孩子的书桌不可以放玩具呢?
建议2:
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这要求父母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也尽量不要看电视。从传播学上来说,图像信息源比纯文字信息源更吸引人,视频信息源比图像信息源更吸引人--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图胜千言”既然人的天性如此,不要与天性对抗,不要给孩子制造诱惑。关掉电视,给孩子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吧。
在这段话当中可以看到按照吸引人的先后排序,依次是:视频>图像>纯文字。
可为什么作者只说“一图胜千言”呢?
那么视频呢?看电视是属于视频吧?
大家有知道关于“视频”的谚语或知识点吗?
欢迎留言补充哟~
我认为,孩子确实不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来写作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写作业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力需要集中的事情,其他的干扰(诸如看电视,哪怕是父母在旁边的说话)都会影响到他的专注,让他分心。
“一心不能二用”,这个在科学上是被验证的,由于篇幅关系,这里我不展开讲解啦。
建议3:
家长更不能一边玩手机一边监督孩子做作业。有些家长陪孩子做作业时, 自己觉得百无聊赖,所以就拿手机在旁边刷视频、刷微博、刷公号。孩子最喜欢模仿成人的举动,看到你刷手机乐不可支,他会不由自主地分心。如果你想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家庭环境,你就打开一本一起学习。
因为我自己还没有孩子,所以对这个片段我有几个点疑惑:
第一,为什么要监督孩子写作业呢?
在我的认知当中,我们是需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不需要时时刻刻都需要父母家长的监督。监督,某个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监工”。想想看你愿意被领导监督吗?肯定并不喜欢。那为什么孩子会喜欢,为什么用在孩子身上呢?
第二,如果按照书中的答案是说“大人拿出一本书,一起学习”,这个叫做“监督”吗?
我觉得,这种做法不如说是陪伴,就是亲子共同的学习时间,共同的专注时间。
第三,书当中有一句话是说,“因为孩子最喜欢模仿成人的举动,所以当他看到你刷手机乐不可支,他会不由自主地分心”。
从逻辑上来说,既然是孩子喜欢模仿大人,所以得出“孩子也容易去玩手机”的结论,才更顺利成章,而不是分心吧……
后记
总之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本给孩子的时间管理书,不如说是给大人的时间管理书。多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做到了吗?
家长们,不妨思考下:你真的能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吗?
如果“能”的话,前提条件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