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史记》:总第二十二篇,《史记》第十九篇
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原文摘要:
中宗去世后,其儿子中丁继位。中丁迁都于隞(ao,二声)邑。后来河亶(dan,三声)甲又把都城迁到相邑,再后来祖乙又将都城迁至邢邑。中丁帝逝世后,其弟弟外壬即位,这就是外壬帝。外壬帝过世后,其弟弟河亶甲即位,这就是帝河亶甲。河亶甲在位时,殷朝国势又一次出现衰弱。
河亶甲逝世后,其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后,殷又复兴了。在此期间,巫贤也被委以重任。
祖乙逝世后,其子祖辛即位。祖辛帝逝世,其弟沃甲即位。沃甲逝世后,立沃甲的哥哥祖辛的儿子祖丁为帝,为祖丁帝。祖丁逝世后,立弟弟沃甲的儿子南庚为帝,为南庚帝。南庚帝逝世后,立祖丁帝的儿子阳甲为帝,为阳甲帝。阳甲帝在位期间,殷朝的国势就逐渐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来,不立嫡长子而改立诸弟兄及他们的儿子,诸弟兄和他们的儿子有时互相争夺继承权,造成了连续九代的混乱,于是诸侯不再来朝见了。
心得体会:
在这一段中,中丁帝、河亶甲帝、祖乙帝均迁都,不知什么缘故导致的,或许是新继位的帝王不是上一代帝王的嫡长子,其势力范围在另一个地方,所以要迁都;又或许是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将国都迁到更适宜人们居住的环境;又或许是受黄河水位的影响,导致的迁都。
自中宗去世之后,殷朝后几位帝王在位时殷朝的国势都不如前,到了祖乙帝即位,殷又复兴了,原因是任用了贤臣,看来国家复兴,贤臣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任用贤臣、用好贤臣,国家才能强盛。