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一切,才会得“道”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和颜回一样有疑问的,世事艰难,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仲尼曰:“若一志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 !听止于耳 ,心止于符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即提出“心斋”,我们听说了过斋戒,如何斋心呢,即是“摒除杂念,专一心思,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用凝寂虚无的意境去感应!耳的功用仅只在于聆听,心的功用仅只在于跟外界事物交合。凝寂虚无的心境才是虚弱柔顺而能应待宇宙万物的”,即是用心,心思专一的去领悟自然万物之道。
这段文字真难,如何做到“心斋”,于我们红尘凡人来说,实在是难题,如何能做到聆听该聆中的,一心体味外界与自然交合, 而忘记肉身的我,忘记凡尘俗世的自已,而让心让灵以虚无的境界对待万物。我想,那真是一种超脱之境吧,我们之所以有痛苦,之所以有难以逾越的烦恼和各种欲望忧惧,是不是因为我们悟不到颜回的“我不是我,我又是我”的境界呢? “心斋”的修养,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忘却这个肉身的我,探求“道”的极致境界呢?“心志专一”,即是放下那些自已所执著和东西,即名即利即非要达到和实现的目标,这应该是修的前提和基础吧,放下,放下一切,放下执念,单纯无妄的探索,寻向外界,放下耳目听闻对外物的执著,寻求本性,让“听止于耳,心止于符”,然后,积聚灵之气,这个气是应该是我们所能从外界上看得到“圣人”“道”的一种外显,有即是无,无即是有吧。那种道的境界才是高远的吧。
放下,才是得“道”的关键吧,世人多不能得道,是因为太多的放不下吧。所谓“无欲则刚”即是这个道理吧。
——小熊维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